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参与性

2018-06-09 02:52袁彩民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参与性历史教学高中历史

袁彩民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从而真正建立起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

关键词:高中历史;参与性;历史教学

动机是指激励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力量。所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在教学中我尽量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意境,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产生参与探究的动机。一开始学生们还有一些胆怯、害羞心理,站在台上不自在、别别扭扭的。那么,如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摆脱这种心理,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呢?

一、倡导开放式教学,在合作中指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因此,提供宽松民主的环境,建立起生生互动的关系,更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学中,首先要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建立健全按“好中差”层次分组的学习小组。教师可以直接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与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分享成功。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以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的失败,以激励性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和意志品质。

二、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教师要尽可能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教学模式,历史课堂不应只用讲述法、谈话法、讲解法,而应依照学生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的方法。如“讲读议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改变“课课一个样,常常一个腔”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历史。此外,还可以开展演讲会、故事会、知识抢答、辩论等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如学习《戊戌变法》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就“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进行辩论,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对于有些不容易解释清楚的重难点内容我先布置学生回去看课文、看课外书、查资料,上课时可以让学生带着资料上讲台当“老师”给其他学生们讲解,我一般针对同一个重难点要找几个学生带不同版本的资料从不同方面去讲解,我在边上只起“导演”和“旁白”的作用。这种方法既能够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但这种方法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否则,只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录像机、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让学生真切的感知遥远的史事,这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和目标。我们学校的许多同仁们在这方面做的很好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榜样。

三、把学生从学习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主动、活泼的全面发展,必须实施如下的几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敢于冲破束缚,大胆地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干;解放学生的眼睛,引导他们去看清事物的本质;解放学生的嘴,鼓励他们大胆地讲和问;解放学生的空间,支持他们自由到社会和自然中去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摆脱繁重的课业负担,去思考人生,着意创造。

主体性教育的哲学基础是主体性教育的哲学观。主体性教育哲学观具体表现在:(1)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以人为出发点,就是把人作为目的,把人的价值视为教育的最高价值,把构建和完善人的主体性视为教育的直接目的和最高目的。(2)人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活动不是主体―客体之间的塑造模式,而是主体―主体之间的双向交流。只有把人作为教育的主体,才能发挥受教育者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才能在实践中培养人的主体性。

四、巧创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的兴趣,新颖富有创意的开场白是必不可少的。好的开场白可以是:一首歌曲,一段录像,一个小故事,一个笑话,一个谜语,一幅图片等。例如,讲古代手工业发展这一课时,播放周杰伦歌曲青花瓷,了解我国古代手工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

五、重历史作业的创新

历史作业是巩固历史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许多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课前设计、双边活动、启发提问、导语结语等环节的創新,而忽视了作业这一重要环节。其实,科学而有效的习题,特别是认知性习题、开放性习题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媒体,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同一个年级的不同班级或同一个班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作业布置方法,比如,对于成绩较好的班级或学生我布置的作业多为主观性、开放性习题,而成绩较差的大多以客观性习题为主,这样做收到的教学效果很好,它使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而且能做好,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抄袭现象。因而改革历史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赋予历史作业更多的创造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参与性,既是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历史教师面前的任务。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也是对教师、学生已有素质要求较高的一种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参与性历史教学高中历史
论可参与性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论报纸新闻的参与性报道方式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提升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中参与性的应用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