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拍摄”植物

2018-06-08 03:27文远
摄影之友 2018年6期
关键词:拍摄成品虚拟世界

文远

近幾年来,随着游戏画质的提升,不少人通过截取游戏画面来进行创作,陈晓峰便是这其中的一位,他在射击游戏中延续了自己对人造植物的关注

《植物置物Ⅱ》这组作品由一系列电脑截屏构成。摄影术的发明,使得以光学为基础的照相机的“机械之眼”代替了画家以人类生理结构为基础的“肉体之眼”来观察现实世界。而在当下这个日益成熟的数字化时代,创作者陈晓峰则试图进入到虚拟世界中用“数字之眼”观看世界。和前组作品《植物置物》(拍摄现实空间中的绿色植物盆栽)一样,这组作品关注被放置在人类社会公共或者私人空间里绿色植物的生存状态。在本组作品《植物置物Ⅱ》里,陈晓峰操控着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使命召唤”(Call of Duty)里面的主角,游走在游戏情节构成的虚拟世界里,并借用“他”的视角来进行“拍摄”(截取)游戏场景中绿色植物的照片。通过游戏情节的不断推进,作品的“拍摄”地点则拓展到了全世界各个不同种族、宗教、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背景下的人类社会空间。

这些由人类制造的虚拟世界场景是人类自身所处现实世界的投射和翻版,但两者之间却又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差异。陈晓峰通过控制游戏主角在虚拟人类社会空间里进行“拍摄”活动,试图赋予其人格化的感知和思维能力,并模拟虚拟世界中人类意识和潜意识里对绿色植物的认知状态,探讨虚拟空间里实施“摄影”行为的可能性。

《植物置物Ⅱ》的形式基本延续了前一组《植物置物》。创作还是有些难度的,很多时候需要经过精心调整游戏中角色的身位来校正透视效果或者寻找角度来避开不需要的前景和背景,这种感受和创作《植物置物》时在某种程度上很相似。

虽然这组“摄影”作品是通过游戏截屏的形式产生的,但陈晓峰并不认可“游戏摄影”这一说法。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的摄影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变得非常宽泛,“摄影”演化为完成当代艺术作品的一种手段,从图像的获取手段到展示方式和传统意义上的“摄影”都有很大的不同。

《植物置物Ⅱ》这组作品是在2014年-2015年期间创作的。在北京、连州、西安和美国、澳大利亚的一些画廊或者艺术机构展出过。这组作品公开发布之后,收到了许多非常极端的评价。一方面是许多人对于“摄影”的概念一直保持着十分传统的态度:在电子游戏中截屏这一操作方式似乎过于简单毫无成本:它既非传统意义上的摄影创作,作品本身也只是游戏中早已设定、绘制好的现成画面。这能否算得上是艺术创作?

其实“现成品艺术”是早在百年前就诞生了的。现成品艺术是指一件通常是批量生产的人造物品,在生产时并未有任何的艺术考虑,但却作为一件有审美意义的物件组装或展览出来。最早的现成品艺术之一是1917年在纽约展出的一件瓷器便盆,它是达达主义创建者之一的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的作品。在创造出完全没人见过的东西的可能性越来越低的情况下,我们是在跨多元文化地进行有效的整合,当代艺术作品应当具有这种有效性,应当承担文化(或者政治)的时效。而在租用这些现有的文化,或者面对“均质化”做出抵抗时,我们逃避不了地反复利用着“现成品”。

猜你喜欢
拍摄成品虚拟世界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学会止步,亦是一种智慧
2017年1—4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
2017年1—3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
2017年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2017年1—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论文物照片档案的管理
VR拍摄技术在纪录片中的应用
电视新闻摄像实验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案
拥抱虚拟 珍惜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