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供销市场的整合与完善途径

2018-06-07 15:55薛春梅,郭普宇,罗志文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8期
关键词:宏观调控市场需求经济效益

薛春梅,郭普宇,罗志文

[摘 要]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迅速形成产业化发展,成为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相应的法律制约和正确引导,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获取更多利益而不惜肆意操纵食用菌价格,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食用菌的供销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完善途径。

[关键词]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综合价值;宏观调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08.055

[中图分类号]F326.13;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08-0-02

近年来,随着物流运输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转变农业发展结构,生态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各类加工技术也慢慢成熟,我国食用菌产业也形成了较大的发展规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食用菌的生产销售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阻碍发展进程的消极因素。一些食用菌销售市场由于缺乏健全的功效信息,导致资源浪费和市场秩序混乱,严重阻碍了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急需对食用菌供销市场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完善。

1 食用菌供销的未来发展趋势

食用菌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传统的食用菌发展并不具有规模,只是农民单一利用自身力量进行小范围的销售活动,并不能称之为产业。当前形势下,食用菌产业发展逐渐建立了完整的支撑体系,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带动了食用菌供销市场的良性发展。但由于区域文化经济发展不均衡和销售方式较为单调,部分地区的食用菌供销市场秩序较为混乱,价格也不稳定,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

深加工将成为食用菌未来的发展走向。现阶段,农民在进行食用菌销售的过程中,由于技术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难以对食用菌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导致出售价格难以明显提升。相关加工企业数据表明,食用菌深加工的前后价格差异很大。目前,我国食用菌销售过程中多是进行初加工和精加工,能够有效进行深加工的企业并不多,对于一些农贸市场来说很多食用菌甚至没有加工就直接进入销售,从而难以提升价值。初加工是去除食用菌的灰尘和杂物后进行包装销售;精加工能够对食用菌进行脱水、腌制、膨化或盐浸等加工,使食用菌变成罐头干货之类的即食食品;深加工是充分发掘食用菌的医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制造药物或生活用品。未来食用菌深加工工厂的建立能够有效整合食用菌供销市场,使农民能够直接将食用菌销售至加工工厂,即减少了中间商差价,又能有效提升食用菌的综合价值。

2 我国食用菌产业支撑体系的运行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逐渐树立了健康饮食的意识。食用菌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功效,具有初期投资较小、生长周期短、市场需求量大等特点,能够快速销售获得经济利益回报,近年来在很多餐饮企业、生鲜市场都能看到其身影。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一定数量的食用菌经销店面,但食用菌的生产供应销售环节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食用菌产业的稳定发展。

2.1 食用菌品种审定逐渐法制化、规范化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但一些黑心商人為了获取更多的非法利益,不惜采用非法手段生产假冒伪劣食用菌,对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国家为了规范食用菌供销市场和保证种植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台了食用菌暂行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不断进行优化完善。目前,由于食用菌的种类众多,为了便于进行分类管理,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规范各项审定程序和食用菌供销市场,加强对市场环境的监管力度,全面维护消费者和种植农民的利益。

2.2 政府支持构建食用菌产业发展创新平台

食用菌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存在不少问题,国家和政府给予了高度关注。目前,我国相继建立了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发展平台、国家食用菌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平台部门,不断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充分保证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高度关注食用菌供销市场的整合和生产技术问题,持续进行针对性、长期性的发展研究,希望能够切实通过体系平台快速掌握食用菌市场发展行情等相关问题,对食用菌的生产销售环节进行正确引导,促进食用菌产业各个环节的健康发展。目前,四川省已建立国家、政府、基层多方面联合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创新体系,目的是规范食用菌供销市场,加大食用菌深入研究等工作,全面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3 食用菌供销市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3.1 食用菌供应环节存在的问题

(1)食用菌的数量较少,质量不高。目前,由于区域文化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我国一些地区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这些地区的食用菌供应多是以家庭力量进行食用菌采摘。此类方式能够供应的食用菌数量较少,难以保持长期稳定供应,很难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目前,山区或农村缺乏先进的加工技术的和设备,只能采用传统方法对食用菌进行简单加工,从而难以保证加工质量,一旦不能及时销售或运送,将会给农民带来损失。

(2)底层食用菌供应者缺乏竞争力。现阶段,具有一定规模的食用菌生产经销企业、生鲜批发连锁店和专营店面都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具有质量较好的食用菌供应。但是,农民一般是将食用菌送到农贸市场进行销售,和其他规模化供应商相比,缺乏竞争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不会淘汰底层食用菌供应者,但他们缺乏相应的优势,难以和规模化商家对接,只能进行零售,难以提升利润。

3.2 食用菌销售环节存在的问题

(1)缺乏多样化的销售渠道。我国部分食用菌供应地缺乏相应的食用菌批发市场,或是销售环境较差,难以形成规模,不能满足庞大的消费市场。由于地理环境限制,部分地区虽然名义上是食用菌批发市场,但实际上销售商家和批发采购人员较少,没有充足的客流量,销售市场较为冷清。

(2)市场垄断形成恶性竞争。食用菌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淡季旺季区分较为明显。部分商家为了垄断市场获取更多利润,会对食用菌价格的变动进行操纵,导致规模较小的商家或散户难以获得公平交易,进一步造成市场秩序混乱不堪。

(3)伪劣商品多。部分大型食用菌交易市场都是进行大批量交易,在交易时买家无法对较大包装的食用菌进行拆包验货。部分不法商贩就会在食用菌较大的包装内掺入劣质商品或是混入杂物增加货物重量,欺骗买家,破坏了食用菌市场的正常秩序。

4 食用菌供销市场的整合途径

食用菌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完善食用菌供销市场不仅能够规范市场秩序,还能切实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关乎民生大计。面对当前较为混乱的食用菌市场秩序,政府应当多方联手整合供销市场,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和市场的社会效益。

4.1 联合扩大生产规模

目前,家庭式的单一生产销售渠道很难在市场中占有较高份额,且食用菌的价格波动较大,从而无法保证农民的受益。现阶段应当制定联合生产计划,将区域内食用菌采摘农民集合在一起,联合起来共同生产,并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储存库、加工坊、烘干设备等设施。针对过去供货间断性强的问题,食用菌产业应进行统一的生产管理,形成规模化食用菌生产,加大技术和设备投入,充分保证食用菌的加工储存质量,从而保证农民利益。

4.2 进行分类分批管理

食用菌种类众多,在未进行加工前具有较强的季节性。针对食用菌的这种特征,农户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应当对食用菌进行品种分类、分批生产、分批管理,制订科学的管理计划,从而确保食用菌的供应能够持续稳定,不会在市场需求较大的情况出现断货情况。同时,针对食用菌具有季节性较强的特征,农户在加工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相应的保鲜技术进行加工储存,以提升其经济价值。

4.3 集中生产、分流销售

食用菌的生产和加工达到一定规模后,一些生鲜连锁店、农贸批发市场等大型销售场所将会成为食用菌销售的最佳合作对象,和大型销售商场合作能够持续稳定地进行食用菌供銷。对一些家庭式和小型食用菌生产角色来说,在进行销售时可以和小型批发市场或是零售商铺进行销售合作,或是在人流量较大的农贸市场等场所进行独立销售。这种模式能够使不同规模的食用菌生产者找到适合自己的销售渠道,避免食用菌挤压造成经济损失。

4.4 扩大食用菌供销平台

部分地区存在食用菌供销市场较小的情况,因此有必要扩大食用菌供销平台。各地基层应当给予食用菌供销充分的支持,在销售场所制作食用菌价格公示栏和价格浮动表,扩大销售场地面积,为更多的农民提供销售场地,使供销平台逐渐形成规模化发展。

4.5 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

面对当前市场形势,政府应当充分发挥经济职能,对食用菌市场秩序进行干预和引导,完善质量监督环节,稳定供销市场价格,保证交易质量。同时,政府还要完善食用菌产业的各项法律法规,以法律手段对不法商贩进行制约,规范食用菌供销市场秩序,营造诚信、公平的良性市场竞争环境。

5 结 语

食用菌供销市场整合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要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完善。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体系,使食用菌产业能够快速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注:罗志文,通讯作者

主要参考文献

[1]董娇,邰丽梅.国内外食用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比较分析[J].中国食用菌,2017(5).

[2]桂明英,马绍宾,图力古尔,等.特色野生食用菌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J].中国科技成果,2015(10).

[3]孔祥智.供销合作社要整合资源才更能有所作为[J].中国合作经济,2014(7).

猜你喜欢
宏观调控市场需求经济效益
麻纺标准紧贴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不旺 红枣行情暂稳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少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土地利用规划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探讨
辉门:用品牌拉动市场需求
宏观调控“三部曲”
宏观调控侧重于“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