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场角度探寻杜十娘的爱情悲喜剧

2018-06-05 10:33张婧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杜十娘

张婧

摘 要 杜十娘是话本小说中塑造的经典人物,投水而死的悲剧数百年来令人扼腕。杜十娘、李甲等人之间的关系在文化场的影响下不断变化,人物形象也呈现出多面性。

关键词 杜十娘 文化场 封建观念 爱恋悲喜剧

中图分类号:I276.3 文献标识码:A

明代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学繁荣,话本小说兴盛。《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最早见于明宋懋澄《负情侬传》,但广为人知的则是“三言二拍”冯梦龙的《警世通言》。

“只要是在一个社会中形成一种文化, 就必然会在文化与产生这种文化的社会环境之间存在一个相互作用的范围——‘文化场。”文化场归根结底是文化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杜十娘作为明代话本小说的典型人物,性格和遭遇与当时的文化场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从与李甲相恋到被抛弃,正是文化场中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结果。

1文化场影响下的爱恋悲喜剧中的人物关系

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情节围绕着中心人物杜十娘展开。李甲、鸨母、柳遇春、孙富等角色都对人物产生影响。杜十娘作为京师名妓,“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却从未动过真情,只因那些贵族子弟只是迷恋她的容貌。身处虚伪感情的文化场中,虽“久有从良之志”却无人可托付,直到遇见“忠厚至诚”的李甲。

李甲相貌俊俏,性格温和,自遇到杜十娘,二人一双两好,“终日相守,如夫妇一般,海誓山盟,各无他志”,十娘更是将从良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无奈后李甲钱银用尽,遭老鸨“几遍将言语触突”,虽然二人真情不变,然而李父的威胁和金钱窘迫,使杜十娘赎身一事遥遥无期。鸨母仅将杜十娘看作搖钱树,逐日叱骂 “替你这小贱人白白养着穷汉”,意图棒打鸳鸯。十娘看透了鸨母贪财无义的本性,顺势提出了十日之内限借三百两赎身的条件。到此,十娘、李甲、鸨母三人的关系如图1:

如图1所示,身处浅薄浮华、贪财寡恩的文化场中,杜十娘、李甲、鸨母三人之间的关系是不稳定的。十娘在纸醉金迷中追求真挚爱情,或是她悲剧的成因。

李甲为给十娘赎身,多方筹措,然“奔走六日,并无铢两”。同乡监生柳遇春认为三百两赎身银实为“烟花逐客之计”,劝他早早脱身。柳监生的担心在当时不无道理:明代后期商品经济导致拜金主义盛行,金钱崇拜随处可见,“钱”能决定人的身份。杜十娘出身风尘,“烟花女子多认钱不认人,少有真心”的印象会使人误解也不足为奇。而李甲毫无主见,只随声附和,认为“仁兄所见良是”。连开口为心爱之人辩解的勇气都无,二人的爱情在这里已然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几经波折,十娘终究被李甲赎出,如愿从良。多数文学作品皆大欢喜便结束了,然而十娘更希望与心上人结为伴侣,双宿双栖,也正是这个愿望导致了悲剧性结局。一方面,李甲是一省布政长子、国子监监生,是受正统教育的读书人,与十娘天差地别;另一方面,李甲“性本温克”,缺乏主见,因惧怕父亲责骂而长驻妓院,“闻知老爷在家发怒,越不敢回”。将如此缺乏责任感的人作为自己的归宿,十娘可谓识人不清。

十娘提出“与郎君于苏、杭胜地,权作浮居。郎君先回,求亲友于尊大人面前劝解和顺,后携妾于归,彼此安妥”,李甲只点头称是,二人便雇船赶路。十娘的歌声引来浪荡子——孙富。此人巧舌如簧说动李甲感恩戴德地要千金转卖十娘。十娘闻此,气道“为郎君画此计者,此人乃大英雄也!郎君千金之资既得恢复,而妾归他姓,又不致为行李之累,发乎情,止乎礼,诚两便之策也。”李甲却“欣欣似有喜色”,取过千金便急不可耐地将十娘送人。十娘至此对爱情绝望,打开作为交易信物的描金文具,一把把扔掉了价值万金的各色宝物。她扔掉的哪是宝物,她扔掉的是自己以为的爱情,是自己的天真和期待。最终十娘痛斥孙李二人抱匣投水身亡。李甲、杜十娘、柳遇春、孙富几人的关系如图2。

2文化场内各要素对人物的影响

杜十娘与李甲的爱情因金钱和封建观念两个因素成为悲剧。

拜金思想在明文学中多有体现,如《二刻拍案惊奇》中“徽人因是专重那做商的,……得利多的,尽皆爱敬趋奉;得利少的,尽皆轻薄鄙笑。”对财富的追捧体也有体现:李甲初到院中“撒漫用钱,大差大使”,对名姬十娘一掷千金,诸人奉承不暇。及到钱财用尽,鸨母终日指桑骂槐,亲友故交也都吝于借资。李甲身为一省布政之子尚且如此狼狈,莫说升斗小民。冯梦龙借柳遇春之口点出 “如今的世情,那肯顾缓急二字的!”。人情不如金钱,财富成为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为了钱做出任何事情似乎都可以理解。赎出十娘后身无分文的李甲,在孙富的鼓动下,自忖囊无一钱,又兼娶妓而归,必遭老父责骂甚至不能相容,不如换作盘缠,“只说在京授馆,并不曾浪费分毫”。为了那千两银子,李甲答应了这“一举两得”之计,金钱的威力不可谓不大。

十娘怒沉百宝箱,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恸哭”。他后悔的不是转卖十娘,他后悔的是那些被抛入江水的宝物。十娘若将百宝箱展示给他看,断不会有转卖之事。“区区千金,未为难事”是十娘死前痛彻肺腑的呼喊。

封建观念是影响行为的重要因素。明中后期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封建礼教观念仍是社会主流。身处推崇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文化场中,文人墨客追逐名姬美貌的同时又不耻她们的不贞。然而教坊女子的人身权益得不到保护,无法主宰命运的她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堕入火坑。十娘属于社会下九流,是上流社会李甲的一个污点:“(李父)若知娶妓而归,必然加以不堪”

李甲并非没有门第观念,从李甲与十娘的互动可见,二人作为恋人的同时也是近似主仆的救赎者与被救赎者的不平等关系。原文中十娘称二人为“夫妻”,李甲却在向孙富介绍时称其为“北京名姬杜十娘”。十娘将李甲看做恋人,李甲却当十娘是“卖弄在行”的工具。或者是因为身价、路费等银均是十娘自掏腰包,李甲只能靠贬损十娘来满足自己文人脆弱的自尊心。

李甲转卖十娘最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保住“父子之伦”。“人伦之大以父子为先”,爱情在封建文化中是最末位的。封建家长李布政始终没有出面,但他的阴影如影随形,制约着李甲的一言一行。先时十娘“甚有心向他”,李甲却“惧怕老爷,不敢应承”;后来李布政着人来唤,他听老爷在发怒,“越不敢回”;最后路上听闻孙富“推心置腹”,更怕触怒李父。三层恐惧层层递进,坚定了他卖掉十娘“得千金,可藉口以见吾父母”的决心。两年感情抵不上舟中一席话,封建礼教的势力如此可怖!李布政的巨大阴影贯穿了二人爱情故事的始终,是十娘悲剧的原因之一。

3结语

综上所述,杜十娘的爱情悲剧既有社会文化原因也有人物性格自身原因,而人物性格又受特定文化场的影响和制约,由此可以说封建文化是十娘悲剧的根本原因。李甲与十娘两人的爱情受到鸨母、孙富、李布政等人的制约,最终落得抱金投水而死的悲剧结局。

参考文献

[1] 姚昌炳.对杜十娘悲剧命运的重新认识[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5,20(01).

[2] 吴艳玲.可怜一片无暇玉——关于杜十娘悲剧根源的再检讨[J].中国文学研究,2004(03).

[3] 崔路.社会与性格的二重奏——杜十娘悲剧原因之我见[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03).

[4] 黄峰.文化场[J].北方经贸,2000(04).

[5] 牛津.明中后期拜金主义的盛行[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3(04).

[6] 冯梦龙.警世通言[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猜你喜欢
杜十娘
玉沉
与梦想有关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新解
试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故事后的悲剧美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三爱”“三恨”
是反抗,还是回归?
——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爱情的基础是平等、尊重
——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悲剧性探微
古籍中的女性——恨眼无珠的杜十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