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的书法艺术特色

2018-06-11 07:27窦颍涛
好日子(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颜真卿艺术特色书法

窦颍涛

【摘要】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他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关键词】颜真卿;书法;艺术特色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道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颜真卿的行书道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他的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这是颜氏的书学心声,亦是颜氏高悬的鹄的。这位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而在书学上鲲鹏展翅,则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继之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正如范文瀾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所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的楷书,尤其是印岁以后的楷书,已形成一种范式,后世学习者极多,甚至有“学书当学颜“的说法。

一、书学境界

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历练,大略有三。

第一境界

在五十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那末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此一阶段传世之作鲜见。如天宝元年写《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写摩崖书法禾山石壁“龙溪“二字。此时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这在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时,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领教所得,或以自己攻习所悟对答如流,使张旭深以为然。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张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笔法。

在这一时期,虽然各碑面目或有差异,但总体上说,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从《多宝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瘦长型变为方正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这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

第二境界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以及其后接二连三地被黜,使他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灵的空间;书生--斗士--统帅,立朝--外黜--立朝,生活方式频繁转换,人生体验更多,艺术体味也就更深。这些,颜真卿“一寓于书”,将前期的“颜体”反复锤炼,炼形炼神,从而神形兼备,终至成熟。可以看到,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如印印泥。笔画形成蚕头燕尾,直画则成弓弩蓄势之形。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错综方法。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耀其精神。其捺笔表现出一波三折的节奏。其直钩、平钩、斜钩,饱满取势,弯度均匀,圆劲有力。其折笔则提笔暗转,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钗股“拟之。从结体上说,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像篆隶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在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

既至此境界,颜真卿已一扫初唐以来的那种楷书风貌:前者侧,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壮;前者雅,后者直;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润色开花,后者元气淋漓。真可谓变法出新意,雄魂铸“颜体”。

第三境界

在六十五岁以后的十多年中,可以说是第三境界的历练。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此时期的作品有《元结碑》、《干禄字书》、《竹山堂联句》、《妙喜寺碑》、《颜呆卿碑》、《李玄靖碑》、《颜勤礼碑》、《马磷碑》、《颜家庙碑》、《颜氏告身》、《奉命帖》、《移蔡帖》等。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典型碑刻中,颜书在老辣中富有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在圆润丰腴中透露自己的豪迈气度。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颜真卿晚年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对生命与书艺在反省中得到悟彻,并将生命哲学与书艺哲学打通,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血泪斑驳,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栉比鳞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至此境界,其书如老枿枯林,却有浓花嫩蕊,一本怒生,万枝争发,生机盎然。

颜真卿总结唐立国以来的经验教训,建言唐德宗李适要广开言路。颜真卿不但精通儒学,而且身体力行,以尽忠孝,被后世儒者奉为修身楷模。

晁公武称其“学问文章往往杂於神仙浮屠之说,不皆合於理”。高棅在《唐诗品汇》中评道:“鲁公情欣所遇,悉综古调,颇尚格气,不事弥文。虽有一二近体,不过游戏之作,非所以系幽惊也。今集中所载不及百篇,大都守吴兴时,与皎僧、陆处士之流结思岩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旷世之情,优入三昧,殊非守平原时色相。“

二、主要作品

颜真卿传世作品以碑刻最多,楷书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行书有《争座位稿》,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其中《颜勤礼碑》比较端庄道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之一,与其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浑厚大气,乃晚年之代表作。 颜真卿著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后人辑其诗文为《颜鲁公文集》15卷。《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及《全唐文》亦收录有其作品。

三、对后世影响

颜真卿是书法史上继书圣王羲之后,又一位开一代风格的人物。其书艺精湛宏远,博大精深,对后世学书者有深远的影响。颜体风格出现以后,对后代的影响之大不言而喻,还引起书法观念的革新。范文澜说:“宋人之师颜真卿,如初唐人之师王羲之。杜甫诗‘书贵瘦硬方通神,这是颜书行世之前的旧标准;苏轼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这是颜风格行之后的新标准。”

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宋代大书法家苏轼云:“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画至吴道子,书至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纵览中国书法史,历代书家辈出,人材济济,然而能成为一代宗师的却屈指可数。魏晋时期。书圣王羲之可谓是开宗立派、领导群伦的人物。王羲之以后的历代名家也不乏人。如隋之智永。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文征明、董其昌,清代的王铎、傅山、黄道周等无不是各领风骚的一代大家。然而就总体方面来衡量,能与王羲之并驾齐驱者,只有颜真卿一人。在颜真卿之后的中晚唐及五代时期,书家们受颜体的影响比较直接和具体。他们对颜真卿的笔法和神韵比较容易把握。如晚唐的柳公权和五代的杨凝式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书家。两人都是先学颜体后成自己的风格,特别是柳公权为唐代得颜氏嫡传最有成就的书家。他的书法以瘦劲见长,自成一家,被称为“柳体”。五代之后,颜真卿的书风影响仍然延续于宋、元、明三代七百余年的历史。既使在推崇“二王”书风强盛之时.依然未能摆脱颜体书风的影响。在崇尚帖学的宋代,代表宋代尚意书风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四家”,均不同程度地受到颜真卿书风的影响和薰陶,特别是苏、黄二人极力推誉颜真卿,使颜体书风在宋代书坛确立了极高的地位。到了清代初期、颜体书风得书坛大家们的重视和提倡,尤其是董其昌、王铎、傅山等书家对颜体注入了极大的精力,加上后来的何绍基、翁同和等著名书家的推举,颜体书法的影响在当时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猜你喜欢
颜真卿艺术特色书法
颜真卿拜师
劝学诗
诗书画苑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唐.颜真卿《勤礼碑》集联
唐.颜真卿《勤礼碑》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