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为心声

2018-06-09 02:52苏德强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场合老太太身份

苏德强

在我們的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事情,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最经典的就是,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人是王熙凤。这里以此来说明王熙凤的嗓门大。

凭着声音、语言,就能知道讲话人是谁、什么原因呢?

这是由于人物的语言音调、音色各不相同,这就构成了各自语言和腔调的“个性”“言为心声”,人物的性格不同,他的语言个性自然两样。所以,运用恰当的语言描写能使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中心。

虽然语言描写作用很厉害,但是文章的语言描写如果没有多方面的注意,就会适得其反哦。

要注意人物身份年龄特征。人物的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使读者闻其言便知其人。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合乎人物的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和性格特点。白发苍苍的老人的话和牙牙学语的娃娃的话不一样,老师和学生的语言也有差别。要尽量做到什么样的人才说什么样的话,更加不要让文章里的人物都说你自己的话。

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要注意场合情境。人物的语言描写注意场合情境要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语言。所谓场合,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如果在有感情的因素掺在其中,那就更是大不一样了。环境不同,心情不同,对象不同,往往同一人物的语言的内容与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语言描写可以结合一定的语气、神态、动作、心理描写。说到这里,不由得想到我们在写作文运用人物语言描写的时候也应该“有话好好说”,先看下面这段“话”说得怎么样:

《粮食里的奶奶》一文中,经过几轮的语言描写,成功地塑造一个平凡、勤劳、仰望恭敬粮食的农村老太太。

第一轮:爹常说他年轻的时候一顿饭就可以吃下一座山。我不信,去问奶奶。奶奶说:“他敢?”(“他敢?“”两字带上一个问号,马上一个朴素简单的农村奶奶马上呈现在读者面前。)

第二轮:爹累了一天,饿透了,站在院子里冲着夕阳撒野:“大米饭小米饭,老子要吃五大碗!”奶奶在屋子里愤愤地骂:“造孽!你吃五大碗,别人喝西北风去?”爹心里很委屈,说:“我只是过过嘴瘾,又不是真吃。”奶奶还是愤愤地骂:“造孽!”(两次“愤愤地骂”和“五喝五大碗,别人喝西北风去?”呈现给读者的是为他人着想的简单的老太太)

第三轮:奶奶说:“庄稼种在泥土里,人的命种在粮食里。”奶奶是个过日子的好手。奶奶踏着两只小脚,家里家外,忙碌着。春种,秋收,挑水,打柴,喂猪,放羊,几乎没享过一刻清闲。整个村子都对爷爷说:“你娶了一头牛啊”(勤劳小脚的农村老太太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第四轮:奶奶把一条装着玉米的口袋拖出来,说:“看看,看看吧,矮了两指呢。”奶奶不紧不慢地点了一窝老旱烟,慢悠悠地说:“那是新粮,干了几日,丢了些水分,能不矮一截吗?嘁!”(这番对话,这不是指老太太很抠门,而是对粮食的虔诚和恭敬啊)

经过这四轮的步步深入的语言描写,剥竹笋似的把一个形象鲜明农村老太太慢慢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作品中的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作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

作品中,人物语言描写应该在什么场合、什么场景中出现,我们一定要心中有数,精彩运用,而不是人人目中有,个个笔下乱。

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语言的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思想的作用。同样,没有语言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语言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

猜你喜欢
场合老太太身份
老太太养老院
跟踪导练(三)(5)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101岁老太太就喜欢吃大鱼大肉
为独生女带二胎 老太太抑郁了
不同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