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江沿海岸线北延伸进行南水北调的工程可行性研究

2018-06-11 10:39周希圣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8年5期
关键词:取水口调水渤海

周希圣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1103)

1 概述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北方缺水的情况日益严重。中国社科院关于我国北方缺水形势的估计中,到2050年,北方每年缺水总量达2 028~3 000亿m3。为解决缺水问题,许多地区通过开采地下水补缺,北方地区每年开采总量约在850亿m3以上。同时,根据近期近海海洋环境资源调查,我国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亦日益严重,近90%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问题,尤以北方城市严重。

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我国已实施的东线和中线调水工程,其调水能力分别仅有100亿m3、130亿m3,仅能解决沿线40多座城市的生活及工业用水问题,而农业、环境等占水用量的80%以上淡水需求问题,借助现阶段方案很难解决,与北方巨大的用水需求仍存在巨大的差距。正在论证的西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支流引水到黄河上游,调水都在高山峡谷地区进行,海拔高,施工材料缺乏,难度极大,交通不便,投资巨大,并有可能给上游带来不可估量的环境影响而存在非常大的争议[1-16]。

2 工程建设方案设计

本文提出将长江沿海岸线围堰北延伸的设想,利用现有的黄海、渤海海防大堤,在外侧增设另一坝体,这样,新老坝体间形成一条强大的水力通路并进行调水。长江年均入海水量约1万亿m3,可将其5%的淡水引至北方,解决我国北方中东部地区缺水问题。

2.1 线路选择

(1)全海域方案

由崇明入海口筑坝围堰,经南通、盐城、连云港、日照、青岛、威海、烟台等,进入渤海,最终在渤海湾区域围堰,形成全部海上线路的方案。该方案线路总长约1 300 km,实施过程中,全部利用现状海岸线,全海岸线方案见图1。

(2)海陆结合方案

由崇明入海口筑坝围堰,经南通、盐城、连云港、日照、诸城、潍坊、东营后,由莱州湾进入渤海,向西北方向延伸,到达渤海湾。在陆基段,对现状潍河向南延伸约60 km,由诸城到达日照,并对现有河段进行加深和拓宽改造,满足设计通水能力。该线位总长约900 km。

2.2 工程地质条件

黄海平均深度44 m,最大深度位于济州岛北侧,为140 m。山东半岛为港湾式沙质海岸,江苏东、北部沿岸则为粉砂淤泥质海岸。沿岸区以细砂为主,间有砾石等粗碎屑物质,近岸多滩涂、沙地,水深非常浅。

渤海为东北-西南向的浅海,海底地形从三个海湾向渤海中央及渤海海峡方向倾斜,坡度平缓,平均坡度为0°0′28′′,平均水深18m,最大80 m。在海河和辽河河口附近,由于河口水下三角洲的堆积作用,5 m等深线分别为30 km和45 km。

总体上,在黄海和渤海近岸区域,海底地形平缓,10 m等深线距现状岸基在数千至数十km以外,该深度范围进行筑坝等施工技术成熟。

图1 北延伸工程总体线位布置示意图

2.3 潮汐能利用

受月球、太阳的引力作用,全球海洋潮汐呈规律性变化,每天有约两个涨落潮的周期性变化,完成一次涨落平均约需12 h 25 min,每日向后延迟50 min。图2是上海崇明南堡镇2017年8月27日潮汐变化情况,全天最高潮400 cm,最低103 cm,超过300 cm的潮高总时长约为8 h 45 min。经对南堡镇8月份潮汐变化统计,全月有27 d的每日8 h以上潮位超过3.00 m。如果在该位置构建取水口,其顶标高为+3.00 m,则每天有1/3的时间,潮水淹没过取水口。若在高潮位取水,低潮位关闸,并与下游河床形成一定落差,则可实现自流状态下的淡水资源的北调。

图2 长江口潮汐变化情况

类似工程案例为上海青草沙水库。其取水口日常标高控制在2.00 m以上,水库平常借助自流运行,水位在2.00~4.00 m间变化,咸潮来临前,关闭进水闸,借助200 m3/s的水泵机组提升库内水位至+6.00 m,以保证全年有约68 d咸潮期的稳定供水。

从上海长江入海口到渤海湾储水区的总长度约1 000 km,理论上,只要存在水头压差,就会发生水力流动,而且压差越大,其流动速度越快。根据长江海事局水位公告,2017年8月30日11点,长江沙市的水位为5.10 m,镇江的水位为3.32 m,其距离接近1 000 km,水位差约1.8 m。为此,如果渤海湾储水库与长江入海口的水位落差接近2 m,可通过人工开挖方式实现,则淡水资源可在重力流状态下北调。

2.4 长江入海口取水设计

在长江入海口上游适当位置建设取水口,再通过隧道将淡水输送到新建设的输水围堰内,取水系统包括取水泵闸井、隧道、排水井等三部分,见图3。取水泵闸井布置在青草沙水库区域外上游适当位置,以减少咸潮的影响,其底标高为+3.00 m,顶标高参考青草沙水库坝体高度,为+9.20 m。正常情况下,泵闸井位置的闸门处于开启状态,水位超过3 m后自流入取水井,经隧道,由排水井流入沿海新造人工运河(江)内进行调水。在枯水期间,为避免咸潮入库,根据监测及预报,提前关闭闸门,开启水泵,按需向库内提升补水。

图3 取水系统结构示意图

取水隧道采用大直径盾构施工,以提高调水能力。对于内径为15 m的盾构隧道,其工作井(取水泵闸井)平面净尺寸约20 m×20 m左右。

假设输水主通路正常运行水位为+2.00 m,取水口潮位高为+3.00~4.00 m,则隧道内的水流速度:

式中:P1、P2分别为进出水口压力;z1、z2分别为进出水口液位高度;v1、v2分别为初始及最终速度。

经计算,按照落差为1~2 m计算,隧道内的水流速度约在4.47~6.26 m/s。则直径为15 m的隧道依靠自流,每小时的调水能力约为284~398万m3。每天按8 h计,则每条隧道的年自流输水能力约为100 亿 m3。

在北端调水的主通道内施工接收井,接收井的顶标高控制在+1.00以下,以使取排水井间形成一定的压差,三单体一起形成一组取水系统。

2.5 沿海输水堤坝设计

坝体设计须考虑输水能力、高度、宽度、防渗及须实现的功能等,并且坝体两侧都须进行防冲刷设计。

(1)输水能力设计

根据地质条件及黄海渤海的海底地形条件,其近海岸段地势非常平缓,因此,筑坝距现状海防大堤的距离直接控制了输水能力,而且该距离的大小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区域长江江面的宽度变化不等,最窄处1.5 km,最宽处5 km,水深在3~10 m,假如沿海输水通道按最大水深按4 m控制,考虑远期北方的用水需求,且借助通道进一步将水向西、向北输送,将5%的长江水,即500亿m3的水北调,则坝体距现状海防大堤约400 m,具体依据区域地质勘查参数确定,实际上,如果坝体距现状海防大堤足够大,比如2~3.0 km,可将长江水全部北调,过水断面增加很多,而工程造价变化却不大。

(2)防渗控制设计

永久运营阶段,新建坝体两侧可能存在一定的压差,其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潮汐变化引起两侧水位存在高差;二是在相同水位条件下,海水和淡水的密度存在差异而引起压差。根据渤海、黄海地质条件,近岸段多为砂性地层,因此需对坝体下方的一定深度的土层进行适当的防渗加固,堤坝的渗流控制以设置水泥土防渗墙为主,其施工工艺、设计参数以及质量监测和评定标准通过现场试验研究确定。本处暂考虑设置两排直径为850 mm的三轴搅拌桩,见图4。

图4 大堤结构示意图

(3)坝体结构

不同深度、不同地层条件坝体结构及施工工艺各不相同。鉴于近岸300~400 m范围的水深较小,可采用水力充填筑堤的方式,先抛填袋装砂,再通过水力吹填至+8.00 m,做好护坡,堤顶设置排水沟、防浪墙,墙顶+9.20 m,以抵御台风状态下海浪冲刷。整个大堤如果结合高速公路建造,则仅需增加回填的宽度即可。

2.6 渤海储水湖设计

渤海面积约为7.7万km2,平均水深18 m,是中国的内海,整个海域的海水储量约为13 860亿m3,如果将长江水全部引入渤海,16~17个月可将其注满。工程可采取分区筑坝围堰的方式形成储水湖,在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等建立分区储水库,假设水深按8m控制,则每100 km2的水面可蓄淡水8亿m3,水库间借助海底隧道与沿海新造人工运河(江)联系。

3 工程环境影响与控制对策

3.1 工程本体环境影响分析

传统工程筑坝蓄水往往需要移民、可能诱发地震等。移民不仅须配套制定落实好补偿补助政策、后期扶持政策,尚须克服社会矛盾,成本极高;其次,水库蓄水后,库区及其临近地区地震活动明显增强;此外,蓄水后的库岸在浸水作用下,稳定性降低,易坍塌,危及岸边建筑物安全,并可能导致严重的水库淤积现象。本项目主要在现状沿海实施,没有移民问题,工程开挖亦很少,同时,蓄水高度非常有限,对地基的附加荷载非常小,因而不会诱发地震问题,其淤积的土挖除后,在坝体外侧直接填海造地,因而,次生环境影响极小。

3.2 沿线现状水网、管网影响及控制对策

新坝体建成后,要严格控制排污设施及其他污染源进入河道,同时,保证区域泄洪能力,宜分为两类情况进行处理:

(1)现状河道。一般地,现状河道与黄海或渤海的入海口均设有水闸,以调节闸内外水位标高。沿海输水通道建成后,原有的入海口变成了入江口,因此,应严格控制其水质,防止污染下游河道。将沿线现状河道通过深埋管涵的形式,延伸至新建坝体位置,通过水闸与海水相通,以便汛期的排洪。

(2)现状管网。包括海底通信、电力、供水及排水等,其中排水管多为污水管,可通过直接延伸的方式予以解决,其他管线可通过在新建坝体时加以保护或翻排的方式完成,但要保证坝体与管线间不发生渗漏。

3.3 其他环境影响

本工程对长江不截流,仅在青草沙水库取水口位置附近构建少量的取水口,因而对长江的航运、淤积、水生动物洄游等均无影响。

3.4 供水安全与稳定问题

非正常条件下,比如战争或地震发生时,大坝若溃毁,北延伸江水直接入海,没有淹没村庄的危险;其次,在运营阶段,在渤海湾地区有足够大的储水区域,冬季即使发生冰冻,由于有数百亿到数千亿m3的淡水储存,可保证冰冻期间区域供水不受影响。

4 工程造价与建设周期

按照前述坝体结构,构建900 km的这样的坝体约为1 800亿元人民币,若全部沿海岸线布设,约需2 600亿人民币。因动迁工程量几乎没有,整个输水通道的一半工程利用了现状海防大堤,而输水通路利用现状海床,无须河道开挖,仅修建一条新的海防大堤,并对现状水、管网进行适当的改造,因而造价极低,其投资大约是中线工程的20%,输水能力增大5倍,同时,与东线相比,其依靠重力流调水,省去电力消耗,仅此一项,每年节约资金数百至数千亿元人民币。

工程主要是近海作业,除风暴潮期间不能施工外,其他时间可多区段平行作业,整个工程3~4 a可以建成。

5 结语

沿海人工造江(河)所使用的筑坝技术非常成熟,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然环境、地质环境及社会环境影响较小,建成后可将大量的淡水资源北调,彻底解决中国北方中东部缺水的水源问题。工程如果结合高速公路、景观工程等的同步建设,不仅形成江海一线天的壮美景象,同时将黄金水道向北延伸1 000 km,使得整个项目具有调水、水陆交通、旅游景观、生态修复等多重功能。整个工程建设周期短,造价低,因而具有极其重大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极其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并造福子孙后代。

猜你喜欢
取水口调水渤海
水资源取水口数字化管理技术探讨
宁夏地表水一级取水口评价与调整
渤海大学作品精选
黄河中游干流取水口设计讨论
调水专家倾囊相授15年心得,解答底改重要10问
“烈焰”,在渤海边燃烧
辽代“斡鲁朵”内的渤海人移民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
大型海上取水口结构设计
膜下滴灌作物以肥调水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