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专业“3+2”贯通培养模式初探

2018-06-11 01:47李嘉琳郎晓辉王为民陈清王莹
中文信息 2018年3期
关键词:执业资格助产护理学

李嘉琳 郎晓辉 王为民 陈清 王莹

摘 要:在遵循国家中高职助产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以本校护理专业“3+2”贯通培养模式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参照其他院校的相关资料,探索实施助产专业“3+2”贯通培养模式。

关键词:助产专业 “3+2”贯通培养模式 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3-0-01

2015年,我校在多年护理专业“3+2”贯通培养模式积累的经验基础之上,参照其他院校的相关资料,制定了助产专业“3+2”贯通培养方案,边探索实施边修正完善。

一、调整教学计划,使之更符合助产专业职业群的发展

1.与“五年一贯制”培养方案相比,课程安排能满足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及提前就业的需求

“3+2”贯通培养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允许学生在中专段第三学年末根据自身学习情况或就业意愿进行二次选择,部分学生可以在就业机会看好的情况下,选择就业而不再转入专科段学习。因此与“五年一贯制”培养方案相比,我们在中专段课程安排中,删除《成人护理》,安排了《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护理学基础》等相关专业课程,并安排8个月以上的临床实习,专业教学体系完整,与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认证接轨,满足了部分学生提前就业的需求。

2.与“三年制”中专培养方案相比,中专段课程安排的周学时相对宽松,更符合中职学生心理和智能发展规律的需求

初中起点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5岁到18岁之间,他们正处在从少年向成年过渡、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转化、从幼稚向自觉发展的阶段[1]。学生年龄小、心理成熟度低、文化基础较差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但是成长过程中的可塑性也非常大,是培养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考虑到学生还有其后两年大专段学习过程,故将某些课程(如《护理伦理学》、《文化与风俗》、《健康教育》等)后置至大专段,周学时的相对宽松,为我校以社团活动强化素质教育提供了时间保障。

3.增设育婴师教程,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育婴师的高收入和巨大需求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许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社会举办的相关培训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大专段教学中加入了育婴师教程,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育婴师职业鉴定考试,获取相应资格证书,为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

4.增设专升本课程,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目前我国提倡建立职业教育“立交桥”,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3+2”大专毕业后的学生可以通过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接受本科或更高层次教育。初中起点的学生,底子薄,学习能力差,知识面窄,为此我们开设了专升本考试科目的课程,如《政治》、《英语》、《医学综合》等,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助一臂之力。

二、调整课程教学标准,使学校教育与临床助产士职业标准更加接近

1.“3+2”课程教学标准体现职业岗位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人文素养教育以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3],是我们制定“3+2”课程教学标准的原则。每门课程均建立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体系,不仅包涵学生未来职业活动所需的最基本、最常用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要求,还明确了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素质培养要求。

2.“3+2”课程教学标准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更加契合

通过全国统一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是护理和助产专业毕业学生“对口就业”的唯一途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核知识点不仅涵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還着重考核学生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这与“3+2”课程教学标准非常契合。我校2009至2013级五届护理专业“3+2”大专学生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取得平均通过率98.4%的骄人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

3.开发有针对性的校本教材,缩小学校与临床之间的差距

大专阶段使用的教材,我们在多家比对认真筛选的基础之上,重点开发有针对性的校本教材。本着“必备、实用”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重组整合,赋予教材新的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一)》和《基础医学与临床(二)》,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免疫与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基础知识与医学临床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掌握更系统,思维更贴近临床;《临床用药与护理》,将临床用药尤其是新药的使用与书本理论相结合,使学生理解掌握更牢固;针对临床开展的多项新技术,我们在做了大量临床调研的基础上编写了《重症监护技术》;根据临床需求我们编写了《肿瘤护理学》、《针灸与推拿技术》等。校本教材的开发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三、进行师资的动态调配,使之更适应教学的需求

1.根据课程开设的需要,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教学

护考相关课程内容和学时的调整、重症监护、育婴师教程的开设等都需要专业教师,为此,我们出台政策,鼓励专业教师进行跨学科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调配相近学科的教师以兼任第二门课程的形式参与相关学科的教学,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

2.根据教学方法的需要,组织不同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完成彼此课程的教学任务

我校近年来大力发展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方式改革的发展方向,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4]。经过了8个月临床实习的大专段学生,既储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拥有了一定的临床技能和人际沟通能力,具备了实施PBL教学法的条件。在备课阶段的问题创设、进行阶段的有效指导、课堂上的合理调控都需要教师拥有综合能力,需要多课教师共同参与。所以,我们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不同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协助完成彼此课程的教学任务

3.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增加“双师型”教师和临床兼职教师的配备比例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做了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增加 “双师型”教师比例,并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教师接触临床,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机会;另一方面,请“行业专家进学校”,聘任临床专家承担课堂教学任务。

四、配备新的教学设施,保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情景模拟教学、项目教学、PBL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需要构建更加贴近临床真实情境的高仿真教学环境。我们完善了数字化教室、虚拟实训室、全自动高清录播室,增加了移动学习终端数量……。教学设施配置的完备促进了教学互动,为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3+2”这种“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培养模式符合临床需求,也符合人才培养规律,所培养的学生势必会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们会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使课程设计进一步细化与完善,为培养优秀助产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勇.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内容及策略浅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4,(06):98-100.

[2]徐小容,朱德全.从“断头桥”到“立交桥”: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发展的路径探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71-79+190.

[3]李卫东.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问题探讨[J].职教通讯,2014,(03):78-80.

[4]刘利军.基于合作性学习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01):174-175.

猜你喜欢
执业资格助产护理学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不利中医护理教学
关于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思考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
40例无创分娩的助产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