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梦,触手可及

2018-06-06 06:39东梁
新民周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邮品邮票神舟

东梁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万户飞天的尝试,中国人的飞天梦,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远。而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迎来第四十个年头的今天,中国的航天事业,可谓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航天梦承载的,正是伟大的中国梦。

近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展之三,“宇宙:开放的海洋——航天邮品展”在“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盛大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各种珍贵邮品232件,其中签名邮品达54件,通过这些邮品不仅能直接了解航天知识和历史,还能从中体会到“中国梦、航天梦”。

此次展出的邮品是从数千件航天邮品中精心挑选出的,均是收藏者的多年收藏。航天邮品展由“嘉宾题词”“现代航天学先驱和践行者”“倒下的宇航员”“火箭”“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中国宇宙飞船”“阿波罗”登月宇宙飞船“探月工程”“空间站”和“航天飞机”这十一个部分组成,勾勒出了一部现代航天史波澜壮阔的画卷。其中有1961年人类史上首次完成太空飞行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签名极限片、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技术负责人之一孙家栋院士和戚发轫院士签名封以及中国10位航天员签名封和世界各国航天员执行航天任务签名邮品等珍贵藏品。其中既有珍贵的史料性,也颇具艺术性与可看性,是一次邮票、邮品与航天历史相结合的“盛会”,通过多元化的展品,匠心独具的布置,以及深入浅出的导读,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涵盖于方寸之间,特别是几代中國航天人的执着探索与孜孜以求,很好地在本次展览的作品中得以体现,也成为改革开放40周年丰硕成果与巨大变化的直接见证与最好体现。

一封封纪念封、一张张邮票,一路参观便能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展出中有1999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搭载纪念封,纪念封上有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签名。从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发射纪念签名封、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纪念邮戳中,也能学习神舟飞船的知识。展览中还有“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纪念封,纪念封上有“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的签名和题词“仰望星空,探索未来”。可以说,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梦想所在,令人难忘。

2018年4月,我们迎来了第三个“中国航天日”;5月9日2时2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这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也是我国光谱分辨率最高的卫星。回望历史足迹,追梦的步履铿锵;不忘前行初心,梦想的天空蔚蓝。

一枚枚小小的邮票,一张张精美的明信片,勾勒出的,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一首首荡气回肠的诗篇。跨越半个世纪,航天梦从未像今天一样近在咫尺、触手可及,也从未像今天一样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猜你喜欢
邮品邮票神舟
独一无二的邮票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邮票上的“三月三”
神舟十一号与
找寻通往童年的那张“邮票”
探月三期拉开序幕 航天邮品记载辉煌
探月三期拉开序幕 航天邮品记载辉煌
探月三期拉开序幕航天邮品记载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