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校园欺凌防治措施研究及对我国借鉴意义

2018-06-11 10:30唐倩王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借鉴防治措施

唐倩 王倩

摘 要 校园欺凌作为一种校园性的暴力行为,给受害者与社会造成十分消极的影响。为了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问题,日本政府在2013年推出了《防止欺凌对策法》,完善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措施,为相关部门解决此类事件提供了法律依据。分析和研究日本关于校园欺凌的防治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我国解决此类校园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 日本 校园欺凌 防治措施 借鉴

日本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便对校园欺凌投以关注,在经过一系列的整治措施之后,欺凌案件有所减少。好景不长,校园欺凌事件在2000年前后又有抬头的趋势,但未能引起社会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日本在大津事件之前并没有针对校园欺凌的专门的法律法规,解决此类问题的法律依据为文部科学省出台的措施或通知。在大津事件之后,整个社会对相关教育部门的失职和相关法律的缺失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和反思,通过正式的法律条文来预防与治理校园欺凌事件成为了整个社会的共识。

1日本校园欺凌原因

在日本社会里面,欺凌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学校、公司、单位等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和一般秩序的场所常常成为欺凌行为的高发区域。在诸多的欺凌行为中,校园欺凌是最为人们所关注的一种。校园欺凌(school bulling),主要是指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个体或群体进行身体或心理的伤害的暴力行为。日本校园欺凌现象的严重性和普遍性与其独特的文化背景、经济背景、社会环境背景密不可分。

1.1畸形文化的压迫

日本是一个强调集体主义之上的国家,集体主义意识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个人意识被集体主义所压迫,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于集体。在日本社会里面,与“大多数”所不一致的即为“不正确”,是一种“罪”。脱离集体群体与不遵守集体规则的人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而这种人往往会被“合法”惩罚,成为欺凌对象。因此,日本的欺凌现象往往具有集体性、多发性等特点。日本的校园文化深深受到这种集体主义意识的影响,在班级和各类群体中,只要有人表现的与大多数成员不同,欺凌似乎成为理所当然的一件事。过于出色的长相、不同的地方口音、肥胖、体味等等与集体表现不同的人受到欺凌的可能性就越大。

日本森严等级观念也是造成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的原因之一,在日本的校园文化里,高年级的权威性不容挑战。很多高年级的学生会利用自身的权威指使低年级的学生做一些事情,例如跑腿、交保护费等等,而这些行为往往带有欺凌性质。很多旁观者也许会同情被欺凌的弱者,但是不想成为同样被欺凌对象的想法使得他们置身事外,在遇见此类欺凌事件的时远远地走开。在日本校园里面,高年级的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欺凌行为是日本校园欺凌的常见形式之一。

1.2低迷经济的压力

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初期的日本经济危机使得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之后的日本经济元气大伤,社会就业率大幅下降,就业竞争激烈,学历和学习成绩成为录用的重要指标。重点大学的文凭无疑在激励的就业竞争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使得中学生的升学压力倍增。为了使得学生在激烈的升学考试中进入重点大学,除去在课堂上的学习之外,很多学生还要挤出休息时间去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深夜回家后还需要完成课堂和课外的作业,睡眠时间得不到保障。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使得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受到压迫,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在学校欺凌别人成为了他们发泄压力的渠道之一。

1.3防治措施的不完善

日本的欺凌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一种社会氛围,在集体中,一定要存在被欺凌者这一角色来作为整个集体的发泄对象。对于教师和校方而言,解决欺凌事件意味着他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管理和教育学生群体中的极大部分,而选择睁只眼闭只眼则为他们避免了更多麻烦。同时,出于遮丑的目的,很多学校和地方教育委员会在面对校园欺凌事件时,他们宁愿遮盖住这些事情,而不是积极解决。学校和教委的冷漠和失职使得欺凌者肆无忌惮,而被欺凌者很多会选择沉默,因为发声和反抗只会引来更为强暴的对待。在大津事件中,被欺凌的学生在向班主任和校方求助未果时,绝望地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这痛苦的一切。

2011年,在日本滋贺县大津市立中学发生的一起由校园欺凌事件中所导致的学生自杀身亡案,充分暴露出教委与学校的不作为以及相关法律的缺失。一名初二的学生长期受到三名同年级男学生的校园暴力行为,受到被殴打、被强迫吃下蜜蜂尸体、从窗台跳下、偷窃等虐待,最终该学生不堪折磨选择自杀结束这一切。案发后,该学校和当地教委不仅没有积極配合案件的调查,反而在知晓校园欺凌的前提下,对外宣称毫不知情,甚至以“加害学生也有人权”为由拒绝配合调查。然而在随后的第三方调查中,多名学生道出他们早已向班主任和校方反映该生受到校园欺凌的事实,在整个社会引起轩然大波。

除了校方与教委的失职,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也是导致日本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在大津事件之前,日本并没有针对校园欺凌的法律法规,而是以文部科学省出台的措施或通知作为法律依据。对于学校和教委以及各相关机构的责任以及机构设置没有明确的说明和规定,这就导致在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时,各方互相推诿,缺乏相应的监督。

2相关防治措施的完善

通过大津事件,法律基础的不完善、校园管理的漏洞、地方组织参与的缺失都暴露在群众的面前。为了解决日本严重的校园欺凌现象,日本政府主要采从完善相关法律、加强校园管理、多组织参与工作这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关于校园欺凌的防治措施。在《防止欺凌对策推进法》推出后,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学校与教育部门对受欺凌者的约谈比例逐年上升,由2013年的72.8%上升到2014年的73.6%,而对于欺凌事件的解决比率也有所上升,由2013年的88.1%上升到88.7%,①由此可见,《防止欺凌对策推进法》的推出进一步促进了日本政府和教育部门积极地去解决校园欺凌问题。

2.1完善相关法律

大津事件发生后,日本社会深刻认识到出台针对性法律法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013年1月安倍内阁召开会议后,于同年次月发表《关于校园欺凌问题等的应对》(第一次建议)等,受到执政党的推动下,其他民主党派也纷纷提出关于推动校园欺凌防治法律化的建议和文书。在各方势力的推动下,2013年6月《防止欺凌对策推进法》正式出台。

该法明确了校园欺凌的定义,使得校园欺凌的概念和内容判定进一步法定化,标准化,校园欺凌不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对身体伤害和言语的侮辱等直观外显的方式,网络欺凌、集体无视等非外显性行为也被纳入校园欺凌的范围。同时,在对校园欺凌案件的审视中,更多的站在受欺凌者的角度,更加突出受害者的主体性,注意他们的主观感受。

规定了各级部门和相关组织以及学校在防治校园欺凌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同时强化了学校和监护人的责任,国家相关政府机构、学校、监护者应当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形成系统、全面的预防策略。中央和地方相关机构应当定期对校园欺凌的防治措施开展情况及其所取得成果作出调查和数据分析,对内自我分析和检讨,对外公开数据,接受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的批评和意见,逐渐改进和完善措施,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除此之外,日本在针对青少年犯罪问题上还专门制定了有别于成年人的刑事立法司法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对未满14岁青少年犯罪的问责追责,提高了青少年的犯罪成本。

2.2加强校园管理

学校作为学生集体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主要事发场地。因此,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是防治校园欺凌的重要保证。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日本很多学校往往更重视学生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新的教育体系改革中,德育的地位得到了重视,为了完善道德教育,日本地方的教育部门和学校等相关机构增加了相关道德教育的讲座和课外实践,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心理。此外,教育部门还加大了在培训教师职业素养、加大安保措施、聘请校外专业人士进校开办讲座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为校园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防止欺凌对策推进法》中还明确规定了学校内必须成立防止校园欺凌对策的组织,组织成员必须有但不仅限于与校园欺凌有关联的心理学、教育学、法学等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如教师、律师等。学校在发现校园欺凌问题可能出现时,如接到学生、家长、教师反映情况时,应当高度重视,迅速采取相关措施确定问题的有无,根据欺凌问题的事实严重性确定对欺凌者的相应处罚措施和对被欺凌者的保护措施,通知案件相关者如双方监护人、公安机关、律师等,对事件作出细节描述,并协助多方的沟通和处理。

2.3多组织参与工作

除了对学校教育负直接责任的教育部门以外,其他的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也积极承担起了帮助受害者青年、打击校园欺凌行为的社会责任。学生所在的社区有义务配合学校开展商谈机制,结合其它组织机构一起对青少年及其监护人提供相应的反欺凌建议和教育。日本法务局为了解决人数有限的局限,法务大臣委托民间志愿者组成人权拥护委员,代替法务部门从人权角度帮助治理校园欺凌问题。除此之外,公安部门也开通专门的少年帮扶渠道,并根据性别和年龄特点给予专门的指导建议。民间组织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日本生命联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些组织采取的救助方式各有特色,在学校和教育部门所疏忽或者无法发挥作用的地方帮助青少年解决校园欺凌带来的問题。

3日本防治校园欺凌措施的启示

日本的校园欺凌问题研究和防治措施开展较早,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成熟的经验,这对于我国在解决相似问题时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但是,在具体的解决过程中,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日本方面防治措施的局限性,同时也应当清楚认识到两国的国情差异,不能照抄照搬,而是应当做到实事求是,扬长避短。从日本的校园欺凌防治措施中获得的经验启示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校园欺凌治理法律法规。日本针对校园欺凌制定专门的法律条文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日本推出了专门的法律法规之后,在校园欺凌的治理上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果。在校园欺凌问题的处理中,没有一部具体针对性法律文件的指导,使得教育部门、学校、司法和执法部门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没有具体的指导性意见。校园欺凌涉及到的法律关系具有复杂性,多层次性,在制定时相关法律文件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校园欺凌主要涉及的法律关系主要包括:民事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这三者往往在具体的校园欺凌事件中是综合在一起的。一部校园欺凌法律的制定和颁布,需要整合这三大法律体系的具体条文与规定,这是一个需要极大工作量的复杂工程。

第二,加强和完善学校的管理,重视思想道德的教育,营造良好健康的校园环境。学校作为青少年主要的活动场所和教育场所,在防治欺凌行为的过程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知识文化的教育,校方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及时的关注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动态,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联系监护人和相关教育部门,共同解决问题。

第三,加强教育部门、学校、社会组织与监护人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各部门和社会组织的特点,形成完善的预防机制。要想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就必须做好多方面的工作,以政府工作为主,抓好学校管理这条主线,同时也应当充分调动各方的力量,形成一个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综合治理体系。

综上对日本校园欺凌防治措施的研究和分析可知,在解决校园欺凌这一问题上,日本专门制定了针对校园欺凌问题的法律法规,详细规定了各部门以及学校的义务和责任,明确表达了政府对于打击校园欺凌事件的坚定态度,同时也充分利用社会中各股力量,为全面治理校园欺凌形成完善的防治体系。我国也应当在结合本国的特点的基础上,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形成完善的惩治体系和保护制度,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向广宇,闻志强.日本校园欺凌现状、防治经验与启示——以《校园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为主视角[J].大连理工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

[2] 齐文远,刘娥.日本少年法理念与日本少年司法晚近变革[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2(02).

[3] 陶建国.日本校园欺凌法治研究[J].日本问题研究,2015(29).

[4] 顾蕾.基于受害者立场的日本防治欺凌对策[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02).

[5] 任海涛,闻志强.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经验镜鉴[J].复旦教育论坛,2016(14).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借鉴防治措施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