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后勤运行维修保障工作中的问题研究

2018-06-07 15:55唐庆秋,李卫林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8期

唐庆秋,李卫林

[摘 要]医院后勤工作是医院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障,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关系到病人的治疗和生命安全。为了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医院后勤服务保障模式和体系需要进行相应改变,且要以科学的观念理性地迎接挑战。

[关键词]优质医疗;维修保障;零报修率;主动巡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08.035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08-00-02

优化医疗环境是惠及民生的一件大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改革不断深入,社会对于医院的期望值不断提升,希望医院能够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医院要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对医院的各方面进行调整,在遵循医院自身发展规律的同时,加强职能转变,主动去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同时,医院的后勤工作作为医院职能的后备力量,更应该主动适应形势,主动提高服务质量,比如在医院设备的维修和保障方面,要创新工作模式和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 后勤运行保障工作在医院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

医院的后勤工作是医院职能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医疗质量。后勤工作主要涵盖了各项基础设施和医疗科研设施的维护与检修。运行维修保障工作是医院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空调基础设备、供暖设备、特殊空气供应系统检查维修、保障生活用水和饱和蒸汽等工作,关系着后勤保障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后勤工作的质量关系着医院硬件设施的正常运转,会直接影响医院病患的生命安全。因此,提高维修保障效率在医院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后勤维修保障工作中的问题

2.1 后勤维修人员短缺

近些年,随着生活质量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的需求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医疗服务,在医疗方面的投入也不断增加,以笔者所在的医院为例,从2006年开始,建成并投入使用了约18 000平方米的综合医疗病区,床位数与原来相比增加了100%。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的后勤维修人员也越来越多,但随着很多老员工由于退休等原因离开,医院的后勤人员还是极其短缺,导致一些后勤工作不到位,无法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

2.2 维修流程不科学

维修不及时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的一些维修流程不合理。许多医院仍然沿用传统的运行维修保障流程,即哪个科室、病房的设备需要维修,由医生或护士自己发现,之后给相关维修人员打电话报修。这种维修流程效率低下,并且还会造成个别维修组互相推诿、扯皮,造成设施不能尽快修好,不能及时投入使用。另一方面,维修时间可能与医生查房时间冲突,导致病房内拥挤,不利于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治疗,从而延缓了维修进度。

2.3 后勤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于医疗的投入不断增加,许多医院都采购了现代化的设备,基础设施等也采用了最新的材料与技术。比如,很多医院大楼都使用了安防系统、门禁系统、能耗系统、高效空调系统和手术通知系统等。但是,部分医院后勤工作人员的年龄较大,对新技术、新理念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去学习,更害怕尝试。加上医院对于后勤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技术设备培训,导致后勤工作人员不能及时掌握先进设备的维修技术,从而会影响维修效率。

2.4 后勤人员的培训工作滞后

目前,医院在后勤人员的招聘中,一般对学历都有一定要求,但还是存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一部分年轻的员工都是刚出大学,对工作流程不够熟悉,更缺乏实践能力,同时还有一部分工作人员由于年龄偏大,存在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已经不能很好地接受新知识。面对这些问题,医院就需要加强培训工作,但是有些医院对于后勤员工的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后勤员工的知识储备跟不上医疗技术的更新速度,或者新员工的动手能力跟不上临床的要求。例如,一些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时,医院只能从设备购买的公司寻求维修帮助,反映出后勤人员快速处理问题的能力已经无法满足病人、临床的迫切需求,从而会使维修效率大打折扣。另外,对于后勤员工的文化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也至关重要,有部分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都有待提高。

3 解决后勤保障工作中问题的有效途径

3.1 构建零报修病区

医院要建立完善的巡视制度,树立主动服务的理念,转被动维修为主动维修,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在不打扰病人的情况下定期巡视病区的各项设施,及时解决发现的维修问题或安全隐患,构建无报修病区。同时,后勤相关部门要定期对病房的灯具、洁具、冷暖空调、氧气终端、管道井和其他设备等进行巡视,如发现氧气终端漏气,或者管井局部温度不正常,要在报修之前就解决问题。此外,后勤部门要对整个系统的设备进行风险评估,针对风险等级高的地方要加强巡视力度,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3.2 改变现有的设备运行保障模式

目前,后勤保障模式是在临床人员发现问题并报修后,再交由后勤部门解决。这种方式较为被动,容易忽略一些老化的仪器,或者质量不佳的临床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出现故障前没有发现隐患,出现故障之后就会影响医院对于病人的救治,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医学仪器。并且,部分仪器在发生故障之后,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醫院要改变现有的设备运行保障模式。首先,后勤工作人员要变被动为主动,多对医院的基础设施以及医学设备等进行定期的检修与维护,提高设备仪器的使用年限,减少维修时间,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比如,医院要为重要的医疗设备配备专门的发电系统,以防突发停电,造成医院某些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或者造成相关数据丢失。同时,后勤部门要对发电设备的电瓶进行定期充电,保证备用电源在紧急情况下也能正常开启。但是很多医护人员常忽略这一点,加上医院很少停电,所以蓄电池长期处于浮充电状态,这就给电池的使用埋下安全隐患,医院一旦停电,备用电源可能会出现不能正常供电的状况,所以,主动维修是保障医院正常工作的必要手段。

3.3 使用统一调配平台,加强痕迹管理

医院有必要使用平台协调各维修部门的工作。第一,医院要制定岗位责任制和电话首责制,统一调配资源,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技术为病人服务,及时解决临床碰到的问题,增强员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第二,医院要对后勤中所有的维修与保障部门进行统一的划分管理,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作为后勤工作人员要树立服务理念,明确后勤工作的定位,即在于维护医院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与意识上。第三,针对维修职工面临临床维修问题相互间推诿扯皮的行为,医院应该完善相应的监管平台,由主要负责人专门接听报修电话,并根据专业知识判断出故障所在,并及时录入医院的后勤平台,根据报修信息能够很容易看到维修人员的到场时间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同时,维修人员要詳细记录报修的服务质量,并录入监管平台,为后续跟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提供借鉴。第四,维修人员要对维修记录进行整理,形成维修日记,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进行痕迹管理,方便查阅,还可以为年轻一代的维修人员提供实践资料。

3.4 努力提高职工素质

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很多技术与设备都是当下最先进的,因此对于后勤工作人员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提高招聘学历要求,让新一代后勤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能够跟上医院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另一方面,除了新员工,老员工也需要加强新技术的学习。为了更好地提高职工的素质,医院要将后勤职工的表现与其与个人业绩考核和个人绩效挂钩,以达到激励职工积极主动学习的目的。同时,年轻职工在自己学习的同时,可以带着老员工熟悉新办法和新技术,让老员工亲自上手操作,在不懂的地方要进行手把手演示,只有体会到新事物的方便性,才会去钻研、使用。此外,后勤部门还要定期开展“班组内部工作意见征集”和“临床满意度测评”工作,通过会议对专业技术不过关的员工进行批评和鼓励,督促其快速掌握相关的专业技术,从而建立技能型后勤。

3.5 引入维护设备的状态周期管理体系

后勤部门要提高后勤职工的节约意识,评估维护设备及耗材的使用寿命和可用周期,对各种维修替换下来的耗材进行评估,确定哪些材料需要报废处理,哪些可通过维修再利用,确保在使用材料上不铺张浪费。同时,后勤部门要保证耗材及配件在全寿命周期内使用,不过度消耗各种资源,也不提前更换使用寿命内的设备及耗材,并落实节能降耗理念,推广节能灯和声控灯。

4 结 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改的进一步深化,在新形势下,后勤职工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更需要懂科学、有知识,需要高技术、高素质的系统管理工程技术人员承担这一重任。同时,医院要重点提高后勤员工的文化素质,把病患当亲人,把临床当家属,以适应医疗事业的发展。后勤部门要积极组织后勤人员参加各类专业知识学习,不断创新,提高日常工作的服务质量,改善职工的精神面貌。经过不断努力,笔者所在单位的后勤部每季度在科室与病人之间进行的服务满意度调查都在95%以上,能够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海林,岑崇高,陆海龙.医院后勤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4).

[2]王海涛.做好研究型医院后勤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研究型医院,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