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攻击性行为与自尊的相关性研究

2018-06-07 08:59施艳罗紫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自尊大学生

施艳 罗紫媛

摘 要 目的 大学生群体是充满着自信和激情的特殊群体,研究为了解当今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表现程度和自尊之间的相关联系。探究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等大学生在攻击行为和自尊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230名大学本科在读生进行了SES自尊量表和Buss攻击问卷中文修订版调查问卷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调查。结论 大学生的自尊、言语攻击性以及愤怒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的身体攻击性行为在性别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大学生的自尊和身体攻击性在是否为体育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的自尊与攻击性行为存在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大学生 攻击性行为 自尊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攻击性行为和自尊在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当今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心理健康、学业和社会交往能力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也关系到周围人的身心安全及学校和谐环境的建设,攻击性行为的高低和自尊的程度高低现在仿佛已经变成了评价一个个体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标准。自尊指的是个体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所获得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和体验。国内外诸多的学者研究表明,自尊对个体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它能够作为一种缓冲焦虑的机制从而对个体的心理健康起到保护的作用。关于大学生自尊的研究一直以来也是自尊研究方向的一个重点方面。研究的维度和方向也是十分广泛,但主要还是针对大学生自尊与其归因关系的研究,如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宋芳对自尊及其归因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自尊主要包括重要感、胜任感、归属感和外表感四个维度,大学生自尊随着年级的增长呈发展趋势,大学生的自尊与学业、人际关系各方面的归因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这二者都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学生刚刚脱离父母和家庭进入到校园,这是一个预备进入社会的缓冲平台。面对更少的约束,相对的自由环境,也意味着大学生们在自尊与攻击行为上将面临着更多的冲突。而自尊与攻击性之间的关系在心理学范围内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虽然传统心理学认为低自尊者更容易产生攻击行为,但也有许多研究表明高自尊者更容易产生攻击行为。所以,该研究试图讨论自尊与攻击行为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深入分析探讨自尊对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针对全日制本科大学生,主要的调查对象的体育生来自武汉体育学院大一至大四的不同专项,而研究对象中的非体育生则来自全国不同的高校,专业上并没有限制。

研究问卷共调查了230名在校大学生,问卷共发放257份,其中无效问卷27份,有效问卷230份,调查对象年龄为19-23岁。其中男生91人,女生139人。

1.2研究工具

1.2.1自尊量表

该量表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自尊的相关研究调查中。该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受试者直接报告这些描述是否是符合他们自己的自身情况。采用四级计分的方法1表示非常符合计4分,2表示符合计3分,3表示不符合计2分,4表示很不符合计1分。最后总分在10-40分之间,分值越高表示受试者的自尊程度越高。

1.2.2攻击量表

本研究中采用的攻击量表是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修订版。此问卷从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维度来评估个体心理特征。

1.3研究程序

让随机选取的大学生被试完成《自尊量表》和《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修订版》两份量表,然后对所回收的量表进行筛选、编号和分析。最后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獨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

2结果

2.1大学生攻击性行为与自尊在性别上的统计分析结果

由大学生自尊与攻击性行为在性别上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自尊情况(P=0.007)、身体攻击性(P=0.00)、言语攻击性(P=0.01)以及愤怒(P=0.001)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大学男生的自尊程度高于大学女生;大学男生的身体攻击性行为多于大学女生;大学男生的言语攻击行为大于大学女生以及大学女生的愤怒程度要多于男生。

2.2大学生自尊与攻击性行为专业类型上的统计分析

如大学生自尊与攻击性行为在专业类型的统计分析结果上显示的大学生的身体攻击行为和自尊(P=0.01<0.05)在体育生与非体育生上存在显著差异(P=0.02)。体育生相较于非体育生存在更高的身体攻击性行为;体育生相较于非体育生来说自尊程度更高一些。

2.3大学生攻击性行为与自尊的相关关系数据统计分析

由大学生自尊与攻击性行为的相关关系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得出大学生的自尊与攻击性行为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大学生的自尊与愤怒存在负相关关系、大学生的自尊与敌意存在负相关关系、大学生的自尊与指向自我的攻击性行为存在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高自尊表现为低攻击性、低愤怒、低敌意和低指向自我的攻击性行为。

3讨论

3.1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成因及其特征的讨论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展上的转型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们都想体现自己个性,实现自己生存的价值,但实际现实生活中却由于许多生理因素、家庭及社会环境的局限,让他们无法掌握自己人生的主动权,在身心上感到极大的压抑,导致他们在生活中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表现,在生活中一旦遇到来自外界的刺激,便很容易诱发出他们的攻击性或报复行为,甚至是不可估量的惨痛后果。

在本研究中,关于攻击性行为总分及其五个维度。体育生与非体育生在身体攻击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可能的原因是体育生给人更多的印象是充满着力量,性情上也更为直率,数据也证明体育生更容易产生身体性攻击行为,倾向于直接用身体攻击性行为来宣泄不满。

3.2大学生自尊的相关特点分析与讨论

目前针对我国大学生自尊的研究尚有不足,但是根据少量的区域研究报告可以大致的总结出一些我国目前大学生自尊的相关特点。我国目前的大学生普遍自尊水平较高,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的自尊存在显著差异。

本研究中大学生的自尊体育生与非体育生这种专业类型上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可能的原因有:(1)在性别上男性的自尊程度高于女性,这种差异可能来源自于根治在国人骨子中的重男轻女的文化影响,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导致了自尊在性别上出现了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男生的总体自尊水平高于女生。(2)体育生的自尊水平高于非体育生,这可能是由于体育生是大学生中的一小部分特殊群体,他们的群体更小,具有更强的专业方向性。体育本身就是一项自我表现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他们更容易接受到外界的赞许。而相较于非体育生的大部分大学生们来说,主要面对的是理论学习,这个过程显得更加的封闭,更难接受到赞许和支持。所以导致了自尊在体育生与非体育生层面上出现了显著性的差异(P<0.05)。

3.3有关大学生攻击性行为与自尊关系的探讨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攻击性行为与自尊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高自尊水平的大学生呈现更低的攻击性行为;大学生的自尊与愤怒、敌意与指向自我的攻击性行为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高自尊的大学生呈现出更低的愤怒和敌意,以及在危急情况下表现出更少的指向自我的攻击性。这个结果可能的原因有:大学生自尊定义上其实是大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和情感体验,价值和能力是大学生自尊进行自我评价的两个基本维度。高自尊的大学生在自我意识上有更高的认知能力,对自己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能更理智的分析自己的行为以及该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在源头上阻止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4結论

大学生的自尊、言语攻击性以及愤怒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的身体攻击性行为在性别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大学生的自尊和身体攻击性在是否为体育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的自尊与攻击性行为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大学生的自尊与愤怒存在负相关关系、大学生的自尊与敌意存在负相关关系、大学生的自尊与指向自我的攻击性行为存在负相关关系。希望本次研究能够稍微弥补这方面的结论,对减少大学生攻击性行为促进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补偿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一粟,李洪玉.中学生攻击性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02).

[2] 宋芳.大学生自尊及其归因方式的关系[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3] 刘冉.大学生自尊与社交焦虑、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1.

[4] 温艳红.大学生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防预[J].前沿,2007(09):110-112.

猜你喜欢
攻击性行为自尊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干预与反思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一例攻击性行为学生的个案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