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环境下颅脑损伤的急救分析

2018-06-06 03:11冯巧玉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颅脑损伤

冯巧玉

【摘要】目的:探究高原环境下颅脑损伤的急救措施。方法:将收治于我院急诊科1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4年2月-2017年2月,16例患者均实行急诊开颅清除血肿分别予以常规激素治疗、降颅压治疗、止血治疗及抗炎治疗,统计其流程完成时间、平均急诊时间、急诊成功率及满意度。结果:经统计,1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平均流程完成时间(6.57±1.21)分钟、平均急救时间(40.15±19.17)分钟,急救成功率93.75%及满意度81.5%。结论:在高原环境下,针对颅脑损伤患者,有必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进一步促进患者机体康复。

【关键词】高原环境;颅脑损伤;急救措施

【中图分类号】 R7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3-03-252-01

颅脑损伤指头部遭受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造成颅脑组织损伤的外伤,属于临床常见外伤[1-2]。按解剖位置,颅脑损伤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及脑损伤,而头皮损伤可细分为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及头皮撕脱伤,颅骨损伤可细分为颅盖骨线性骨折、颅底骨折及凹陷性骨折,脑损伤可细分为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同时,颅脑损伤普遍伤情严重,以意识障碍、呼吸紊乱、血压下降及脉搏浅弱为典型临床症状。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高原环境下颅脑损伤的急救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将收治于我院急诊科1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4年2月-2017年2月。其中,16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7例,最小年龄39岁、最大年龄63岁、中位数年龄(46.1±2.5)岁,中位数接诊至入院时间(3.1±1.3)小时,中位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2±0.8)分。16例患者中车祸损伤8例及飞石砸中8例,伴随性四肢骨折2例、肋骨骨折1例、液气胸1例、腹部脏器损伤1例及2处以上裂伤1例。16例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此次实验内容,并签署实验同意书。纳入标准:16例患者均符合颅脑损伤诊断标准。

1.2急救方法16例患者均实行急诊开颅清除血肿分别予以常规激素治疗、降颅压治疗、止血治疗及抗炎治疗。具体的院内急救方案为: 首先抗休克治疗。包括深静脉置管、快速补液、输血、吸氧、应用止血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等,使患者收缩压稳定在9~12 kPa,维持脑灌注压。有明显活动性出血患者应及时止血,对合并有胸腹脏器出血的患者及时行开胸、开腹手术或同时多科手术止血,部分患者伤情较急,意识障碍急剧恶化,在门诊急救中即行开颅手术或钻孔引流血肿减压,为进一步手术赢得宝贵时间。其次确保气道通畅,适当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以防止患者早期的低氧血症。对于部分躁动且血压维持正常患者,适当给予镇静等药物,以防止早期脑肿胀的加重,抢救中进行术前准备,有手术指征者及时手术治疗。

1.3统计学分析选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在计量资料方面,采取(x±s)加以表示,在计数资料方面,采取百分率(%)加以表示。

2结果

经统计,1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平均流程完成时间(6.57±1.21)分钟、平均急救时间(40.15±19.17)分钟,急救成功率93.75%及满意度81.5%。

3讨论

受高原环境下大气压力及海平面气压较大且空气中氧气含量仅为平原地区1/2的影响,高原居民身体机能已发生适应缺氧及低气压等变化,例如:心脏负荷加重、血液粘稠度增加及红细胞增多等,直接影响诊疗效果,尤其是颅脑损伤后机体承受能力更为脆弱。由此可见,医务人员以保持颅脑损伤呼吸道通畅为前提条件纠正其缺氧情况,待接诊后熟练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予以大流量持续高浓度吸氧,尽量于最短时间内促使患者脱离缺氧状态对于提高急救成功率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

有研究资料表明,世居藏族居民及移居汉族居民中体内糖皮质激素水平远远低于平原地区居民,约低于2/5至1/2或更少,意味着世居藏族居民及移居汉族居民身体应激状态下糖皮质激素分泌水平较低,难以充分发挥激素抑制脑组织外来损伤作用无法减轻脑水肿[3-4]。因此,医务人员适当加大糖皮质激素用量,以本次研究为例脑挫伤及硬膜下血肿患者予以每日80毫克地塞米松且其他患者予以每日30毫克至60毫克地塞米松,持续用药7日后停药无任何用药不良反应,并且迅速开颅清除血肿及坏死脑组织,尤其是低气压及缺氧环境下脑水肿发生率较高。作为临床常用急诊开颅清血肿方法,去骨瓣减压法安全有效且适用范围较为广泛,例如:脑组织损伤严重、脑内血肿及硬膜下血肿等,并且探查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再次压迫脑组织加重水肿情况,一旦去除颅内压增高病灶且出现脑搏动则立即中断手术。相较于平原地区,高原地区必须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此外,高压氧舱治疗效果已得到国际医疗医疗认可及重视,但是颅脑损伤急性阶段应用高压氧舱治疗尚未推广;相较于常规治疗方法,高压氧舱能大大提高血液中氧气含量扩大氧气于脑组织中弥散范围,有利于形成脑血管侧枝循环加快氧代谢速度改善脑细胞营养,促使脑血管呈现收缩状态以达到减少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的目标;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高压氧舱进行治疗。本次重点提到院内急救,包括休克治疗、止血处理、及时手术治疗等,可保证急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在高原环境下,针对颅脑损伤患者,有必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從而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进一步促进患者机体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小刚,高丁,李涛,张晓惠.院前应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评估颅脑损伤患者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08):36-39.

[2]王斌,刘婷.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无缝隙交接[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02):246-247.

[3]张国梁,周承扬,张申,韩扬,姚成萌,石印玉.石氏伤科针药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0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15,56(03):207-211.

[4]崔君霞,金奕,于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取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02):124-126.

猜你喜欢
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法医病理分析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静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呼唤式护理干预策略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意识水平及促醒状况的影响
护理路径对老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及精神异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颅脑损伤后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探讨
车祸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分析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人工硬脑膜补片在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在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