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的相关性研究

2018-06-11 09:43石峰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4期
关键词:延展性经济周期相关性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四次波动,目前正处于第四个波动期,不同的政策经济体制使得经济波动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新一轮经济周期正在延展之中,进入新千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表现出极大的相关性,说明中国已开始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分析,简单验证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本轮经济周期的延展性。

关键词:经济周期 相关性 延展性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增长沿着其一定的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在整体上呈现出“高位平缓”的特点,与改革开放前相比,经济增长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新千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总体特征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总结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特点、分析引起这些新变化的深层次原因、预测今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态势以及总结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关性对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有极为重要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周期

鉴于统计资料的限制和我国学者研究经济周期问题的通行做法,本文选用GDP增长率作为衡量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指标来分析问题。从经济增长率的一个最低点到另一个最低点可以把我国改革开放后的GDP增长率划分为四个周期:1982-1986年为第一个周期;1987-1989年为第二个周期;1990-2001年为第三个周期;2002年至今为第四个周期。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性

自改革开放至今的30年时间里,我国经济经历了从大幅波动到高位稳定增长的一个优化过程。在这期间,中国经济同时也经历了与世界经济相磨合的过程,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以及代表世界经济方向的美国欧盟经济的发展的相关性经历了一个从几乎不相关到相关性小,再到相关性大的过程。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予以分析。

相关系数反映出的我国与世界及主要国家地区经济的相关性正好与第一个模型所显示的趋于一致。在上世纪末期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关性很低,其发展的趋势几乎没有趋同性。而在新千年,即第四个周期开始后的几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关性达到0.7019的水平,欧盟的相关性也达到了0.5772的高位。之所以与美国的相关性没有显示出来,是因为次贷危机给美国造成了最为直接的经济下滑,这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是个特例。经济周期不能全面的反映两国经济的相关性,但这并不能否认中美两国经济存在高相关性的事实。

在当前我国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下,这种稳定高速的经济增长与相关度能不能延续下去,能坚持多长时间呢?在我国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要分析这个问题,必须结合国内外多种因素。

国内因素。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的高增长,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市场化体制改革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无限的活力,特别是市场化与世界经济的接轨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产品、技术等)。中国内地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内需增长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空间大,这些都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会在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另外,中国的特殊体制,决定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这在很多发达国家都是达不到的。所有这些因素必将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国际因素。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2002年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经济增长屡屡突破历史高位,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美国,通过降低储备率等措施以及由于美元贬值带来的进口的增长已经填补了次贷危机带来的损失(第三季度GDP增长3.9%)。日本从“失去的十年”中刚走出来,经济增长势头良好。欧盟一体化进程加速,资源整合效果凸显,经济增长同样强劲,2006年出现3.2%的高速增长,预计2007年不会低于3%。更为重要的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超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金砖四国”2006年的增长贡献率占到了全球的一半以上,东盟经济发展前景明朗,非洲经济也出现的久违的好转。所以,在未来的几年世界经济只会平缓的波动,预计2007、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分别达到5%和4.5%。这给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自2007年初美国爆发的 “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险象环生,失业率高居不下,银行倒闭,股市暴跌,企业破产,经济衰退。历时四年多,世界经济仍然无法走出低迷,随着希腊,爱尔兰,葡萄牙主权债务危机的升温,债务危机开始从欧元区外围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学者们众说纷纭。对于经济危机的根源,大多认为次贷危机是直接原因,如宽松的货币监管,过度的货币供给,过高的消费率等[1];也有些学者从其他角度入手解释,如重大革命性技术未能实施并广泛应用[2],经济的长波运行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偏离差距过大[3]等。实际上,如果从一个较长时间和更广阔的空间看,就会发现华尔街金融风暴就是一种非常态经济增长的终结。中国经济在过去依靠有利的外部条件,呈现出低消费、高储蓄、高投资、高外贸依存度,以及增长显著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特征。随着外部条件和内部约束条件的转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也须调整。

三、世界经济特定条件下的非常态高增长

战后西方主要民主国家,普遍扩大了人民民主参与权,福利主义盛行,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下,刺激了政府过度发行货币,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然而,20世纪80年代,美国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导的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并进入大规模运用阶段,不仅使得供给端更有效率,还产生了新一轮巨大有效需求。加之柏林墙倒塌,前社会主义国家转轨市场经济使得25亿廉价劳动力融入到世界市场,这二者共同稳定了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和商品价格,使得美国扩张货币而没有通货膨胀。正是这些因素的积累作用,美国经济保持了20多年的快速增长,吸收了世界上近70%以上的新增储蓄,美国由原来最大的资本输出國和债权国变为了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和债务国,美国自然也由此成为该期间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今天,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剩余劳动已接近用完,以不变价格获得无限劳动供给已无可能;短期里,也看不到能够替代IT革命的技术革命。今天,过度发行货币而没有通货膨胀的时代已经去而不返了。所以,还处在金融危机之中,大宗商品价格也轮番地大幅上涨。 在金融危机中,一些国家已经不得不紧缩财政了。金融危机是深刻的教训,过去借钱消费、超前消费的行为方式已不再时髦。危机中实施财政紧缩无疑是痛苦的,也不可能靠一、两年的紧缩恢复健康的财政状况,未来人们会更加重视财务纪律。这带来我们一个基本判断:过去二十年,世界经济其实是一种非常态的高增长,未来世界经济将从过去的非常态高增長恢复到常态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除了影响世界的实体经济,对世界金融经济也会产生巨大影响。短期与长期的投资资本是金融资本的两大组成部分,中国建国初期实行外汇管制政策,国际资本根本无法顺利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经济对世界金融的影响程度微乎甚微。但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本开始流向中国市场,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四、中国经济的选择

既然世界经济过去的高增长是非常态的高增长,最终必将回归常态增长,于是我们的外需增长也将回归到常态水平。开发内需,主要是国内消费需求于是变得至关重要。

(一)这是一个转轨国家的制度制约问题,而不是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消费倾向不足问题。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所占的比重过高,土地等重要生产要素国家所有,以及上游产品垄断经营等等严重制约了个人和家庭的收入增长。这些都不是需求管理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要通过改革制度才能解决。

(二)这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的发展问题。广大中下层人民收入的提高,最终要依靠制造业来实现。然而今天的经济是耐用品经济,其特征是生产能力超过消费能力,为此需要外需吸收我们的劳动密集制造品。外需对于中国经济长期至关重要。现在面临外需减少,这就构成了矛盾。好些人认为农村存在巨大的存量需求可以开发。但实际并不是。追根溯源,不仅农民将来之收入提高依赖于制造业,就是他们既有的收入也是来自于制造业。逻辑上,我们要靠工业发展来让农民富起来,而不是通过农民的消费来吸收工业的巨大产能。

(三)克服“投资冲动”也具有必要性。给定人民币不得不缓慢升值,而西方国家超发货币不易停下,那么资本项目管制可能不得不重新严格起来。土地等重要生产要素私人所有可能也是必要的政策选项,这不仅增加了吸收过量货币的广阔天地,可以有效避免房地产泡沫涨大,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加民众收入,增加国内消费。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土地等重要生产要素公有而老百姓是富裕的,国内消费需求是旺盛的。

结束语

要使我们的外需增长回归到常态水平,那么中国经济必须调低增长预期。无论从需求方面看,还是从供给方面看,曾经8%以上的高增长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未来中国经济将会告别8%以上的高增长时代,很可能会回到一个7%左右的中速增长时代。同时,增长方式、竞争方式也要随着约束条件的转变而转变。

参考文献:

[1] 宋玉华、叶绮娜.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再平衡及其挑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05).

[2] 方芳、唐五湘. 重大革命性技术与经济危机的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2).

[3] 文进.美国经济危机原因及其影响的新解释[J].当代财经,2010,(10).

[4]谢作诗、李善杰.中国经济的增长结构:原因及含义[J].社会科学战线,2011,(11).

作者简介:

石峰,身份证号:41052319******0051。

猜你喜欢
延展性经济周期相关性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响应中的出版偏倚、科学客观性和科学伦理——“奥司他韦事件”及其延展性思考
经济周期调整
美国经济数据背后:“拉长”的经济周期
跨越经济周期,中国企业如何创新成长
课堂有效教学之大学课堂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历史教学中的“三性”原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