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海洋 认识海洋 经略海洋

2018-06-11 08:45刘小刚张晓忠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习近平

刘小刚 张晓忠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关于海洋强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这一思想以关心海洋为逻辑起点、以认识海洋为基础条件、以经略海洋为实践路径、以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方向,为我们在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南。

关键词:习近平;海洋强国;经略海洋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8)05-0005-0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号召。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在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统揽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恢宏的战略思维,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海洋强国,符合我国发展规律、世界发展潮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一、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的产生

任何思想或理论的产生都离不开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环境条件。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的产生,亦有其特殊的现实原因、理论需要和实践基础。

海洋在当前国际竞争中战略地位的日益凸显是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产生的现实原因。习近平指出:“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1]目前,世界的一些沿海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把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经济发展作为本国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历史和现实都昭示着:“海兴则国强民富,海衰则国弱民穷”。海洋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空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我国海洋意识亟需提升是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产生的理论需要。在地理上,中国陆海兼备,背陆面海。但在历史上,农耕文明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海洋意识淡薄,海洋知识匮乏。重陆地轻海洋、重近海轻远海、重浅海轻深海、内陆不靠海不吃海等陈旧观念和思想根深蒂固,已成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一大阻力。只有着力提升海洋权益意识和海洋国土意识,才能为增强全民海洋意识注入新动能、探索新路径、开辟新局面,进一步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社会共识、舆论环境、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是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习近平指出:“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海洋事业总体上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發展时期。这些成就为我们建设海洋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1]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凸显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体系中的基本维度和关键领域,是对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呼应。加快海洋强国建设,也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总目标的需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载体。

二、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的主要内容

“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2]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是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关心海洋是其逻辑起点,认识海洋是其基础条件,经略海洋是其实践路径。

(一)关心海洋是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的逻辑起点

习近平对我国海洋事业的关心,从其在地方工作开始,一直到执政中央,从未间断。习近平在福建、浙江、上海等地方工作期间,多次实践调研、指导地方部门发展海洋事业。1994年,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习近平提出了建设“海上福州”发展战略。他说:“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于江海”。[3]2002年底,习近平调到浙江工作。在 2003 年浙江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实施陆海联动战略,在陆海联动中发展海洋经济,使海洋经济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路子。”[4]2007年,习近平主政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他指出:“海洋是上海拓展城市空间的重要依托,要从上海自身实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努力争创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5]

2013年7月30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建设海洋强国为中心进行了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必须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1]2018年两会期间,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2018年4月,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再次强调:“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这一片海上绿洲和这一汪湛蓝海水。”[5]

近年来,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我国海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海洋生产总值增速缓中趋稳。海洋经济规划指导能力进一步增强、海洋产业集聚与创新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力度持续加大、海洋科技与人才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海洋资源管控力度继续加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海洋经济对外合作不断深化。”[6]

(二)认识海洋是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的基础条件

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他深刻指出:“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强盛。”[7]这一重要论断,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又阐明了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1.海洋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

随着现代海洋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不断有新资源被发现和开发利用,海洋在资源、环境、空间、战略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成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习近平在广西考察工作时强调:“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5]我们破解资源环境的制约,除了依靠对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还要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高质量发展优势、可持续发展优势,彻底改变“万里海洋千年睡”的状况。2017年,我国第一次海洋经济调查正式启动,这是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维护国家权益和经济安全的现实需要。

2.海洋是现代科技竞争的重点领域

打造未来发展竞争新优势,必须加快向海洋进军。习近平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考察时强调:“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将来是一个重要主攻方向,从陆域到海域都有我们未知的领域,有很大的潜力。”[5]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在海洋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与海洋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海洋观测技术的进步,使我们对海洋的认知达到了新的高度。2012年以来,我国南北极观测网初步建成,形成了一个包括船基、岸基、空基、天基、海基、冰基、海底基的观测系统,构建了包括“雪龙”船、“雪鹰”号直升机、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北极黄河站在内的的综合考察平台。谁率先突破关键技术,谁就能掌握海洋资源开发的主动权,就能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要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加快突破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推动海洋科技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跨越、由技术支撑型向创新引领型转变,带动其他领域科技进步,为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3.海洋是新兴产业的催生地

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必须加快向海洋进军。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獻。”[5]海洋战略新兴产业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和整体水平。最近几年,海水淡化工程、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科技的重大突破,既推动了传统海洋产业的变革,又催生出新的经济业态,更促进了海洋战略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

4.海洋是连接五洲的“大通道”,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必须加快向海洋进军

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的演讲中指出:“海上通道是中国对外贸易和进口能源的主要途径,保障海上航行自由安全对中方至关重要。中国政府愿同相关国家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维护海上航行自由和通道安全,构建和平安宁、合作共赢的海洋秩序。”[2]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中也提到:”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2]2016年,国家海洋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与沿线国家建立蓝色伙伴关系,打造“蓝色引擎”。我国对外开放的每一步,都意味着向海洋的挺进。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高水平全面开放新格局,海洋仍然是重要载体。

(三)经略海洋是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要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扩大海洋开发领域,让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1]其中的“四要”和“四个转变”明确阐释了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践行路径。

1.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推进海洋经济高效发展是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习近平在考察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时强调:“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要顺应建设海洋强国的需要,加快培育海洋工程制造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海洋开发能力,使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2]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基础设施提升,推动海洋强省建设,推动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有效进展。”[5]这要求我们:第一,提升海洋开发能力,推进海洋开发的广度、深度和厚度。2016年,我国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海洋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第二,重视海洋产业规划与指导,协调海洋产业结构。2016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沿海地方政府据此也纷纷编制了地方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导海洋经济发展。同时,《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涉海政策法规和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了有关政策和方向,引导了市场预期。第三,海洋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合作型经济,只有坚持扩大开放,才能迸发活力,形成新局面。畅通经济大通道,推出引资引智大举措,打造开放合作大平台,实施国际产能大合作。打造多层次、立体化海洋开放合作大平台,推动与各国和国际组织建立蓝色伙伴关系, 构建海洋产业联盟,共建海洋产业园区。2016年,我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对外贸易额接近8 900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了7.9%。亚太直达海底光缆(APG)、瓜达尔港自由区建设、巴基斯坦水电联产等多个项目逐步推动和落实。同时,推动实施了《南海及其周边海洋国际合作框架计划(2016-2020)》,围绕促进海洋经济政策对接与交流等,与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开展了一系列高层互访交流,实施了具体务实的项目,主办了第四届亚太经合组织蓝色经济论坛等活动,积极推进有关国际组织框架下的蓝色经济相关活动。

2.发展海洋科技是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的技术依靠,也是增强海洋开发能力的重要支柱

习近平多次强调海洋科技的重要性。在考察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时强调:“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5]在海南考察时指出:“南海是开展深海研发和试验的最佳天然场所,一定要把这个优势资源利用好,加强创新协作,加快打造深海研发基地,加快发展深海科技事业,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全面发展。”[5]这要求我们:第一,加快推进海洋领域科技创新,抢占海洋科技创新制高点,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海洋科技人才集群。2016年,国家海洋局与科技部联合印发《全国科技兴海规划(2016-2020年)》,大力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引领海洋经济提质增效。深海潜水器谱系化装备、“海翼号”深海滑翔机等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增设海洋科学等12个本科专业点,开展了与海洋相关学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海洋经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快。第二,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術和“杀手锏”技术,推动海洋科技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跨越,加快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2016年,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展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财政部、国家海洋局共同印发《关于“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支持开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工作的通知》,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不断加快,创新驱动、动能转换能力不断增强。第三,强化专业化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承接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消除科技创新“孤岛现象”。必须通过改革建立与新时代海洋强国要求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机制,激励引导民间投资发挥促进海洋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创新融资、发债、结算、咨询、理财等多元投融资机制,创新支持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政制度、办法,构建稳定有序的滚动投入新机制,切实增强海洋科技成果发展的现实支撑力。

3.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四大体系”:以海域和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为主体的资源管理体系,以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修复为主体的环境管理体系,以监测、预报、调查等为主体的业务体系,以专门法律和督察制度为基础的法治体系。习近平指出:“要下决心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让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改观,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我国是海洋大国,党中央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海南是海洋大省,要坚定走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2]这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推动发展绿色海洋。建构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第二,实施海陆污染一体化治理,严抓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环节审批,严格控制污染物入海总量,彻底消除黑臭水体入海,彻底清理整治近岸海域养殖污染。第三,强化海洋生态红线管控意识,积极开展海洋生态整治修复。2016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家海洋局印发《关于在全国加快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意见》,将沿海各省(区、市)管理海域总面积30%以上的海域和35%的大陆岸线纳入红线管控范围。继续推进实施了“蓝色海湾”“南红北柳”“生态岛礁”工程。第四,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优化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健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逐级压紧压实党政领导干部的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保护职责。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4.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的必要依托和保卫力量

习近平在视察海军机关时指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标志,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军全体指战员要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担起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历史重任。”[5]这要求我们:第一,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海洋权益,筑牢海防铜墙铁壁。2013年3月,我国决定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并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重组后的国家海洋局,整合了原相关部门的职责,结束了我国以往海上维权“九龙治海”的局面,提高了海上维权效率。第二,不断提高海洋维权能力,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积极准备。海军部队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和长远发展的角度,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强力量支撑。习近平在出席南海海域海上阅兵时强调:“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坚定不移加快海军现代化进程,善于创新,勇于超越,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5]第三,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寻求和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围绕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我国“和平、合作、共赢”海洋发展理念的国内外传播,提升全民族投身海洋建设的积极性和凝聚力,扩大和增强我国海洋发展理念的国际认同程度和吸引力。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演讲中指出:“中方倡议加快制定东亚和亚洲互联互通规划,促进基础设施、政策规制、人员往来全面融合。要加强海上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亚洲海洋合作机制建设,促进海洋经济、环保、灾害管理、渔业等各领域合作,使海洋成为连接亚洲国家的和平、友好、合作之海。”[5]“对中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方面存在的分歧和争议,双方要始终坚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平等对话和友好协商妥善处理,维护双方关系和地区稳定大局”。[8]

三、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的意义

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承继了中国早期共产党人关于海洋强国探索中的一系列经验总结,拓展了新的内容和方法。在海洋权益的维护上,他秉承毛泽东同志的“海防前线”思想;在海洋的开放开发上,他沿袭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海洋争端的基本方针,倡导和平、友好、合作的海洋建设方案。[9]习近平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实施这一重大部署,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

习近平的海洋强国思想现实的回答了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所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提供了前瞻性指导。在海陆协调发展上,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在发展海洋经济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上,坚持二者统一,相辅相成的发展模式;在发展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上,坚持海洋经济的基础作用和海洋科技的强大技术支撑;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促进海外贸易投资上,坚持通过开展友好的经贸合作,形成深度的互利交融。习近平的海洋强国思想从国家发展全局的角度,系统、全面的阐述了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基本问题。[10]

习近平的海洋强国思想也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海洋强国的建设过程中,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以党建引领发展、促进发展、保证发展,推动海洋强国建设行动方案落实落地,确保海洋强国建设正确工作方向。要站在事关国家根本利益和未来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海洋、定位海洋,精准聚焦,加快推动重点改革突破,坚决把海洋领域改革的硬骨头啃下来、险滩渡过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使命感,坚持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参考文献:

[1] 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N].人民日报,2013-08-01(1).

[2] 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EB/OL].(2018-06-12)[2018-07-1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612/c1024-30053499.htm.

[3] 刘复培.“海上福州”蓝图铺开,构建海洋经济开发新格局[EB/OL].(2012-06-04)[2018-07-11].http://news.fznews.com.cn/fuzhou/2012-6-4/201264faXlaZfr7722421_2.shtml.

[4] 范雨婷.“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系列综述·山海协作篇,[EB/OL].(2018-06-30)[2018-07-11].http://www.zj.xinhuanet.com/2018-06/30/c_1123058979.htm,2018-06-30.

[5] 陈海峰.习近平的海洋情怀[EB/OL].(2018-06-05)[2018-07-11].http://energy.chinanews.com/gn/2018/06-05/8530695.shtml.

[6]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7》我国海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国家海洋局[EB/OL].(2017-12-16)[2018-07-13].http://www.soa.gov.cn/xw/hyyw_90/201712/t20171226_59745.htm.

[7] 习近平: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新浪网[EB/OL].(2004-11-25)[2018-07-12].http://news.sina.com.cn/o/2004-11-25/10414343652s.shtml.

[8] 習近平: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EB/OL].(2013-10-03){2018-07-12].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3-10/03/c_125482056.htm.

[9] 张根福.魏斌.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33-39.

[10] 毛振鹏.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研究[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7(2):15-18.

责任编辑    赵文清

猜你喜欢
习近平
习近平,大国抗疫与经济重启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的会议外交:谈问题,交朋友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知之深 爱之切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