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新型大国关系下的合作与竞争

2018-06-08 14:05王珂刘晓
商情 2018年16期

王珂 刘晓

【摘要】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以来,中国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接,“一带一路”渐成中国促进双边、次区域和跨地区合作的主要抓手,以及参与、引导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平台。但也要看到,国际社会一些成员对“一带一路”仍存在诸多模糊认识,美日欧印等大国在审视倡议提供的机遇和利益时仍不免心存猜忌与疑虑。可以预料,大国间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复杂互动将渐成常态,既有包容合作,也有竞争对冲。

【关键词】“一带一路”;大国关系;合作与竞争

1“一带一路”提出背景及意义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11月11日,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 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发展设想。发展更新包括交通、信息通信技术和能源在内的基础设施。在制度互联互通方面,应对贸易便利化、结构性和监管改革、交通物流便利化问题。

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郑重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强调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希望“一带一路”可以起到引领作用,“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总结的全球经济三大挑战: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以及发展失衡。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凝聚了国际共识,明晰了“一带一路”未来合作方向,为“一带一路”建设描绘了更加壮阔的前景。

2大国竞争合作分化成为趋势

21世纪的国际格局正处于新的复杂变局中,第二个十年以来国际形势的变化更为激荡。近年来,大国互动有两条主线日益浮现,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日益崛起,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日益上升与外溢:二是美国作为守成大国为维护传统霸权或地缘经济、政治影响力而进行的纵横捭阖。可以说,大国间围绕“一带一路”的互动或博弈,更多是国家间关系的客观映射。

中国早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前,就开始使用新型大国关系来描述与美国这个霸主的关系,其缘由之一也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在变成全球最大经济体时,其军事力量仍然远远不及美国。2016年以来,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之间的大国互动持续深化,合作、竞争、对抗并存的局面更加复杂。受美国大选后特朗普政府对外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及地区国家国家利益最大化的现实需求,大国“竞争合作”状态呈现出分化态势,中俄、美印、美日几组关系的战略合作性质进一步发展。

3战略对接过程中有观望有竞争更有合作

在国家间彼此依存加深背景下,中国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平等透明、相互尊重的精神,致力于将“一带一路”建设成开放包容的发展平台,希望通过建立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践行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但也不可否认,“一带一路”建设在推进过程中仍会招致猜忌。面对中国倡导的发展战略对接,一些国家的立场出现分化。当积极对接渐成趋势,竞争对冲和沉默观望也显而易见。

美国担心“一带一路”是中国实现崛起并进而挑战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战略设计”。受此思维影响,美国智库发表的一系列报告、文章认为,中国以“一带一路”为旗帜的新经济外交正在挑战国际经济规则和秩序,对美国构成挑战。然而“利益”与“责任”应是我们与美国探讨“一带一路”合作的切入点。中美两国围绕“一带一路”的互动,不仅是着眼于合作背后的利益驱动,更是两个经济体量最大国家对全球包容性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俄罗斯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也从维护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角度出发大力支持俄罗斯提出的建立“欧亚全面伙伴关系”倡议,主张在开放、透明和考虑彼此利益的基础上建立欧亚伙伴关系。2016年6月饿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中华人民共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明确提出中俄主张在开放、透明和考虑彼此利益的基础上建立欧亚全面伙伴关系,包括可能吸纳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成员国加入。作为中国最大邻国,俄罗斯对中国倡}义的立场最终走出迟疑转向坚定,對中亚国家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欧洲基本上改变了“一带一路”倡议出台初期的审慎立场,开始以相对务实的态度探讨双方战略对接的可能性与路径。从欧盟的维度看,中国与欧盟领导人早在2015年就决定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投资计划进行对接,决定探讨“一带一路”与“容克计划”的对接方式。在欧盟成员国的双边层面,截至2017年底,欧洲18个国家加入了亚投行,与包括匈牙利在内的多个欧洲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从总体上看,中欧尽管在市场准入以及技术标准等方面有分歧,但经济合作与战略对接是目前中欧关系的主流,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