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基金会与大学战略发展关系探微

2018-06-11 09:43叶敏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4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基金分析

叶敏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持续扩大,而同期的国家教育财政投入却明显不足,办学经费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瓶颈。如何筹措足够的资金以满足高校办学经费不断增长的需要,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随着资金筹措多元化的发展,教育基金成为我国大学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许多大学也纷纷成立教育基金会。教育基金在我国高校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如何更好的发展及运作教育基金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教育;基金;大学战略;发展关系;分析

引言:中国的大学教育基金会正在成为公益慈善界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作为高等教育与慈善捐赠的对接平台,大学教育基金会日益展示出强劲的社会影响力,并逐步对整个公益慈善界产生引领作用。

1.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涵义及其发展现状

要探究目前大学教育基金会与大学发展的关系,必须先了解大学教育基金会的起源、涵义与发展现状,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认清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发展与大学战略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及其对社会建设的影响。

在我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改革,公民通过各种形式参与经济、社会乃至政治过程的机会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志愿服务的社会风尚逐渐形成,推动着整个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从而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精神基础,也直接推动了基金会在不同领域的发展。1981年,中国第一家基金会———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基金会历史的开始。此后基金会发展迅速,“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爱德项目”等基金会实施的这些项目不仅使成千上万的人得到了帮助,也把公益的概念播撒开来。我国第一部有关基金会的行政法规《基金会管理办法》于1988年颁布。2004年3月8日国务院在此基础上又颁发了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使我国基金会逐步走上规范发展和有法可依的道路。《基金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我国基金会是指对国内外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自愿捐赠的资金进行管理,以资助推进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社会福利和其他公益事业发展为宗旨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其构成要素包括:一是设立的目的是为公益事业;二是系合法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属免税机构;三是拥有自己的固定资产为本金,并且妥善经管以达到保值和升值。

2.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发展概况

所谓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资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那么教育基金会就是以从事资助教育事业为目的的基金会。大学教育基金会则是指大学依法成立的,通过基金的保值增值来服务与大学的教育科研和设施建设的独立非营利法人组织。我国的教育基金始于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爱国华侨、港澳同胞以基金的形式捐资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如邵逸夫、包玉刚教育基金等。到了20世纪90年代,一些由民间社团组织(国内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发创办的教育基金会组织开始出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宝钢教育基金会、邵逸夫基金会等。暨南大学早在1986年就成立了教育基金会。目前在我国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学教育基金会有北京大学基金会、清华大学基金会、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基金会。我国的教育基金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一是市场运作型,以北大和清华的教育基金会为典型;二是行政管理型,以浙江大学竺可桢教育基金会为典型;三是委员会型,以南京大学发展委员会为典型;四是海外拓展型,以上海交通大学基金会为典型;五是行业依托型,以中国矿业大学校董会、石油大学校友会基金管理办法为典型。以上五种模式正朝着职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以便筹措更多的自己以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大学的发展做贡献。

3.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对大学战略发展的推动方式

首先,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公益精神能推动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精神家园。我国高校在快速发展时期都需要认真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两个问题,这一时期,高校的愿景需要清晰地体现在战略规划中。高校不同于企业之处就是大学是一个具有多目标追求和多元化观念的复杂系统。大學的运行和管理具有行政和学术两个体系交互作用的特点,这就使得管理层和一线师生对学校愿景的认识常常存在视角差异。要解决这种视角差异,需要我们积极营造愿景共享的校园文化,通过共同价值观引导,让学校、学院、学术基层组织、个人形成和谐统一和高效运转的工作链。大学教育基金会作为承载公益使命,发挥公益作用的重要组织载体,可以通过公益理念的传播和公益行动的张扬,将学校的愿景、使命和追求融入组织活动中,提升校园的文化精神建设,实现价值导向功能。

其次,大学教育基金会的资源配置能力能整合大学人力和物力资源,支持重点发展。发展靠实力,实力靠建设。过去的大学发展比较多的是用增量、撒芝麻和搞平衡,最终很难实现学校的战略。围绕既定的战略目标,整合集成校内外各种资源和力量,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体现。当前的大学教育基金会就是一种良好的资源整合机制,其优势就在于可以通过捐款与募捐,汇聚校内外各方面的人力、物力与资金等方面的宝贵资源,并恰当的进行整合集成,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以平台为载体的资源整合机制,可以根据学校的战略目标对各方面需求和利益进行调整和分配,把增量资源配置投向被选择的重点领域和潜力领域,在增量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存量资源进行重新配置,通过整合集成有选择地追求卓越。

最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运作模式能促进大学科学化管理。制度本身是将学校发展战略转化为治校的具体体现。要提高学校的战略发展能力,必须通过改革创新破除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性、政策性和观念性障碍。随着大学内外部事务日趋复杂化,大学还必须自觉进行内部组织结构的变革,建设一个高水平的行政服务体系来保障运转。大学教育基金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又相对灵活的组织系统,其内部的组织治理结构、组织运作方式、组织激励模式以及组织的第三方监督与评估机制等,都带有显著的非营利组织特性。其规范发展和制度建设同样可以为大学的组织变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使大学真正按照社会组织的内在规律办学,即注重效率和效益,也实现公益与公平。

总结:实际上,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基金会作为生长于高等院校内部、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组织,在性质上具有双重性,无行政职能,有行政性,是社会团体,又不是纯粹的社会团体。由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双重性,决定了自它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与学校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大学教育基金会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学校与各部门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同时由于大学教育基金会所具有的公益性目的与宗旨,它也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学校与市场的发展搭建起一个互动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孙燕.大学教育基金会信息披露文献综述[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11):97-99.

[2]苏洋,赵文华.中美一流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比较与借鉴[J].高教探索,2016(03):53-57+74.

[3]鹿长余,戴小平.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4(04):84-95.

[4]王丹.中国大学教育基金会法律属性辨析[J].求索,2013(12):195-197.

[5]陈秀峰.大学教育基金会与大学战略发展关系探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4):6-9.

[6]刘春生,王任达.发展大学教育基金会,促进大学教育捐赠[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12-15.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基金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6个月回报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