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子观角度分析《喜福会》中会话合作原则的违反

2018-06-11 10:30裴雯刘美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喜福会

裴雯 刘美兰

摘 要 基于小说《喜福会》,本文从面子观角度探讨我们日常说话时违反会话合作的原因,得出四个和我们中国文化息息相关的因素——维护说话这权威;关照听话者感受;利用自谦保护面子;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关键词 《喜福会》 面子观 会话合作原则

0引言

格莱斯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包括四个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何兆熊,2000)。但是我们在会话中经常违背这些准则。小说《喜福会》讲述的是四位移民美国的母亲与她们在美国出生成长的女儿之间的故事。“作为第一代移民的母亲们虽身在异国,却是彻头彻尾的中国女性。”(程乃珊,2006)在日常交往会话中,她们仍然保持着深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的行事风格和说话习惯——如容易违背合作原则。由于所具价值观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她们和女儿、美国女婿以及周围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往中或产生一些摩擦冲突或发生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本文基于这些跨文化交际材料,通过中西说话风格对比,试从面子观角度探究人们违反会话合作原则的原因。

1合作原则与面子观

格莱斯认为,在会话中,参与者首先要求乐于合作,双方才能交谈;否则,会话将无法实施。这一规则被称为合作原则。这是所有会话得以发生的前提。正如格赖斯所说:“使你所说的话,在其所发生的阶段,符合你所参与谈话中的公认目标和方向。”(Grice,1975)之前在上文提到的关于会话原则四个准则的具体内容为:“数量准则”要求所说的话提供的信息量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质量准则”要求不说自己认为不真实或没有足够证据的话;“关联准则”要求说话要相关、切题,即不要不着边际;“方式准则”要求说话避免晦涩的词语,避免歧义,要简洁而有条理,即表达清楚、明白。合作原则一经提出就在学术界引起广泛注意:一大批学者围绕合作原则的普遍性、实用性和解释力等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一些学者认为合作原则不具有普遍性,特别是在历史文化及意识形态与西方差距甚远的中国,人们在日常会话交际中经常违反合作原则。(薛壮,2014)

早在50年代,戈夫曼就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面子”问题,认为可以将“面子”定义为一个人在交际中有效地呈现出的、扮演的、保持的个人形象,这种形象内外一致,并且得到其他参与者的支持与认同。布朗和列文森在戈夫曼相关论述的基础上提出面子理论,面子论认为人有两种“面子”:一种是“积极面子”,就是互动对象所要求的积极的始终如一的自我形象和品格,最重要的是包括了一种需求,即这种自我形象是被理解并认可的。另一种是“消极面子”,就是所要求的基本准则,包括行动的自由和免受强加的自由。他们将礼貌与面子联系在一起,人们用礼貌来维护自己的面子,使之不受威胁。(鲁玲萍,2015)虽然学界认为他们的观点存在局限性,因为它们并不适用于特定文化,具有西方英语文化中心论倾向,但是它为我们探究违反会话合作原则的原因提供了一种思路——从面子观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利奇赞同格莱斯从会话原则的角度考察语言使用的研究方法,认为合作原则本身并不能解释人们为什么会经常间接地表达意思。所以他提出礼貌原则,并把它看做是对合作原则的必要补充。(吴为善,严慧仙,2009)由此,结合布朗和列文森的礼貌——面子模式,可看出,“合作原则”的违反在某种程度上和面子观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下面,结合小说《喜福会》中跨文化交际对话材料,从面子观角度出发,探讨违反“会话合作原则”的原因。

2原因

2.1维护说话者权威

四位移民美国的母亲们每周一次都聚在一起打打麻将、聊聊天,相当于一次聚会,并将之取名为“喜福会”。既然是聚会,按中国传统,东家难免要准备点心、茶水等招待客人。母亲吴素云准备在即将到来的在在她家里的聚会上为大家煮芝麻糊,并为之得意地对女儿说:“上次在琳达家,她煮了一锅赤豆汤,这次我可要露一手,煮一锅芝麻糊给他们尝尝。”女儿吴精美随口接道:“这有什么稀奇的。”“是没有什么稀奇,它们差不多是一式一样的。”根据对话语境,母亲的回答显然违反了“质量准则”和“方式准则”。其一,她并没有说自己认为真实的话——它们不一样,因为做的人不同而是使用反语,违反了“质量准则”;其二,“差不多是一式一樣的”这句话有歧义,到底是一样呢?还是不一样呢?这句话无法明确表达,只能依靠语境推测,违反“方式准则”。家长、长辈为了维护自己在子女面前的权威,这实际上是一种积极面子,即与自己理想符合的形象,不会被动地跟着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出直接具体的回答,大多数的回答需要听话人,即子女或晚辈自己自己体会话中含义,这样才能显出自己的形象和面子。在中国,年长者经常对年轻者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或“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年老在中国文化中并不是贬义的,而是代表着“长”和“尊”。而在西方 人们对“老”的态度截然相反,它代表着失去梦想和活力,再也无法拼搏事业,人们对老者的尊重程度也没有中国高,所以年级大的不会以“尊者”自居,年老者与年轻者相处时,不会为了显示自己的“长”而使用难以琢磨的说话方式。女儿吴精美既接受美国文化的熏陶,又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她知道母亲表达的意思,但是却难以接受这种说话方式。

2.2关照听话者的感受

弗莱薇带里奇见过父母后,里奇询问什么时候告诉她母亲他们要结婚的消息。“‘我没有合适的机会跟她说这事。我说。那是真话。真的没有合适的机会。反正妈一会议论着里奇不会打算着过日子,饮那么贵的酒。一会又说他脸色不好,显得太苍白了,还说苏珊娜看来过得并不开心。

里奇却笑了。‘那要花多长时间?只消一句,爸爸妈妈,我要结婚,不就行了!

‘你不懂,你不了解我妈。

里奇摇摇头:‘对,我真不懂你妈,而且她的英语实在太糟糕了!”

在这段对话中,弗莱薇的回答违反了“数量准则”和“关联准则”。弗莱薇的说话信息没有达到应有的详尽程度,违反“数量准则”。她告诉里奇没有合适机会和母亲说结婚的事,却没有解释原因,使听话人疑惑,然后又说“你不了解我妈”,同样没有针对这句话作出说明,使里奇无法弄清楚她的想法。弗莱薇一直没有明确回答里奇什么时候将结婚的打算告诉母亲,违反“关联准则”。她之所以采取这样的说话方式,是因为她认为母亲不喜欢里奇,可能不会同意他们结婚,但她怕里奇伤心,无法将自己的想法如实告诉里奇。如此,即委婉地表明这件事不是他想得那么容易,又照顾了里奇的感受。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非常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如中国的儒家文化宣扬“以和为贵”、“忠己恕人”,至今影响深远。就个人而言,无论是社会上的人际交往,还是家人之间的相处,都讲究“和”,如“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所以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不仅会维护自己的面子,还会对他人的面子进行维护,一些被认为会伤害对方感受的话,会使用含糊其词,曲折达意的方式表达。所以,我们在会话中,会无意识地违反合作原则。

2.3利用自谦保护面子

美国女婿里奇第一次拜访弗莱薇的父母时,闹出了不少笑话,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因为不了解中国人的自谦而弄巧成拙的情节。“妈端上了她拿手的清蒸排骨和腌菜,这从来是她的精心之作。尝了一小口后;她便故意抱怨着:‘哎呀,这菜怕不够咸,淡而无味。她不满地摇摇头,‘简直做得太糟糕,无法入口。这从来是我们家的惯例:先吃上一口,然后称赞一番妈的手艺,但这次未及我们开始,里奇便道:‘它所需要的,就是加点酱油。然后便顺手从调味盆里拣出酱油瓶,于是,在妈的恐怖注视下,一注黑色液体倒进了排骨。”母亲龚琳达的自谦其实违反了“质量准则”,即她又说了自己认为不真实的话。清蒸排骨是她非常拿手的一道菜,并为之得意,但却经常抱怨做得不好。里奇“他不明白,这向来是中国式的谦虚”,所以真地以为龚琳达的厨艺不好,从而闹出笑话。

儒家思想强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克己复礼”,因而以谦虚为美德,这一文化特征表现在表扬行为中,便是“贬己尊人”。汉语词汇中的一些称呼就反映出这一文化倾向,如用于自己一方的称呼有:鄙人、贱内、犬子等,用于他人一方的称呼为:令尊、令郎、令爱等。现代社会对这一情况虽有所扭转,但中国人仍习惯对自己的地位和成就过分谦抑。心理学认为这一行为背后隐藏着独特的心理机制。这是因为,既然人们很难在每一点上充分评估自己的能力,也无法预知每次行事的后果,所以预先贬低自己的价值才是明智之举。由此,我们发现,龚琳达精心准备菜肴,却说了一番不合实际的话,其实是想要获得家人的表扬。尽管人们有时以自谦的方式呈现自己,但并不代表我们不喜欢被表扬;相反我们对他人认可与否极其敏感,极怕失面子,极爱荣誉。所以,我们做事前预先贬低自己,一旦成功,会为自己赢得品德和成绩的双重称道;假若失败了,也会让自己面子上的损害降到最低。(王冬晓,2015)

2.4保护个人隐私

許露丝是四位移民母亲的女儿中性格最倾向于中国传统女性特征的一位,在和特德结婚后,凡事都以丈夫为先,从不考虑自己的想法,特德对此感到渐渐厌烦,最终与许露丝离婚。许露丝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致使她的生活状态颓废潦倒,在房间里连续昏睡好几天后,许露丝接到特德打来的电话。

特德:你这几天人跑哪去了?

许露丝:我出去了。

特德:三天来我一直在给你打电话,甚至还去电话公司询问这边的线路有无问题。

许露丝的回答与她的实际情况不符,明显违反了“质量准则”。许露丝没有告诉特德实情,是因为不想在特德面前表露出来她此时的痛苦,这也是一种面子的维护。我们知道西方人非常重视保护隐私,所以和他们谈话时尽量避免涉及个人隐私问题,如类似“你多大啦”,“你住在哪里”,“你结婚了吗”等问题对他们来说都是比较敏感的。而在中国,这些问题比较常见,特别是到了适婚年龄却未婚者拜访家中长辈时,经常会被问到这些问题,提问者并不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个人隐私。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人们没有隐私观念,只是我们视为隐私的事物与西方文化中的是不同。在讲究含蓄委婉的文化中,人们不会轻易流露出自己隐秘的情绪,如日本人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生气或不满的情绪,他们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不当的。通常我们将令自己丢脸或是有失面子的事视为隐私,如个人不好的经历,与理想中的相差甚远的生活状态等,因为这不仅会降低自己的声誉,而且当我们谈及这些事情时很容易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表现出来。我们在和别人谈话时不仅会有意无意地避免这些话题,甚至当被别人问及时,会选择说与事实不符的话来掩盖。离婚事件给许露丝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生活也跌倒了谷底,但是她还是需要维护自己的面子,所以她不愿意让特德知道自己的生活现状,于是选择欺骗特德,因为她不想将自己软弱的一面在特德面前表现出来。

3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喜福会》的中国女性有时说话违反合作原则,并不是心怀不轨,有意而为的;相应地,美国女婿听不懂其中的会话含义,也并不是因为他们情商不高,或是反应迟钝,而是受到深层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通过会话行为自然表现出来。从面子观角度分析小说的对话中违反合作原则的原因,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交流方式,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更好的。

参考文献

[1]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53-154.

[2] 谭恩美.喜福会[M]. 程乃珊等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 Grice,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 in Cole, P&J.; Morgan(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Vol. 3: Speech Acts[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

[4] 薛壮. 语用与认知视角下的间接言语行为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34.

[5] 鲁玲萍.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其对交际模式的影响[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5(03):507.

[6] 吴为善,严慧仙. 跨文化交际概论[M].商务印书馆,2009.

[7] 王冬晓. 对中国人表扬行为的文化心理学分析[J]. 文学教育(中),2015(05).

猜你喜欢
喜福会
从《喜福会》母女冲突看中美家庭观
浅析小说《喜福会》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