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2018-06-08 14:05雷恬漪
商情 2018年16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湖北省

雷恬漪

【摘要】“双一流”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互影响、彼此促进。本文将结合我省“双一流”建设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为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高校参与“双一流”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双一流;区域经济:需求向度;地方高校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是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坚实基础,国家向来高度重视教育。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确定了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2017年10月,在十九大报告中43次提到了教育,并对“双一流”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期望。正在推进的“双一流”建设,对高等教育强国梦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彼此促进。一方面“双一流”建设依赖于稳定的区域经济增长及资源投入:另一方面“双一流”建设能够服务于区域社会,支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湖北省是教育大省、高校众多,其省会武汉处于“新经济走廊”的中心节点,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湖北省“双一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提…地方高校参与和发展的建议。

一、“双一流”建设对区域经济的需求向度

区域经济体现了该地区的综合实力,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发展环境。“双一流”建设依赖于区域经济中人力、财力、物力等因素,而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质量决定了上述因素的投入规模和水平。参考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印发的《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在42所入选“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的大学中,北京、上海这样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拥有一流大学数位居前两位,分别拥有8所、4所,分别占入选高校总数的19%、9%,两者入选的一流学科数之和占名单上总数的近五成;而贵州、青海等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西部地区一流大学数与一流学科数则相形见绌。

二、区域经济对“双一流”建设的需求向度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支撑。一方面,“双一流”建设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双一流”建设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更新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区域社会输送和吸引更高质量的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意识、中国情怀”的人才资源。另一方面,“双一流”建设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双一流”建设布局重点学科和高校,将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增强学科交叉融合,“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加强资源开放共享,推进成果转化与效能提升,突破技术瓶颈,驱动技术进步。

三、湖北省“双一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从《通知》中入选数据来看,湖北2所高校入选一流高校,与江苏等6省相同,并列第5,占入选高校总数的4.8%:湖北省拥有一流学科29个,占总数的6%,位居第4位。可以看出,我省高校和学科建设卓有成效,但与发达区域仍存在差距。2018年1月19日,在湖北省高校服務地方发展暨“双一流”建设动员大会上,24所高校、58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建设周期内投入经费总额150亿元以上,体现了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名单相比《通知》名单中,新增高校和学科多为地方高校及学科。从省域层面开展“双一流”建设,实行分类推进和差异化发展,能够一定程度上实现结构优化和凋整,缓解高等教育在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而各高校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从区域经济发展数据来看,为排除劳动力因素对GDP的影响,选取各省的居民人均生产总值来衡量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湖北省2016年人均GDP为55191元,排在大陆31个省区市中第11位,2017年人均GDP为62417元,同比增加13.1%,区域经济呈现中高速增长,但与东部沿海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借助“双一流”建设的东风,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高校责无旁贷。

四、地方高校参与建议

相对于部属重点高校而言,地方高校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还肩负服务地方的重任。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可以从“改革创新”、“质量提升”着手,借助政策红利,争取更多的区域资源,多措并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拓宽筹资渠道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经费投入,地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与区域经济息息相关,但相比于部属高校中央、地方等多头投入,地方高校获得的财政支持力度较小、资源较少,发展受限。因此,地方高校应积极利用和寻求地方政府政策支持,主动融入行业产业和区域经济中,以地方政府经济的发展为应用载体,多元化渠道聚集资源,在自主筹集发展资金方面群策群力。地方高校可以一方面推动一流学科科技成果转化,扩大校企合作,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吸引捐赠基金,注重风险防控,使资金保值增值,为“双一流”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二)优化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应当考虑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地方高校只有依托于区域经济的宏观规划,利用紧贴区域经济发展一线的优势,合理凋整专业、学科建设思路,才能实现白我发展与区域经济的有机结合,将一流学科的理论精髓传承与创新,发挥智囊作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咨询服务、技术创新。此外,地方高校在学科布局和发展上,要避免简单复制与模仿,还需要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院校加强交流,以差异化、特色化、国际化为发展方向,提高学科的国际竞争力。

(三)加强内部治理

一流治理体系是一流大学的制度保障。地方高校应当立足校情、规范程序、积极探索,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构建,进一步推动科学的国际化治理理念,深化各类制度改革,优化人才引进和培育模式,提升质量和效能。地方高校通过加强内部治理及体系优化,能够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保障师生共享“双一流”建设的政策红利,增强区域经济的参与度和贡献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EB/OL].(2017-9-20)http://www. moe. edu. cn/srcsite/A22/moe 843/201709/t20170921—3 14942.html

[2]田国强.“双一流”建设与经济学发展的中国贡献[J].财经研究,2016,42(10):35-49

[3]朱德全,徐小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逻辑和立体路径[J].教育研究,2014(7):45-53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湖北省
上海开放大学:用一流开放教育服务一流城市建设
“双一流”建设不应“降维”
后浪与前浪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