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队活动中提升小学生的品德素养

2018-06-09 02:52邓捷琳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小学生

邓捷琳

摘 要:小学生品德素养教育一直是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关注的重点。在小学德育教育课程中,班队活动是提升小学生品德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班队活动;品德素养

随着我国对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视,从国家教育部以及各地方教委、学校对小学品德素养教育的认识程度与开展力度都在不断的提高。鼓励各地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各种班队活动,使得我国小学品德素养教育在近些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要培养小学生的品德素养就必须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个人素质,要求教师能在学习先进的品德教育理念的基础下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班队活动,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发展自己品德素养。

一、针对学生特点设计班队活动主题

不同年龄特征,不同生长环境中的学生在品德素养的发展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设计班队活动的时候要基于本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品德发展需求来设定班队活动的主题。面对着学生的不同的心理需求,在培养学生品德素养中的感恩精神时,就可以针对现在学生只知索取而不知回报等现象,让学生就这一主题展开如问卷、访问等调查,这样一来,学生在活动中既能学到感恩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际能力,能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素养。在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的精神时,在开展这类主题班队活动时可以让学生深入到不同行业的从业者中去,切身到不同行业的工作环境中去,让学生理解不同行业之间工作的艰辛,从而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也可以通过小故事、情景剧等让学生参与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的含义。总之班队活动的组织形式很多,但归根结底都需要符合学生的品德素养的发展需求。

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就本班学生缺乏友爱精神这一现象,为培养学生品德素养中的友爱精神,笔者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大量的班队活动。如在班会中针对班级中存在的不友爱现象进行厉害说明,先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友爱的重要,再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动手查找友爱小故事,制作友爱主题手抄报,友爱辩论会,分享自身友爱经历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思考友爱的重要性。同时,开展“友爱对于小学生的发展的重要性”主题队会,让学生自己主持队会,教师辅导学生设计队会环节,使学生在参与队会的过程中明白到友爱是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的。在这一系列活动开展后,班级中不友爱的行为减少了很多。可见,这种在主题班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是有成效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选题目标需明确,活动重点就突出,活动设计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就会有主人翁意识,会更加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如果选题较大,学生对于主题的理解就会宽泛,活动就只是浅层次的,难以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因此,恰当的班队活动主题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二、设计利于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的班队活动方案

在班队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题,因此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与主体性。那么如何体现学生的参与性与主体性呢,可以选择让学生就自身感兴趣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活动方案的设计,教师从旁指导,活动方案的选择在最开始应该是多样化的,但是最终需要经过班级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可以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方案中进行投票与筛选,教师进行最后的整合。这样,设计出来的活动方案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同,活动的可行性也得到了保證,在学生参与设计方案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除活动主题之外的综合能力。在实际操作中,笔者曾让学生就“我与友爱”这一主题班会的活动设计进行了活动方案投标会,一开始由教师选定班会主题“我与友爱”,主题确立后就让学生自主进行分组,再由每个小组设计出自己的活动方案进行投标,在投标会上学生就自己的活动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集体讨论了每个方案的可行性,最终选出学生最满意的一份方案,由教师进行活动的细化和说明。在正式开展活动前的这种学生全体参与的前期准备,使学生既加深了对活动主题的理解又互相合作起来。同时这种设计方案的过程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的过程。

三、关注学生在班队活动中是否得到了品德素养的培养

品德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生的品德素养是在日常活动中显露的,那么为了检测学生是否在班队活动中得到了品德素养的培养,就必须要求教师做跟踪关注。如教师在开展了“讲卫生,讲文明”等类型的主题班队活动后,就需要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是否在活动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变,如果学生得到了改变则表明活动是有效的。也可以通过一节活动汇报课来检验学生的班队活动效果,学生的汇报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汇报演说,汇报表演,还可以让学生谈自己在班队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从学生的谈话中发现学生在思想上有没发生转变。笔者就培养学生的友爱精神等一系列主题班队活动后,从学生的日常人际交往,与学生的日常交流,学生的作文等方面去跟踪关注活动的有效性,经过观察,绝大多数学生经过活动后都得到了一些思想上的转变,但是行为上的转变仍然需要进行更多的活动强化。

总而言之,开展以培养小学生品德素养为目的的班队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品德素养理论知识向品德行为的自觉性转化。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小学生的判断能力与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班队活动的内容也要随着学生的身心变化而变化。教师应针对学生品德发展需求开展目的性强的班队活动,从而使学生在开展过程中会获得品德素养认知上的提高以及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娇利.让丰富的班级活动助学生成长[J].新课程(小学),2018(01):229.

[2]刘洪波.对主题班队活动开展的几点建议[J].中华少年,2016(07):292-293.

猜你喜欢
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小学生迪克比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小学生如何进行暑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