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彝族教师研究综述

2018-06-05 10:15奎国萍杨芝仙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国内研究综述

奎国萍 杨芝仙

摘 要 和其他少数民族教师一样,彝族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和本民族文化传承的双重责任,在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旨在对国内彝族教师研究现状进行了解,对未来的彝族教师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国内 彝族教师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752 文献标识码:A

彝族,是我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在西南四省区,尤其是四川凉山和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等地。彝族教师同时肩负着教书育人和本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的责任,其教师综合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当地教育和经济的发展水平。而要提高彝族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离不开对这一群体进行研究。本文旨在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以质性研究为主要方法来了解国内彝族教师研究的现状,以期为今后的彝族教师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1现有文献的概述与分类

笔者通过搜索“彝族教师”和“彝族老师”这两个主题词,从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期刊数据库中共获得文献757篇。笔者通过研读,将这些文献大致分为两大类,即,独立主题研究和嵌入内容研究。通过人工排除重复和研究对象明显不是彝族教师的文献后,只剩下26篇文献是以彝族教师这一群体为研究对象的,也就是独立主题研究文献,这说明当前国内专门研究彝族教师的文献还非常少。

被排除的文献中除一两篇文学创作之外,大部分为嵌入内容研究,笔者将该类文献进一步细化为显性和隐性两类。显性嵌入内容研究文献中,大多数文献研究了彝族地区的教师或教育,研究者在研究设计、数据采集或分析总结时,提到了“彝族教(老)师”的情况,但这并非研究的核心对象。隐性嵌入内容研究文献则只是泛谈彝族地区的教育或教师整体情况,未明确指出研究对象中是否包含了“彝族教(老)师”。

2国内彝族教师研究的特点

笔者以这26篇独立主题研究文献为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后,发现国内彝族教师研究的几个特点。

2.1对彝族教师群体的研究历史长,但学术研究却刚刚起步

从发表的时间来看,这26篇文献中,最早的发表于1959年,最新的是2017年。这说明国内对彝族教师的研究历史已有近60年,且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2009年以前的15篇文献,全部都是记录彝族教师先进事迹的文章。2009年,张永华发表了《凉山彝区彝汉教师主观幸福感对比调查研究》一文,标志着国内对彝族教师的研究进入了学术研究的新阶段。此后的近10年时间里,虽然也有关于彝族教师先进事迹的纪实性文章发表,但学术性研究的文章发表了5篇,占了这段时间内所发文章总数的近一半。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来的5篇学术性文献中,有四篇是2014年及以后才发表的,说明学术界近三四年来开始关注彝族教师这一群体。

2.2学术研究性的文献虽少,但现有文献的研究内容呈现出多样化

2009年以来发表的5篇研究彝族教师的学术性文献,其研究的内容却各不相同。张永华(2009)通过问卷调查,以量性的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四川凉山地区彝族和汉族中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发现,该地区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偏低,但彝族教师高于汉族教师;该地区教师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且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刘波和焦道利(2014)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川西南彝族教师的发展,提出了5项具有地区针对性的多维度的发展策略。刘聪(2015)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研究了凉山州幼儿“彝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需要指出的是,该研究的题目中虽未指明“彝族教(老)师”这一研究对象,但其研究的对象绝大多数都是彝族教师,且分析过程中多次将彝汉教师进行对比,故笔者将其归为了独立主题研究文献。陈臣和安静(2016)以贵州毕节彝族教师教育培养为例,探讨转型背景下彝族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马晓玲(2017)分析了彝族地区小学数学新课改初期面临的问题后,提出了彝族数学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建议。

2.3文献来源和研究对象的背景呈现多样化,以中小学一线彝族教师研究为主

本研究所选取的26篇独立主题研究文献的来源,主要包括了期刊文章24篇、硕士学位论文和报纸报道各1篇。这26篇独立主题研究文献中,研究对象彝族教师来自西南多省区,研究对象彝族教师的教学涵盖了幼儿、小学、中学到大学,以及管理岗、师范生等各个层次,但以中小学一线教学岗位上的彝族教师为对象的研究居多,其他层次的均非常少且基本上都是2010年以后的文献。此外,男女彝族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文献中都各有涉及。

3国内彝族教师研究的展望

由于历史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教育水平较为落后。如何在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教育的过程中,保留和传承少数民族自身的语言和文化,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教育,笔者认为少数民族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是关键,而前提则是对这一群体进行研究。就国内彝族教师研究的现状及特点而言,笔者认为,未来关于彝族教师的研究,可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进行扩展,与此同时,应该增加学术性的独立主题研究。只有这样,我们对彝族教师这一群体的认识和理解才会有新的突破,才能在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发展方面具有针对性,才能从根本上更好地提高彝族地区的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楚雄师范学院校级学术后备人才项目“多元文化视域中云南高校彝族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4XJRC09 )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献

[1] 张永华.凉山彝区彝汉教师主观幸福感对比调查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02):128-131.

[2] 刘聪.凉山州幼儿“彝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3] 马晓玲.新课改对小学彝族数学教师能力的要求[J].商情,2017(27):152+154.

猜你喜欢
国内研究综述
浅析国内会计准则和香港会计准则的差异及两地准则趋同建议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