农村住宅生活生产协同设计技术

2018-06-05 10:15陈涛姜忠东黄建华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13期
关键词:协同设计

陈涛 姜忠东 黄建华

摘 要:为了贯彻国家对乡村建设各项政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作者本着因地制宜、保护自然、保护地域传统特色、发展经济等原则,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了广泛的调查和技术研究,总结相关技术应用经验,结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活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农村住宅生活生产协同设计技术进行了分析,对相关技术的规划和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村住宅;生活生产;协同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13-0148-02

Abstract: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national policies on r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and to change the farmers' produc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the author has adopted the principles of adap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protecting nature, protecting regional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ing economy, etc. Following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uthor carried out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technical research,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of relevant technology application. With reference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rur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aily prod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operative design technology of rural residential life production, and it is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ated technologies.

Keywords: rural housing; living and production; collaborative design

1 農村住宅生活生产协同设计技术的规划分析

要搞好建设,规划必须先行。农村住宅生活生产协同结合现代农村生活特点、农村服务设施特点和自然地理条件,对农宅居住、休闲、劳作和储存区域等进行空间优化配置,在原有农宅院落基础上,改造农房结构,使其拆旧立新,统一化设置专放农具、房屋结构,与起居农宅构建为一体,并对农宅在安全性、节能性和宜居性等方面进行提升改造,使农房满足农民日常起居、停车、生产资料存放等多种要求。

1.1 坚持实事求是,做好调查摸底

美丽乡村建设要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刻挖掘其经济、文化内涵,然后对整体布局进行设计,不能一概而论,生搬硬套,不能简单地对现有景观进行反复复制。农村农房的生活和生产协同功能兼有设计时,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前期必须耐心征求每位用户的意见,做好农户生活和生产习惯调查,根据建设地居民的生活习性和风俗习惯,因地制宜,合理有序地设计交通设施、农房住宅、生产加工和户外活动等,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地方风格。

1.2 以环境为中心,因地制宜

农村农房外观改造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周边自然风格,坚持整体形象的统一。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求我们对农村住宅生活生产区域的外部环境也要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做到美、绿、亮、净,打造超越当地经济文化条件的农村居住软环境,同时进行关键节点打造,保证环境整体提升。

1.3 适应农民习惯,做到生活生产协同

农村住宅功能布局一定要做到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明晰,同时在新的技术和理念的指导下相结合,创造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的协同发展的模式。农村住宅设计首先要根据建设地农民的经济条件,确保大多数农民能够有实力、有能力建设,在此基础上再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应紧紧围绕实事求是、以环境为中心的理念,要设计出新颖别致、布局合理的外观;既要搞好农户住宅设计,又要兼顾村落整体布局,既要体现节能环保,也要充满现代气息。

2 农村住宅生活生产协同技术规划分析

首先,农村农房生活生产协同优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产业拓展的必然趋势。其次,基于共生理论的概念和内涵,应对农村生活和生产的共生关系做分析,就当地农村农房生活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及如何实现一体化协同发展进行详细探讨,提出符合当地区域农村生活生产的一系列优化措施。

2.1 农村住宅生活生产协同设计的思路

要以崭新的思维谋划美丽乡村建设,通盘考虑全局,对本地农房的起源、发展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结合实际生活生产协同理念的构建下,归纳总结。现场勘查,测量了数据,包括道路宽度,房屋的总面宽和总进深,房屋和道路的距离,门窗的形式和位置、屋顶的样式颜色等。详细测绘,包括详细的住宅、道路、环境的尺寸、关系、样式、现状评估等,并且将建筑高度、面阔、进深,门窗的位置、尺寸,屋面、墙面的尺寸、材料、颜色等数据录入CAD制图数据。通过更换、协调、统一外墙面色彩,重新粉刷墙,增加外贴干挂修饰墙柱、线角、等,统一整体形象,展示农耕文化。系统设并计合理分配给排水、电气等设备和不同功能的空间布局。

2.2 生活生产协同设计布局

(1)布局原则。结合现代乡村生活特点、乡村服务设施特点和自然地理条件,对农宅居住、休闲、劳作和储存区域等进行空间优化配置。对手工业和加工业等宜集中规划,对畜禽养殖业等高污染产业宜向边远地带集中规划,便于治污和防疫。研究当地乡村生活和生产的协同发展的策略,为生活生产实现一体化共生共赢提供方向。(2)农村生活布局。对农村住宅进行设计及优化。将建筑高度、面阔、进深,门窗的位置、尺寸,屋面、墙面的尺寸、材料、颜色等数据录入CAD制图数据。通过更换、协调、统一外墙面色彩,重新粉刷墙,增加外贴干挂修饰墙柱、线角、等,统一整体形象,为生活生产实现一体化共生共赢提供基础。(3)农村生产布局。以新的技术的推广以及新的理念模式的探索为主导,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增产增效和节本增效、健康养殖、无公害生产、生态循环农业等技术,推行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生产模式,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产业的分布要因地制宜,相对集中,同时考虑与农村生活的结合。(4)生活生产协同化。结合现代乡村生活特点、乡村服务设施特点和自然地理条件,对农宅在安全性、节能性和宜居性上进行提升改造,使农房满足农民日常起居、停车、生产资料存放等多种要求。新增集农业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等服务设施,并通过农耕活动、农产品采摘及烹饪等亲身体验活动,达到了提高农民收入和增进城乡居民的感情交流。开展适宜长三角快速城镇化地区的乡村农房生活生产协同优化设计技术和集成应用研究。

2.3 农村住宅生活生产协同的推进

(1)生活生产协同化的意识转型。实现农村住宅生活生产协同化意识的转型。首要的问题是培养当地人的意识的转型。政府要加大农村生态现代化政策支持力度,还要从培养农民的意识和新的生活习惯入手。(2)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政府要切实加大对农村住宅生活生产协同技术的推进力度。一是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划拨专项资金,明确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全面推进相关技术向农业和农村发展,同时以点带面,全方位拓展和延伸,使农村住宅生活生产协同设计技术在广大农村落叶生根。

3 农村住宅生活生产协同建设分析

3.1 农村住宅的设计和建设

农村住宅的设计原则:

(1)要考虑控制基本建设成本。一是从普通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基本生活使用面积的定位,将建设规模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畴之内;二是利用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建筑装潢材料,如树木、竹子、秸秆等,避免不必要的装饰,降低建设成本。(2)提高合理紧凑性。一是要合理设计各功能区,既要保证各功能区的基本面积,提高生活生产的舒适度,又要布局紧凑,有效提高面积的使用率;二是要秉承绿色环保的原则,充分利用自然因素,保证生活区域日照、采光、通风良好。(3)利用适合农村实际的新技术。充分发挥农村优势,利用成熟且廉价的节能技术,解决相关生活问题,降低日常生活支出。目前我国适合在农村推广的技术有:太阳能、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和重复利用、沼氣技术等。(4)注重乡土文化以及民间风俗。要考虑不同地区农村不同的乡土风俗和生活习惯,平面布局要考虑民间风俗,包括房屋的朝向、道路、桥梁的位置、门窗的摆布、家具的摆放等等,在农村住宅设计中要尽量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让农民能够无忧无虑、没有忌讳地生活在住宅中。

3.2 农村生产的规划设计分析

(1)农村生产的布置原则。立足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区位条件,紧紧围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行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生产模式。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增产增效和节本增效、健康养殖、无公害生产、生态循环农业等技术,以新的生产技术带动新农村的建设。(2)农村生产与生活的协同建设。以整体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标,推进农村住宅生活生产协同化。同时兼顾农村特色以及村镇总体规划,总结出基于生产生活角度的新的农村住宅,引进新技术,建设符合农民切身利益的生活模式,完成综合规划整治环境、民居改造、设施配套建设等,引导农民树立健康的卫生习惯和生活生产模式。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

4 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4.1 投资估算

按照每个农业园的总投入、业主投入、财政投入、部门资金、其他投入,对所有园区投入进行汇总,估算园区项目总投资、分项投资和分年度投资额。

4.2 资金筹措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县级为主、省市扶持”相结合的方式和“目标统一、渠道不变、有效整合、管理有序”的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对园区的投入,整合发改、交通、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电力等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结合现有的投资政策和渠道,综合考虑建设主体、地方的责任和财力,提出资金筹措方案。

4.3 分年实施计划

按照“一次规划、分项实施、逐年建设、滚动发展”的要求,根据建设内容和资金能力,按照轻重缓急,合理提出各个项目建设分年实施方案。

4.4 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各产业的效益情况,并进行汇总。包括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高三产综合效益的情况。(2)社会效益: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农业组织化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区域内村级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3)生态效益:分析推动集约化生产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对促进清洁生产、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生态循环发展和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等的作用。

4.5 保障措施

根据当地实际,从规划的组织领导、部门协调、投入保障、政策支持、技术培训、项目监管、品牌推介、考核评价和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周宁,王晓椰,胡文荟.传统农村住宅对新农村住宅设计的启示[J].山西建筑,2010,4.

[2]武雪丽.浅析新农村住宅设计[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

猜你喜欢
协同设计
“协同设计”方法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协同能力培养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
网络协同设计系统下的MATLAB机械优化设计研究
机载电子产品研制过程的复杂工作流研究
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结构一体化协同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协同设计的云梯消防车功能模块化体系架构
支持协同设计的船舶设计过程模型研究
基于Autodesk Vault下的产品设计管理
户内变电站三维设计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