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松的人物形象

2018-06-07 06:02张子辉林道磊
神州·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武松水浒传

张子辉 林道磊

摘要:《水浒传》中武松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景阳岗打虎,为兄报仇,表现出他勇猛胆大 争强好胜的性格。武松的形象也有着深刻的意义,他畅行江湖、我行我素在生活中可以尽显豪爽气概,可以报朋友之恩,可以血仇人之恨,武松这个人物深受人们喜爱。

关键词:武松;《水浒传》;形象特征

武松,《水浒传》中人物,绰号“行者”,因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山东清河县人,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

武松自小习武,武藝高强,性格急侠好义。一次醉酒后,在阳谷县景阳岗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武松兄长武大郎是一个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不过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进行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后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武松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后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六合寺出家,金兵入侵时战死。

武松出身低下,早年父母双亡,只和懦弱的哥哥武大相依为命。在颠沛流离的生活里饱尝人间的酸甜苦辣,他的内心特别渴望亲情,渴望拥有一个安定、温暖的家。

在景阳岗空拳打虎之后,武松从一个无名小辈变成一位身怀绝技的打虎英雄,他的生活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发生转变的。知县爱惜他是个人才赐酒赏钱,又感武松:“忠厚仁德。”就有心栽培他做个都头。武松听后跪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就这样武松从一个无业游民一下子变成了有身份的官吏。生活也渐渐步入正轨。颠沛流离的日子画上了句号,安定的生活在向他招手。这时的武松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但好景不长,当他得知唯一情人武大惨死,悲痛欲绝,发誓要找出凶手。但武松没有因此而失去理智,而是先找到验尸的何九叔和知情的珲哥,取得了人证物证。当他得知之知县借故不理后,他隐忍不发,模拟整个审判过程,试图与法律尽量靠拢。首先借答谢乡邻的名义,安排嫂嫂设宴,拉来众街邻以作证人,然后审问潘金莲、王婆并当众录下口供,最终手刃潘金莲和西门庆。特别是当众明确王婆的罪行后,武松没有杀死王婆,而是把必死无疑的王婆交给官府去处理,整个过程缜密细致,虽不合法,却也有理有据,将报仇雪恨之事堂堂正正的完成了,不同的是他一个人就包揽了县官捕快与侩子手的角色。

武松有个性格懦弱,身材短小的哥哥武大。他与武松从小相依为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们这对兄弟与《水浒传》中的孔明、孔亮,穆宏、穆春,孙立、孙新等兄弟完全不同。前者同属好汉级别,而武松、武大不一样,武松神勇超凡,而武大短小丑陋,懦弱善良,被人戏称为“三寸丁谷树皮”,因此武松对这个无辜,软弱的兄长的骨肉深情,更能让我们体味到武松刚猛血性之外的人伦温情。

武松在阳谷县做都头时遇见哥哥武大,“武大道:‘我怨你时,当初你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时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这个便是怨你处。想你时,我近来取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不怯气,都来相欺负,没人做主;你在家时,谁敢来放个屁?我如今在那里安不得身,只得搬来这里赁房居住,因此便是想你处。从武大的这些话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兄长特别是像武大这样懦弱还需要弟弟做主的兄长对于兄弟深沉的爱和复杂的情感。

武松在江湖挣扎的太久了,他看惯了,也看透了一切。他本来也注重恩仇,本想也找个大哥作为依靠,但经历了梁山大团圆,排座次,招安,平四寇,他隐约感觉到官场和江湖除了一个在朝一个在野,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兄弟之间,不要说义兄义弟,就是亲哥哥武大郎又给了他多少温暖呢?只有他刚搬到哥哥家时嫂嫂的一番话,真是有点亲情的温馨,但其中又包裹着多少邪恶。

特别是宋江流露出招安的意思的时候,本来对朝廷十分厌恶的武松第一个站起来反对:“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兄弟的心。”端望遍布的世界,他从原先的渴望到后来的寂灭,这其中的苦痛,却无处于人说。只能斯人独憔悴。

在征方腊结束后,武松看到梁山兄弟死伤惨重,他对征方腊的意义表示怀疑。当宋江找到武松时,武松已经万念俱灭:“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觐见,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倍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这时的武松已是看破红尘,大彻大悟,终归佛门。

武松被动或主动地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也被生活改变了自己,作者抓住了这一点,才更深入地塑造了武松的光辉形象。这就是武松,一生光明磊落,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和反抗精神,尽管也曾被人利用,但终究从残酷的现实中,从迷失的自我中醒悟过来,一步一步地克服自己的弱点,渐渐地走向成熟。

生活自有其本身的规律,真正伟大的艺术也不可能脱离生活来胡编乱造,成名之前,他为了逃避人命官司到柴进庄上,回家途中,在景阳冈打虎成了英雄,这是假逃亡成真英雄。此时他却是真逃亡,成了假英雄。武松在小酒店喝得“大醉,正要寻事,恨那只狗赶着他只管吠”,于是他打狗。极其狼狈,此时有谁知这人曾经打死过一只虎呢?打狗,是对武松英雄形象的一次解构,使他复归于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有缺点的英雄。有缺点的英雄才是真英雄。

武松不仅是一个英雄的形象,而且是一个复杂的形象。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的观念,这种观念在武松形象上得到了验证和暗示。人生充满艰辛,有着太多的不幸、痛苦与无奈,人们希望能够像武松那样快意恩仇;人生也有许多束缚,使得人们不能够像武松那样做。于是,武松就成了人们潜意识中的自我。尽管武松有许多不英雄的地方,但是人们都给予了理解,他仍然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参考文献:

[1]周先慎:《明清小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辜美高 黄森:《明代小说面面观》,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3]施耐庵:《水浒传》,中华书局,2005年版。

猜你喜欢
武松水浒传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笑(外一首)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动物论反腐
武松:喝酒好赚钱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水浒传》绰号中智能文化的解读
《水浒传》(节选)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