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实践研究

2018-06-11 11:55李娟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36期
关键词:安全事件医疗纠纷儿科

李娟

[摘要] 目的 探析安全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儿科收治的78例患儿,以2017年1月儿科安全管理模式实施为界,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实施后)和对照组(实施前),各39例。比较两组患儿就诊期间安全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安全事件发生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科护理管理中采用安全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安全事件及医疗纠纷,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儿科;护理管理;安全管理模式;护理质量;安全事件;医疗纠纷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2(c)-0033-02

儿童因自身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入院就诊时需护士协助开展诊疗工作,因其忍受病痛折磨加之面对陌生医疗环境及医护人员,常滋生负面情绪,产生抵触行为,影响就医安全性。随着现代护理模式改变,护理服务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为给患者儿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放心医疗服务,当下各医院相继于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根据科室情况及患者实际需求设计个性化安全管理模式,以期通过管控措施帮助患者清除安全隐患。刘芳[1]将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以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该研究结合儿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坚持患儿主体地位,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临床护理内涵,全面管控患儿就诊各个环节,挖掘患儿潜能的同时发挥家属作用,打造全方位多元化护理模式,以规避安全事件,用放心服务取得患儿及家属协调与配合,用优质服务提高患儿家属及社会满意度,进而提升医院竞争力。该文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就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来该院儿科就诊的78例患儿,以2017年1月安全管理模式实施为界,将其分为两组,各39例。该研究经院领导及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审核通过,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遵医性差、精神交流障碍、昏迷及中途退出者。研究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4~10岁,平均(6.81±1.21)岁;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5~11岁,平均(6.75±1.32)岁。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儿科护理管理,研究组实施安全管理模式,所有护理管理工作均由同一医疗团队护理人员开展,中途无人离职,以保证研究科学性及严谨性。

1.2.1  常规儿科护理管理  ①协助患儿家属办理入院手续,联络病房医护人员,安排病房,妥善安置患儿。②为患儿及家属介绍医院概况、住院部各功能区及床头呼叫器使用方法。③询问患儿家属疾病类型、症状体征,观察其精神状态,与医生讨论制定诊疗方案,协助患儿进行健康检查,以检查结果为依据开展临床护理工作,观察患儿病情恢复情况,指导健康饮食,待病情稳定时开展康复锻炼。

1.2.2 安全管理模式  ①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素质教育,培养风险评估能力及自省自查意识,小组作业,每周就日常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归纳,分析缘由并提出应对策略。如:院内感染,多因护士违规操作所致,小组作业时互相纠正不良操作。②成立风险管控小组,由科室医生、护士长整体把控儿科护理管理工作,护士严格按规章制度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科学评估日常护理工作中的潜存风险,定时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护士自我保护能力及法律意识,便于维护自身权益。③简化护理管理流程,细化工作内容,完善规章制度,如患儿就诊的日常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探视制度及外出活动制度,患儿就诊期间所有医疗活动均详细记录在册,探视、外出活动期间需责任护士及医生签字,确保患者就医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④组建监管团队,由专业人士动态监控患儿就诊情况及护士医疗操作,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完善奖惩机制,每季度选出优秀护士给予物质及精神奖励,屡教不改者予以严惩。⑤住院部环境管控,清除病房、走廊及洗手间障碍物,保证地面清洁干燥,于患儿睡前关闭门窗,加大夜间巡查力度,注意楼梯间及洗手间检查,谨防跌倒、坠床问题。⑥准备急救物品,加大高危患儿看护力度,做好日常记录,定时试检医疗设备,检查药品。患儿因表达能力差且起病急、病情进展快需多加看护,事先准备急救物品可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率。⑦锻炼护士沟通能力,通过语言、动作、表情、态度及气质改善患兒因病痛产生的烦恼,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注重与家属沟通,安抚患儿家庭情绪,以免其情绪过激加重患儿负性心理,影响其就诊积极性。⑧用药时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原则,谨遵医嘱科学用药,询问患儿有无过敏反应,必要时进行过敏检测,严控药物剂量、滴注速度,注意看护,稍有异常及时予以纠正。⑨组织患儿及家属开展安全宣教,分发住院须知及健康手册,告知住院期间潜存危险因素及护理管理实施意义,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高遵医性,培养患儿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借助家属力量弥补常规护理管理中存在的空白,保证患儿就诊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就诊期间安全事件(跌倒、坠床、皮肤受损、院内感染)发生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②组织患儿家属(78名)与护士长(1名)共同评定护理质量,从患儿躯体舒适、心理状态、疼痛程度、睡眠质量、护患关系、工作效率、失误率、服务态度、医疗环境、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评定,每项10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证明护理质量越佳。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x±s)用t检验,计数资料[n(%)]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安全事件及医疗纠纷发生率

研究组安全事件发生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质量评分

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9.65±2.47)分高于对照组(74.12±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69,P=0.000)。

3  讨论

近几年,随着民众健康意识及法律意识提升,使得多数患者对护理质量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期待于就诊时享受优质、满意、放心服务[2]。护士作为医患连接桥梁,多通过专业化医疗服务,为病患解决就诊期间出现的身心问题,保证患者就诊安全性,缓解其恐惧紧张情绪,提高遵医性及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进而减轻医患负担。王玲玲[3]针对骨科患儿推出安全管理模式,帮助患儿处理就诊期间出现的各项事宜,同时借助科学性护理模式,保证患儿治疗及康复期间身心安全,学者于研究中指出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安全护理水平,降低安全风险,减少护患纠纷,同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现实意义。姚文英等[4]建立儿科护理岗位动态管理体系,通过技能培训及人力资源调整,优化人员配置,打造高质量稳固化护理团队,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陈启蓉等[5]借助护理绩效垂直管理模式提升护士满意度。该研究以该院儿科护理管理模式为基础,结合患儿及家属需求,征求医生建议,推出安全管理模式,通过员工专业培训、素质教育及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护士日常操作;借助风险管控及监管团队提升儿科护理管理安全性;环境质量管控可清除安全风险,急救物品准备可节省急救时间,科学用药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身心的伤害,提高配合度,安全宣教可矫正患儿不良习惯,减少不顺从行为,进而整体提升儿科护理管理质量。实践发现:研究组安全事件发生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安全事件及医疗纠纷,具有较高推广前景。牟燕[6]为减少不良事件实施激励上报制度,通过建立奖惩制度,重焕护理人员工作热情,便于不同科室工作人员互相学习,进而共同改进护理工作,提升护理安全水平,促进临床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总之,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芳.安全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1):88-90.

[2]  王世梅.新形勢下医院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J].养生保健指南,2017,8(5):232.

[3]  王玲玲.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5):258-259.

[4]  姚文英,张莉,梁培荣.儿科护理岗位动态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2):1600-1602.

[5]  陈启蓉,张心梅,李佳静,等.护理绩效垂直管理模式在提高儿科护士满意度中的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6,45(34):4879-4881.

[6]  牟燕.激励上报制度对儿科心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效果研究[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7,44(1):34.

(收稿日期:2018-09-27)

猜你喜欢
安全事件医疗纠纷儿科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浅谈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
医疗纠纷病理尸检结果探讨
在举证责任倒置机制下的病案管理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