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方法

2018-06-09 02:52孙长群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布置形式小学生

孙长群

一堂高效的小学数学课不仅仅只是教师课前充分的准备,还需要学生课前有效的预习。经过近一年小课题研究,更坚定了我对预习的看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认为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但有必要,而且势在必行。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了极大提升,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预习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通过预习,学生提前体验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在课堂上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学习。因此,对小学生预习策略的培养,对小学生预习能力的提升是极其重要的。现结合自己做课题的实践,提出以下几个策略。

一、分层设计预习目标,尊重个体差异性

首先,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水平特点、学习习惯等进行设计合理预习目标的设计。小学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存在极大差异性。低年级学生主要培养他们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中年级主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六年级学生面临毕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预习目标的设计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学生自身知识体系,学会归纳整理。

其次,根据同一班级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预习目标。由于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学生在预习后的收获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制定与系目标时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不能“齐步走”,尊重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发展水平制定难易不同的预习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优生可以为他们设计一些拓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以此激发学生更大的求知欲。中等生,可以设计一些课本上的题目,上他们“吃的好”。对于学困生,由于自学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让他们“伸手就能够得着”。预习目标的设计要因材施教尊重差异张扬个性。

再次,根据小学生不同家庭背景设计预习目标。由于小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存在差异,预习目标的设计也要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家长文化水平高,重视孩子的教育,这时在预习任务的布置就要较一般同学高,有的家长自身水平不高还不太重视孩子的教育,预习任务的布置就不要要求太高。

二、因材采用预习形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丰富,设计内容很多。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教学任务设计多样化的预习作业。现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为例,谈点个人做法。

1.动手型预习。

动手性预习就是要求学生根据新授课内容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等动手操作方式来感知新知。如,P22-23三角形的学习,就要求通过用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沿着三角尺的边画、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等形式,初步感知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此类的例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举不胜举。这样的预习形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动手。通过采用这种形式,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了新知,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还为学生创造性发挥搭建了平台。

2.体验型预习。

体验型预习是指在学生预习新知之前,在真实情景中以体验感受的形式来触摸教材,这种形式的预习对小学生吸引力极大。如在学习P54运算律一课时,就可以通过模拟购物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先买五件夹克用了多少钱,然后再买五件裤子用了多少钱,最后算出一共用了多少钱;还可以让学生先买一件夹克和一条裤子一共用了多少钱,然后再买五套,算出用了多少钱;通过体验购物经历,明确65×5+45×5=(65+45)×5.从而初步了解乘法分配率。

除以上列举预习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表述型预习、调查型预习等形式。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因教材需要而异,至于说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没有具体规定,适合学生需要能开发学生潜能就是最好的。

三、适时评价预习效果,让学生享受预习之快乐

学生预习效果如何需要教师及时制定必要的评价体系来予以检测,否则,只是布置预习任务,而不去及时检测和鼓励,学生对于预习这项工作就会懈怠,也会使预习这项工作流于形式,一年来,我主要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评价学生预习效果的。

1.当堂评价。

一般来讲,在上课的前五分钟甚至再长点时间,我会把头天布置的预习内容以小黑板或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要么口答、要么板演、要么闭卷考试形式来检测,及时予以评价。

2.小组评价。

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我都是以小组形式布置的。当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预习时,特别是有些内容需要学生合作学习时,我要求小组内有分工有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当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后,及时要求学生小组内互评,组长负总责,并把评价结果填写在反馈单上,及时交到任课教师手里以备调控。

3.课代表评价。

为了充分调动课代表的积极性也是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我也适时安排课代表检查评价学生预习情况。一般来讲,要求课代表主要检查各小组长,然后由组长检查各组学生,又是课代表抽查部分组员预习情况。

4.纠错本评价。

为了把预习这一工作落到实处,我设计了一个作业本子,在作业本子的上半部分是预习作业,下半部分是纠错部分。当学生在当堂评价、小组评价、课代表评价后,及时把自己在预习中出错的部分在在就错本子上改正。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题题落实。夯实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无论采用哪种评价方式,教师都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能当“甩手掌柜”,发现典型及时予以表扬与批评,以表扬为主,同时对学生的错误要提出改进的意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保持预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學习习惯,让这种好习惯伴随学生一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预习是小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数学教师应从中年级开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猜你喜欢
布置形式小学生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