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与推广

2018-06-09 02:52吕金栋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管理模式创新创业

吕金栋

摘 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创业就业、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其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模式及完善项目管理的措施,以期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对于经济高速发展了三十年的中国来说极为重要。中国能不能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与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高低有着重要联系。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不足,教育重点仅放在传授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导致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水平较低。在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下,我国高等院校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开始大规模的实施科研训练,同时,教育部也提出并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一、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模式

1.实施全面过程监控,确保创新创业项目运行良好。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大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平台,可以展示学生及其团队的创新产品和技术。但由于大学生对项目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学校设置了项目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环节,请评审专家从专业角度对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评分,并给出建设性的意见。项目团队可以从专家们的宝贵意见中意识到项目研究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作品,为后续的研究打好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学校还设置了项目成员变更及经费申报等环节,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进行全方位、科学有效的管理,通过透明化、公开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确保项目良性运行。

2.建设资源共享体系,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

为了便于学生进行项目成果展示及资源共享,学校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管理平台。项目组成员可以将研究成果在平台上进行展示,实现校内共享。这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能辐射全校,科研创新的影响力得以扩大,高校的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郁。平台设置了体验区、信息源、展示厅三大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体验区可供没有参加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但有兴趣了解的学生登录平台,跟踪项目的运行情况与进展,并与项目组成员进行交流沟通。信息源为下阶段的课题申报提供依据。历年立项课题数据实现网上共享,学生和老师可以方便地了解以往项目的成果,从而阶梯递进地申报课题。若学生自己提出课题,则可通过浏览信息源找寻与该课题相关的指导教师。在展示厅中,项目组成员可以充分展示项目成果,并将参与项目的经验进行分享。各项目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这些也成为后期参与学生的宝贵资源。

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的措施

1.创设平台,全程监控双创训练项目。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生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与程度的不断提升,传统的线下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平台,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是一项重要举措。华东理工大学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的管理经验,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平台。该管理平台从根本上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实现了高校的现代化管理,教师和学生对该平台的使用反映良好。

2.加强条件保障,确保项目正常开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由教育部及上海市教委专项经费和学校划拨的专项经费组成,由学校“项目运行办公室”统一管理,供参与项目的学生使用。学校鼓励指导教师利用科研经费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为了进一步健全、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学校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报销细则》。此外,学校全部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示范性实验中心、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各大研究所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学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业实践、开办公司提供帮助,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支撑。学校还制定了《华东理工大学实验教学中心开放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及科技活动,促进实验教学资源共享。

3.制定激励政策,激发师生双创活力。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专业办学水平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建立了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院、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学校还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情况列入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并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先进单位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鼓励在双创教育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院系和个人。学校将教师指导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计入教学工作量,并促进教师科研课题与学生科研训练的有机结合。如果教师指导的项目参加高水平竞赛并获奖,学校在其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同时,在“教学型教授、副教授”评聘的任职条件中,“双创指导成果显著”是必要条件之一。

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担负起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水平人才的责任。我校日益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不断深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生受益面不断扩大。本文阐述了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模式和具體管理措施,以期为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及有效落实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伟.济宁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5.

[2]袁辉.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信息化管理管理模式创新创业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