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遗”和“一带一路”视角下割绒纳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创新研究

2018-06-11 07:27仪文静
好日子(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新机遇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

仪文静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文化不断提高,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精神要求也在提高,对于传统的文化和民俗工艺有了新的了解认识,但是由于新兴文化带给现代人生活方式和审美标准的改变,传统文化工艺遭到冷落。割绒纳绣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有悠久历史和广泛民众基础的传统工艺。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手工业者逐渐被机械生产所替代,而传统割绒纳绣受到表现形式和复杂工艺的约束,不能全面而尽快的过渡到机械化生产上来。面对当下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政策带来的新机遇,割绒纳绣如何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迎合现在人的审美标准,突破传统局限性做到真正的崛起,是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割绒纳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带一路;新机遇

一、割绒纳绣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割花艺术过去主要用来制做花鞋的鞋头后来演变成了今天的制作割花鞋垫,也叫割绒鞋垫,是鲁艺中的一种手艺独特的手工制品。如今在和平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很多手工制品备受现代人的青睐,这些做工精美的割花鞋垫被当作工艺品推向了国际市场,备受外国朋友的喜爱,并且被视为艺术品。传统割花鞋垫具有机器制作所不能代替的精美。

(一)割绒纳绣的工艺和材料

本次课题研究,课题成员接触到当地的“割绒”工艺,亲手参与制作。割绒鞋垫在鲁东地区非常流行,民间广泛用之,它的特色主要是“割绒”这个工艺,制作割绒的材料十分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棉布:棉布内部一般有六层,三层棉布,三层纱布,用于制作割绒鞋垫的绣面的夹层。表面用白色的贴面布,方便在纳绣过程中图案的绘画和纳绣走针。

绣线:大部分采用彩色的棉线,质地柔软透气吸汗,脚感也颇为舒适。彩色棉线在使用前会将4~6股捻成一团,更有韧性,更加结实,非常牢固,在缝制过程中不易断线,而且蓬松度也大大提高。

夹层:由名思意,夹在两层绣面中间的布料,大部分运用感觉疏松易于扎针的布料,早期实用玉米皮,现代人们则是采用纱布,纱网等材料易于扎针缝制,纱布叠成约六层棉布厚度,这种夹层是非常不错的。

绘制花样:割绒鞋垫的花樣初期绘制在剪制成适合大小的塑料薄膜上,再用复印纸把薄膜上的花样印在鞋垫的绣面上,按照复印的图案纳绣,还可以把塑料薄膜直接用针线固定在绣面上,不用复制,直接进行缝制。

面糊:主要用于绣面的制作,俗称打纸背。在报纸上面均匀涂刷面糊。放置晾干或放在火炕上烤干。几层纸背平铺在一起,剪成鞋垫的大小,用棉布包裹。缝制在纸背上。经过这几个步骤,绣面的硬度增加,更为平坦,牢固度较当代的鞋垫更牢固。

针:针是制作割绒鞋垫最重要的工具,主要采用1-2号针,这两个针型大小粗细适用,最适宜割制鞋垫。

针锥,顶针:针锥和顶针是在缝制过程中的辅助工具。

刀片:刀片是纳绣鞋垫的最后一部用到的工具,选用锋利且薄的刀片割出的鞋垫平整,绒面高低也一致,更利与美观。

(三)“一带一路”视角下割绒纳绣发展创新的思考

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全面阐述亚洲合作政策,同时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以合作发展为理念,联系中国与周边各国的双多边贸易机制,通过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理念,共同打造经济互惠,文化互通的利益共体。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新机遇。割绒纳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应该抓住这一机遇,从新的起点出发,通过现代文化和创新手段,打造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新平台,唤起了人们对传统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二、割绒纳绣与现代时装的创新与探索

(一)割绒纳绣在现代时装中的应用

割绒纳绣这项优秀的传统手法,制作精美但过程却复杂,并未得到发扬,只是作用到简单的的生活用品,但若割绒纳绣在材料,工艺和技术手段上有所革新并运用到时装领域,使其打破传统的表现形式,发挥时尚魅力,从而更具民族特色。

使用中国传统造型元素设计,结合割绒纳绣工艺制造的时尚服装,无论从割绒纳绣工艺的发展趋势,还是现代服饰的发展趋势看,这样的结合都是可行且共赢的,符合当今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市场竞争力。将割绒纳绣或者采用割绒纳绣缝制的绣片装饰于女性着现代创意服装,怎样可以采用现代感较强的几何纹样,几何纹样与割绒纳绣穿插使用使服装现代感有所提升,同时是对割绒纳绣纹样的创新探索。

(二)割绒纳绣在日常用品中的创新

割绒纳绣在人们印象中其实是鞋垫的代名词,它的传统应用形式已经被人们习惯。优质的传统文化要想被传承并发扬,就必须打破原有的单一的用途。在保证原有的特殊风格的前提下,扩展到日常生活的领域,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绣品来被人们所接纳。另外,割绒纳绣工艺可以制作工艺品或饰品等来作为精美的礼品示人,绣品由内而外地透露着情感的因素,不论是图案设计,纳绣的过程,还是最后送人的绣品,都向人们诠释着一种独一无二的情感。这是冰冷的机器生产出的工业产品无法替代的情感享受。

割绒纳绣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手工艺,已然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民间的制作和使用已形成一种纳绣文化。给民俗产品寻找市场,以市场为依托使“割绒纳绣”的传统性得到继承,并将民间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是一个挑战的同时也是一个机遇。

三、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了解,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思路,提出适合割绒纳绣工艺发展的道路,希望通过对割绒纳绣工艺提出创新发展方向来实现工艺的传承,对传统技艺创新的应用到时装和日常生活用品当中,同时技法和色彩加以创新,这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发扬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相关市场开发,市场拓展和建设是对开展民俗文化保护和建设的一种方式,也对提高农村经济水平的一种重要方式。

猜你喜欢
新机遇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最北自贸区助力龙江扩大开放
5G赋能产业企业如何把握新机遇
新高考 新机遇 新挑战——对福建省推行新高考制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