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18-06-09 02:52郭永芳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微课高职

郭永芳

摘要: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网络课程的发展,微课的应用使高职计算机课程充满活力。随着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渗入,教学理念与模式正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从微课的概念与内涵出发,探讨微课教学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高职

经过长久以来的实践与改革,我国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已取得一些成果。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是大学生需要具备的最基本学习、社会需求。因此,培养大学生计算机专业知识与计算机基本理论及应用能力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目标。随着微博、微信、微讲座、微电影等信息传播方式的逐渐盛行,人类进入了一个多样化的“微学习”时代。微课,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建设和学习模式,顺应了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求,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产生了巨大的教育教学效应。

一、关于微课

我国微课的最早研究与实践者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课程资源。

微课是为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高效学习而设计制作的一种新微型课程资源,也是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其核心内容是微型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知识点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及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

微课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微课主要是解决课程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2)用时短。微课的视频时间较短,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3)易制作。由于微课内容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微课的创作者。(4)易传播。“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或者下载,可以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随需学习的需求。(5)易擴展。因为微课短小精炼,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

二、微课的应用特点

1.微课教学的兴趣性。

微课教学可以使计算机教学内容更好地符合学生兴趣,微课的创造初期也是以提高课堂活跃程度为主要目标的。微课教学可以最大程度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在确保知识点完整与学习效率的基础上,可以使教学发生质变。微课教学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时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讲课,学生记笔记”的局面。以往的课堂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其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而微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肯定学生在学习时的主体地位。

2.加强计算机教学与常规课的融合。

我国长期用传统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微课的应用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一统天下”的局面,把高职计算机课程和传统教学课程有机地集合起来,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锻炼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再反过来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未来工作有重要意义。微课可以更加方便地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察,并通过多媒体形式强化印象,并进行适当的补充教学。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在以往教学活动中积累大量经验,在追求高效率的当今社会,这种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方面遇到瓶颈。在微课教学的背景下,用其创新型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理念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知识量。

3.微课的设计理念。

微课教学是一个从学习者生成到教师建议,再到学习者生成,最终再返回到教师建议的过程。该过程将演示与应用、实验性的参与、有意义的决策和概念探索结合起来,借助社交网络、博客、测试等形式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通过游戏、互动仿真、实验等活动进行课程设计,最终为学生带来视频、音频、在线交流、丰富内容网站等形式的课程。

三、计算机基础教学微课程模式构建分析

1.课前准备阶段。

(1)确定教学目标,准备教学资源。教学目标的确定至关重要,因为所有的教学资源、教学活动都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师才能确定哪些内容学生可以课前自主学习,哪些内容需要课堂上进行探究,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明确了教学目标,就可以着手准备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自己制作的,也可以是收集的或重新加工过的视频,还可以是有助于扩展学生知识的网页链接等等。准备这些教学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课前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点。准备好资源后,就可创建与知识点相关的测试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制作导学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清晰的了解,更有效的进行自主学习,要给学生制定一个任务清单即导学案,告诉学生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什么时候进行测试,什么时候进行答疑和讨论。

(3)发布教学资源。这时就可以把课前制作、收集的教学资源、导学案通过教学平台的云端提前发布,学生可以提前进行观看和学习。

(4)学生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在课前对即将开展的学习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分析,向学生提供高效学习资料,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知识掌握差异,提供不同层次课程要求与实施目标,以此满足各个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这个阶段,学生学习教学资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方式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在答疑活动区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进一步掌握知识点;还可以完成相关的测试和练习,找到自己不足之处,巩固所学知识。

2.课中互动。

(1)课堂答疑。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对学习者出错率高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畅所欲言,教师进行点评,让学生修正原有的知识结构,对知识获得进一步的理解。

(2)合作探究。教师设计相关的实践项目任务,根据任务需求,让学生分组完成,组内采取合作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可以在小组旁边加以引导。

(3)成果展示与评价。每个小组把本小组完成的任务成果在班内进行展示,成果展示不仅可以使学习者获得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还可以与别的小组的作品进行比较,了解自己作品的优点与不足。教师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点评,通过小组设计出的作品,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为自己以后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供依据和反馈。微课程教学有利于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教师针对课堂知识点做好课前教学设计,在课堂中对学生普遍都有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并针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课堂中根据不同学习需求进行分组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小组内成员相互帮助、成果交流,使学生自我对学习负责。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进一步强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3.课后巩固。

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的具體化,包括知识内化与知识传授。知识内化是指学生通过课后练习与实践练习获取的,知识传授则是教师通过课堂传授实现的。因此,课后巩固十分重要,教师需要针对已结束的教学知识进行反思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则通过学习知识测评、课后练习以及总结分析来实现知识内化。

4.各阶段实施要点和注意事项。

微课程教学中实施要点主要为:(1)教师需要注意学习内容的导读设计,以围绕教学目的且能引起学生兴趣进行导读制作。(2)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学习任务布置与问题设计,既要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也要具有一定挑战性满足高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3)根据学生自我评价、个人讲述、学习报告、小组互评等综合表现,并结合学生统一考试中的测试情况,对学生课程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微课程”教学属于新教学方式,对传统教学进行了补充,提高了学生课堂自主讨论能力与探索能力。教师通过制作微课堂,使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不断改进、完善,能产生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模式。随着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不断进展,教师更加容易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制作优秀的微课逐渐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付琳.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19期.

[2] 李毓梅.浅析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年05期.

[3] 高淑然.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思路探讨[J].科技视界,2015年12期.

猜你喜欢
计算机微课高职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