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模式探索及平台建设战略

2018-06-07 09:37刘佳王方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平台建设培养模式

刘佳 王方方

摘 要 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对于高校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地分析应用型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内涵以及应用型研究生所应具备的能力构成,探索性地提出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三种培养模式,即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和国家级、区域级、校级三级多样化人才服务模式;并以构筑基于教师、实训、科研和留学生层面的国际化平台,保障和提高国际化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水平。

关键词 应用型研究生 高等教育国际化 培养模式 平台建设

中国经济发展受益于开放型经济的建设、全面融入世界市场以及高效利用的国际化资源。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外部性特征,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我国与亚洲各国和其他相关地区国家的往来更为密切,需求上不再是相对简单的产品制造和工程项目建设,而是大型成套设备和集合规划、设计、融资、建设、管理以及运营等方面的综合服务,这对积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伴随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贸易投资与管理活动不断纵深推进,基于全方位、多领域应用型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全球人才培养标准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它的深远意义体现在:宏观层面而言,国家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端应用型人才,研究生教育要着眼于增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中观层面上,广东正致力于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我国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的示范区,构筑国际化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应用型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的贴合度;微观层面而言,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国际化作为一种创新人才培养式,能开阔学生视野,增强他们全球意识、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1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及其能力构成

1.1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1.1.1高等教育国际化

所谓“国际化”,通常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影响下高等教育为适应其对人才培养、教学科研以及社会功能等环节的新标准和新要求,不断渗透融合国际方面内容的过程。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还有待成型之时,美国知名教育学家德里克·博克就倡导过“科学无国界”这一理念,认为高校可以对外积极建立信息与科研成果的互通,安排本土学生海外求学工作并引进外国留学生交流学习,以及开设国际课程等观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大学联合会(IAU)对“国际化”作了更精准的表述:“把跨国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社会经济形态和发展趋势的变迁,为高等教育国际化赋予更为丰富的涵义,并且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呈现新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主要表现为各国在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视程度的增强,应用科学与技术类型的研究生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高校更重视拓宽研究生培养系统和就业途径。

1.1.2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一般而言,研究生培养的方向分为学术型和职业型两种,学术型人才立足于科学研究,其职业趋向主要对接大学以及科研机构进行传播学术知识和学术创新;职业型人才的塑造则以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标准,更注重岗位适应性、竞争性和多方面的应用能力。在国外,学术学位有时也被称为科学学位(Academic Degrees),职业学位有时也被称为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s)等。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应用型高层次专业知识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专业学位的标准设置上形成了一套较为细化和有效的体系。美国是研究生国际化教育进行的最先进的国家,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历史悠久(始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研究型博士、硕士学位外的第二类学位。在美国,專业硕士学位对申请职业资格证书和执照有优惠减免作用,与一段时间的专业从业经验价值等同;英国的专业学位教育与美国很相似,但其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互为一体,共同构成统一的教育体系。课程设置上专业学位教育覆盖所有专业方向,强调将先进理论理念的成果对于实践的快速运用并尽快产生效益,强调对于本土经济发展服务的实用培养价值。

在我国,自90年代初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开始对社会在职人员以及部分全日制研究生设立专业学位,到2015年已细分至包括金融硕士、教育硕士、MBA、艺术硕士等四十种不同专业学科门类。同时,市场经济的多样化使其对高层次专业型人才的种类和质量都产生多元化要求。一些非传统学术岗位如技术推广应用、工矿企业以及社会公共管理部门与传统型岗位一样,成为高端应用型人才市场的刚性需求,为专业硕士教育提供了潜力巨大的市场,也通过市场机制作用明确了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类型。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所谓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就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和高等教育特色,将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置于全球背景中,广泛借鉴吸取国外先进理念和观点,同时注重对外传播本国教育和文化的精华,加强与国际间同行交流与合作,培养能够在国际交流与国际竞争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应用性人才。

1.2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能力构成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终极目标是其办学宗旨、人才培养标准的一种延伸、补充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所培养的国际化应用型研究生能力构成体现在:(1)全科型人才的知识储备。经济形态的深刻变迁对相关从业人员知识储备和结构提出了复合化要求,从必备的本专业核心技能延展至相关边沿学科包括法律、金融、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等多架构知识体系。(2)多语言能力。除母语外,专业型研究生至少需要掌握一门广泛使用的工作语言,如英语、法语或者西班牙语等。(3)跨文化能力。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跨文化能力并非简单等同于多语言能力,它在内涵上囊括了多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人际交往以及合作沟通等多维度叠加能力。以国际商务专业为例,相关研究显示,国际商务失败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于跨国企业海外员工不能适应当地环境。如美国企业的外派人员任期结束提前回国比例高达 16%~40%,由此导致的直接损失达到20亿~25亿美元。(4)“双创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所谓“双创型”人才就是以社会需求为主要导向,同时具备独特观察力与敏锐的时机洞察力,善于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中捕捉机遇的创新创业人才。因此,新形势下对于应用型高端人才培养,我们需从两方面作出调整:一方面,改善知识结构,夯实其基本素养和专业能力同时注重交叉学科内容的补给;另一方面,高度重视系统培养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能力和工作胜任力。

2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培养模式探索

具备“五种能力”,即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应用型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基本内涵。要实现这种内涵化的发展,就须聚焦于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层面的协调发展,不断夯实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着眼于“五种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对人才培养高度进行定位,另一方面实践中也需不断探究完善应用型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

2.1构建多元化的应用型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扩招,传统意义上以学术精英为单一培养主旨的硕士教育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应用型、创新型特质的研究型人才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方向,而炼就这种特质的重点就在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国际化研究生。因此在培养模式的选择上,我们要定位于多节点式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即基于不同节点状况独立展开:一是对本校研究生,可采用奖学金形式鼓励其投入与国外的合作培养项目或赴海外研修。包括利用寒暑假时间的夏令营及冬令营,或是针对某些项目的技能培训、实习运作等形式的短期交流,时间通常限制在3个月之内;也可以时间较长的高校间联合培养,如我校创办的“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本科国际商务专业实验班、广东财经大学—西澳大学2+2本科金融学专业实验班、广东财经大学—美国佩斯大学2+2本科计算机科学专业创新班等。这些人才通过“第二校园”的经历, 在学习期间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促进学生知识的交叉、融合、渗透,有利于引导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研究导向。二是实施跨国远程教育项目,积极吸收国外优秀留学生。我校已与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亚洲国家的相关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新签合作协议近60个,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借鉴“互联网+”,依托合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开拓另一种研究生国际化教育方式。数字化的网络教学平台具有一定时空优势,不但让教学工作更灵活有弹性,外籍生也能主动性通过网络进行连续或者间断性研究。三是向更高等级的国内外科研机构或企业寻求合作机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教育模式。凭借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隔河相望”的天然优势,我校可在下一步有力促成应用型研究生与琶洲内国际化企业的“近亲合作”,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行业发展和用人部门实际需求无缝对接。

2.2采用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

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在综合美国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模式”和瑞士皮亚杰的“认知發展学说”的基础上构建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是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突出特色,也是一种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新途径。在这种理念下,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可采用“双体系、双平台、多模块”课程体系为基础,建立外方教师 + 校内教师辅导的“双师课程”教学模式。具体而言,一是设置全新基础型通识型课程体系,使对应用型研究生基础型教育核心课程与国际化需求的素质课程相匹配,修炼提升学生在国际意识、人文素质以及批判性思维等模块的能力。二是通过选择性引进国际知名院校核心专业课程,开设全英教学班。它的优势在于,通过参考国外教学大纲,更易于建立与海外专业讲授教师的沟通渠道,有益于共建专业课程的讲授和实践指导,也有利于打造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培养学生国际意识的国际化教程。第三点是设立自由灵活的课程选修制度。例如,国际班或创新实验区的学生允许其在全校范围内有6-8个学分的课程自由选择权,打通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校内教学资源流通的壁垒。四是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和创业导师共建研究生课程培养体系。这种模式以国内外著名学者合作教学研究为基石,集研究性和创造意识为一体促使学科建设教程跟进全球科技前沿,有利于将一般性学术交流扩散至不同学科的实质性交流,是应用型研究生国际化在知识层面培养的高级阶段。

2.3打造国家级、区域级、校级三级多样化人才服务模式

我校有逾30 年的财经教育历史,其专业优势集中于财经类学科。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实验区作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其主旨在于打造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潜质的精英;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与广州市地方税务局共建的经济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国家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作为125所“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院校之一,近年来学校更为注重发挥经济管理类学科的支撑辐射作用,将经济管理知识有意识地融入经济管理类专业,比如会计学、审计学课程知识点穿插在法学专业教育中等,精心打造具备经管学科背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通过这种不断实践,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也发展成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在服务定位上,学校不断探索更为凸显发展区域特色。在面向粤港澳,适应三个自贸区(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珠海横琴片区)重点产业、珠三角经济区开放开发需要上增设跨境电商专业硕士、应用统计(社会经济统计、大数据与商务统计、金融和保险统计方向)专业硕士、会计学(国际会计方向)等。完善人才构建以“应用外语”为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区域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3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平台建设战略

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平台建设是培养模式得到有效实施的钢筋和水泥。例如,广东财经大学秉承“特色、质量、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依托构造国际化办学空间、海外培训平台和合作平台,为应用型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奠定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构筑多层次、合理性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训平台

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强调理念方法的实践性,一方面通过制定全程化的实践教学方案,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而言,对于实践教学层次进行合理的逻辑区分和科学解构,设置以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到综合实践的实践教学平台模块。另一方面,有的放矢,围绕核心板块,精心构建综合型、创新型的特色实训平台。财经类院校可发挥其学科优势,集中国际贸易、金融、会计、市场营销以及工商管理等国家级或省级优势专业教学资源,对实验室规划布局和项目流程化设计要遵循创新创业以及企业价值链两条逻辑主线。

3.2构筑国际化师资海外培训平台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资深教师的卓越贡献,具备创新精神的中青年代教师,更是承上启下的后续中坚力量。在教学模式的建设上,建立以研究性创造意识为思维模式的教学方式,致力于将中青年教师打造为“国际化研究型教师”,能为实践开放式国际化研究生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我校创建了“广东财经大学国际化师资海外研修基地”的美国佩斯大学站和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站,选派了五批共计84名中青年教师分赴美国和澳大利亚进站研修,学习专业课程和国际化教育教学专题讲座课程,强化国际化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此外,也可借鉴“传帮带”的形式,聘用海外高水平大学教师承担特定教学任务和专业课程建设,或利用假期时间聘请境外知名高校教师或学者为创新实验班授课,通过这一过程与本土教师共同分享和交流教育财富,提高已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国际化水平。

3.3构筑应用研究国际化合作平台

高校与科研机构签订合作交流协议,通过构建国际化合作平台,以互访、学生交流、教师进修、专家讲学及合作科研等形式保持稳定活跃的交流活动。我校目前创建了广东财经大学—乌普萨拉大学—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中—欧经济合作研究平台”、广东财经大学—台湾大学“宪政与公共财政合作研究平台”、广东财经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港澳基本法合作研究平台”等3个国际暨港澳台科研合作创新平台,并初步完成了3支相应骨干成员团队的立项建设工作。

3.4构筑留学研究生与本土研究生沟通互动平台

留学生教育不僅是研究生教育培养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可以通过两方面途径提升留学研究生国际化水平和质量,顺畅留学研究生与本土研究生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一是发挥地区 、地域优势, 扩大国际与地区合作。作为广东高校,可利用地理优势加强与台湾、东南亚周边国家的合作。例如,本土高校通过提供奖学金以及短期交流机会相关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选择作为留学目的地的可能性,增加本土高校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二是在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可以适当采取英文为主,中文为辅的双语教学模式。来自西方国家的学生大多适应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而中文也逐渐成为外籍生圈中最热门外语。以“英语授课+中文互动”的课程设计既吸引留学生,又是促进外籍生与本土学生思想交流的一个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斌,吴瑾瑾,韩作生.地方财经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11(19):52-53.

[2] 单春艳,李作章.从要素到影响: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内涵的扩展[J].教育探索,2017(02):69-71.

[3] 滕晓艳,史冬岩,钟宇光,Gea Haechang.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模式研究、探索与实践——以现代设计方法国际化共建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16(08):11-19.

[4] 潘大仁,潘东明,林清泉.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国际化发展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9(04):62-67.

[5] 李国祥,夏国恩.区域国际化卓越财经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创新[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3(03):38-40.

[6] 余永泽.学术型与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的不同模式初探[J].科教文汇, 2013(10):46-49.

[7] 仲伟合.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01):98-101.

[8] 郭琛晖,李剑亮.论教育国际化视野下“第二校园经历”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3(12):426-431.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国际化平台建设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