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额鲁特蒙古族现存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18-06-11 07:27庞爽
好日子(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蒙古族民歌

庞爽

【摘要】额鲁特民歌主要漫衍在新疆的伊犁昭苏县、尼勒克县以及塔城的额敏县,本文经过田野调查与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根据三个县中的额鲁特民歌分析其音乐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北疆额鲁特蒙古族现存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蒙古族;民歌;传承与发展

额鲁特蒙古族现存的民歌是额鲁特蒙古族牧民在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期而广泛的口头传唱和师傅与徒弟之间的口传心授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国地域辽阔,西北地区音乐的高亢嘹亮,东南地区音乐的舒展自如都印证着在不同地域下所产生的民族音乐将会与该地域的地理、习俗等生态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额鲁特蒙古族民歌的现存的生态环境

(一)自然环境

昭苏县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南部,为中亚内陆腹地的一个群山环抱的高位山间盆地。东与特克斯县接壤,南与阿克苏地区的拜城县、温宿县隔山相望,西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北与察布查尔县毗邻。县城总面积1.12万平方千米,2015年末昭苏全县总人口19.25万,有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回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俄罗斯族、塔吉克族等21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约10.665人。该县属寒温带亚干旱气候区,地势特征为西高东低,特克斯河横贯全境。属高山半湿润性草原气候,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历史上曾是汉武帝所盛赞的“腾昆仑,历天极”的天马的故乡,额鲁特人当今主要分布在昭苏县和尼勒克县,特克斯县和塔城地区也有少数分布,而本文所研究的现存民歌地区主要是在昭苏县。

(二)人文环境

昭苏县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南部,为中亚内陆腹地的一个群山环抱的高位山间盆地。东与特克斯县接壤,南与阿克苏地区的拜城县、温宿县隔山相望,西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北与察布查尔县毗邻。县城总面积1.12万平方千米,2015年末昭苏全县总人口19.25万,有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回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俄罗斯族、塔吉克族等21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约10.665人。该县属寒温带亚干旱气候区,地势特征为西高东低,特克斯河横贯全境。属高山半湿润性草原气候,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历史上曾是汉武帝所盛赞的“腾昆仑,历天极”的天马的故乡,额鲁特人当今主要分布在昭苏县和尼勒克县,特克斯县和塔城地区也有少数分布,而本文所研究的现存民歌地区主要是在昭苏县。

生活在新疆伊犁昭苏、尼勒克、额敏地区的这部分额鲁特蒙古族是在侣世纪60年代期间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所遗留下来的准噶尔余部。被安置在热河(承德)一带编为左右二翼,左翼设三旗是今天的昭苏县额鲁特人,右翼设五旗是今天的尼勒克县额鲁特人。“额鲁特”是部落的自称,在蒙古语里面是“强大”的意思。他们使用的蒙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操卫拉特方言,使用托忒文。于16世纪以前信奉萨满教,17世纪初由宗喀巴创立的黄教传入新疆地区,自此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是他们的宗教信仰。当那达慕大会等传统节日来临时,通常穿戴礼帽、蒙古袍和靴子,住着蒙古包,食用着牛羊肉、乳制品尽情欢乐。

二、北疆额鲁特蒙古族现存的民歌音乐分析

1.昭苏县额鲁特蒙古民歌

2017年7月16日,笔者在昭苏县采访了当地文化馆和5位民间艺人,经过笔者对于昭苏县长调民歌的收集,其长调民歌共有侣首,采访结束后,笔者对侣首长调进行分析,发现尼木策仁、苏萨与莫恩塔三位艺人所唱的这四首长调最为典型。笔者以第一段《特克斯平原》曲谱为例:

第一段长调为G宫民族调式主要是赞美圣佑庙为主。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的节奏以及旋律走向大致相同,在第二小、节上的最后一拍用长长的装饰音来表达出对特克斯平原的广阔,从这四小节的旋律以及他们在演唱这首长调时,使笔者联想到了一种祈福的过程,是一首赞美特克斯平原并为特克斯平原祈福的一首民歌。

笔者采访艺人巴特图木尔的过程中据说其昭苏县蒙古族“萨吾尔登”中的伴奏音乐共有12种,伴奏乐器为拖布秀尔。在每逢有重要活动时,他们就会拿起手中的拖布秀尔弹奏起来,而其余人便在拖布秀尔的伴奏音乐下跟着节奏变换着舞姿,展现出心中的愉悦,其中12种拖布秀儿的歌曲分别有着相对应的舞蹈。其曲名分别为:1.萨吾尔登2.黑走马3.巴吾尔森4.五个男人5.敲门6.羞涩眼睛的拖仑她7.燕子的翅膀8.羚羊9.水的波浪10.哈ra乐11.模仿某种鸟鸣声音

12.盲人老人

因乐谱数量庞大,仅对巴特图木尔所弹奏的“萨吾尔登”的拖布秀儿乐曲为例进行分析:

从调式上来看,这首“萨吾尔登”为G商五声民族调式,其结束音在商音上,从节奏上看以附点音符和三连音贯穿全曲,在旋律上是以“商音”、“宫音”、“羽音”、“角音”、“徵音”为骨干音,在中快速中结束全曲。

昭苏县额鲁特蒙古族的短调民歌不似长调民歌那么庄严,适应于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演唱,所以又称之为“逗乐的歌或者幽默歌”,经过笔者于相关文献资料中搜集到的昭苏县三首短调民歌(1.见到弟妹真高兴2.品品味3.布吾勒代)进行分析,以其中一首短调民歌《品品味》为例:

这是由梁树年记谱,巴德马译词的一首E羽五声民族短調。此短调为调式。从节奏型上来看,多数为十六分音符与附点音符,速度比较中缓,其音程中的进行以四、五度进行上行级进,每一小节之间为开放型进行到闭合型结束。

2.尼勒克县额鲁特蒙古民歌

在笔者搜集的尼勒克县的额鲁特蒙古民歌中,长调民歌有7首(1.珍珠般的花鸭2.小小海遛马3.在东边的山上4.在起伏荡漾的松林里5.呼和山岗6.乌拉斯台的雉鸡7.流水清清的杭盖),在笔者分析这些民歌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与之寻常蒙古长调民歌与昭苏蒙古族长调民歌在旋律进行与装饰音中的共性与个性。如谱例:

这首《流水清清的杭盖》是由梁树年记谱,付从志记词所成。从旋律上来看,这首长调的调式为C徵五声民族调式,其次这首长调不似昭苏的额鲁特长调那么节奏宽广而无迹可寻。虽然是散板,但是唱起来却又很规整,只是装饰音用的比较多,而震音等拖节奏的演唱符号用的比较少。在装饰音中以二度或者三度音程居多,在音程进行上来看,这首长调一开始以徵音贯穿全曲,在五度音程和六度音程的大跳中进行情感的抒发,又以二度音程和三度音程进行情感点缀。

拖布秀儿琴声的响起,总是让人迷醉其中忍不住而跟着跳起舞来,在13首尼勒克拖布秀儿曲(1.拜吾勒森2.哈则勒3.焦拉哈喇4.古泽勒·查汗5.阿克瑟勒6.奥鲁克铁克7.索伦萨吾尔登8.锡伯萨吾尔登9.瑟本哈布哈勒10.于顶夏11.觉伦尼顿12.顿旦艾勒台阿勒秋日13.凯日洪达格·艾勒肯策克)中,笔者经过分析与比较,发现大部分的曲调和曲名和笔者在昭苏县采风所得的拖布秀儿曲是差不多的,如《索伦萨吾尔登》等,其特点为反复片段居多,且音符较为直观,多数以附点音符与前八后十六或者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为主。如谱例:

这首拖布秀儿曲从节奏上来看,节奏型比较单一,多数以八分音符为主,速度比较欢快,为C商民族五声调式。在此乐曲中共有17小节,但是音程进行的变化很小,基本上就是在二度关系和三度关系中进行,又以反复的小节居多来重复第一小节的节奏与旋律。

尼勒克的短调,节奏欢快与幽默。其内容多数以爱情为题材。笔者搜集到尼勒克短调民歌总共为5首(1.幸福的欢聚2.好心肠3.好4.阿尔斯楞这个地方5.牵牛花儿),如谱例:

这首短调是由梁树年记谱,巴图记词而成,这首短调从速度上来看比较平缓,节奏型比较规整,此短调为C商五声民族调式。在音程进行中,以二、三度音程为主要旋律的描写。其中大跳出现在上下乐句的交替中。

3.额敏县额鲁特蒙古民歌

额敏县的额鲁特民歌并没有另外两个地方流传甚广,但听起来还是能够追寻到同根同源的轨迹。笔者搜集到额敏县的长调民歌12首(1.广阔的天地2.阿音诸格家乡3重齿的枣遛马4.乌鲁木齐的白塔5.塔拉班迪6.钉掌的枣遛马7.伊犁的夏勒拖海8.干孜嘎夏牧场9.巴得玛山梁上的盘羊10.夏拉哈德的苍鹰11.从那四个卫拉特12.明洁杭盖的路),在分析这些长调民歌时,笔者发现额敏县的长调民歌和昭苏县与尼勒克县的长调民歌在装饰音还有拖音上有所区别,如谱例:

这首长调是由梁树年记谱,赵·道尔加拉记词。此长调虽为散板,速度节奏规整上像是一首短调。此长调为B徵民族五声调式,装饰音与传统的蒙古族民歌一样用的大二度或者大小三度较多,符合长调民歌中音符多而唱词少的规律。在节奏上运用二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较多,在音程进行上多用上行纯四度和小三度,下行多用大六度和小三度。以“角”音和“徵”音贯穿全曲,并在装饰音和骨干音“2”“3”“5”“6”的基础上进行旋律发展。

拖布秀儿曲在新疆蒙古族中流传甚广,其富有颗粒感的音色和明快的节奏旋律深受蒙古人的喜爱,笔者搜集到额敏县的拖布秀儿曲共4首(1.瑟本哈布哈嘎2.郝日麦3.索伦阿克斯4.朱杜日),虽然只有四首乐曲,但是笔者经过分析与前面两个县的拖布秀儿曲的对比,发现额敏县的拖布秀儿曲中运用装饰音较多,俗话说,在个性中寻求共性。笔者也发现与其它的拖布秀儿曲同根同源的地方。如《瑟本哈布哈嘎》,其节奏型和旋律很单一。如谱例:

这首拖布秀儿曲为E商民族五声调式;主要以音符“1”“6”“1”贯穿全曲。结束音落在“商”音上,这与笔者所采风或搜集到的拖布秀儿曲是一样的特点。且和尼勒克的拖布秀儿曲《瑟本哈布哈嘎》一样,除了节奏型和调式不一样,结束音都为“商”音。

经过对于三个县的拖布秀儿曲的分析,笔者大胆猜测拖布秀儿作为马背上的乐器,其携带轻巧而便利。而在拖布秀儿曲中的节奏型以三拍子为多数,且几乎都是在一个小节中第一个音的节奏为四分音符,后几个音符为八分音符。笔者曾经在采风时看过蒙古人在拖布秀儿曲响起时,不由自主的跟着旋律跳起舞的场景。而观察到他们在跳舞时,手心是往外翻的,小臂是画一个半圆。在特殊的节奏型之中,舞蹈和音乐配合的天衣无缝。这是否在特殊的环境中,马背民族常年放牧而产生的艺术形式呢?另外一首拖布秀儿也是来自额敏县,名为《郝日麦》,与笔者平常听到与看到的音乐特点区别不大。

额敏县的短调笔者总共分析了9首(1.叢丛的树林2.金把折刀3.江格尔赞歌4.蟒缎5.可爱的心上人6.巴尔鲁克山上的云彩7.桂花树8.弹起你的拖布秀儿9.我们的祖国似花园)以其中一首《蟒缎》为例,如谱例:

这首短调的题材依然是描写男女爱情,如笔者所分析的短调民歌特点一样,节奏比较轻快,以附点音符和八分音符、十六音符节奏比较多。此短调为A徵民族五声调式,乐句比较规整。在这首短调中,装饰音用的比较少,以三度、四度的音程进行上下行的音程跳进与级进中结束全曲。

4.额鲁特现存民歌的音乐特点

笔者通过对于昭苏县额鲁特民间艺人的采访以及额敏县和尼勒克县的额鲁特民歌的搜集,在分析这些额鲁特民歌的基础上,通过笔者与民间艺人的交谈与相关文献的研读,笔者了解到:

额鲁特民歌中的长调一般是以赞颂性的歌词为题材,如歌颂英雄、长辈等,不是严肃的场合或者正规的场合是不会唱长调的。三个县的蒙古族长调强调民族五声性,主要用于F宫系统调、G宫系统调。其次强调的骨干音为“5”、“6”、“1”、“2”、“3”、“5”、“6”(此排序不是按照调式来排列)。其装饰音主要是在主音“3”“5”“6”的基础上进行大小三度和大二度的装饰。节奏上长调大多比较平缓,速度显慢,且为散板。

额鲁特民歌中的短调一般描写的是关于男女之间爱情,演唱场合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所以又称之为“逗乐的歌或者幽默歌”,其乐曲情绪活泼而充满诙谐,节奏比较规整,使得整个曲风充满乐趣。在音程进行中,以二、三度音程作为主要旋律的音程进行。其中大跳主要出现在上下乐句的交替中。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蒙古族民歌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穿花衣 唱民歌
论蒙古族长调的地区性风格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