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面罩雾化器重复使用导致院内感染的风险研究

2018-06-12 03:01张明川陈蕾李茂森舒畅石青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雾化器面罩雾化

张明川 陈蕾 李茂森 舒畅 石青

雾化治疗是指用特定的装置将分散成微小雾滴或微粒状的药物悬浮于气体中,并使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可以湿化气道,达到局部及全身治疗的目的。雾化治疗是一种起效快、全身副作用小、运用方便的治疗方式,在各科室均有广泛运用。因为各种原因,目前临床存在一次性雾化器反复使用(一个雾化器同一患者反复使用或同一雾化器消毒后反复使用)的情况,尤其在基层医院这种情况较为普遍。本文对重复使用雾化器导致院内感染风险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铜梁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6年8月1日-2017年8月1日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且行雾化治疗的患者(使用一次性氧气驱动面罩雾化器)所使用之雾化器(重庆科斯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KST-L)。患者共150例,其中男72例,女78例,平均年龄(65±6)岁,将患者分为三组,各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修订版)。以上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批准实施。

1.2 方法

1.2.1分组所有研究对象按雾化器使用时间分为3 d组、7 d组及治疗周期内(>7 d)从不更换组(简称不更换组),每组50例。

1.2.2采样每组雾化器均按不同部位采样,包括面罩周边、面罩底部、储药罐等三部位。使用绵拭子直接涂擦采样。采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取出棉拭子,先在酒精灯外焰进行烧灼后,直接在相应部位表面按一定顺序滚动式涂抹,后将棉拭子放入装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细菌培养。若有细菌生长则行药敏鉴定细菌种类及耐药情况。

1.2.3培养及药敏用采样棉签均匀涂布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置于37℃孵育箱18~24 h。若有细菌生长,挑取该细菌上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采集样品450份,细菌生长96份,污染率21.3%。其中真菌6份,革兰氏阳性球菌24份,革兰氏阳性杆菌12份,革兰氏阴性杆菌54份,其中大肠杆菌30株。各组间菌落检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各组细菌检出情况

3 讨论

雾化吸入治疗因为其简便的应用方式及确切的疗效,在临床各科均有广泛应用。它是通过特殊的装置将药物溶液、干粉或混悬液变成雾滴或微粒(直径<5 μm),并直接送达鼻咽、喉、下呼吸道等部位,使药物沉积在病灶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因为吸入的药物直接到达患处,没有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其他给药方式相比,有起效快、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少等优点。雾化吸入疗法已成为目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1-4]。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雾化器主要有喷射雾化器、超声雾化器及振动筛孔雾化器三种,常用的雾化器组成部分包括咬嘴、面罩和头罩。具体使用哪种雾化器通常根据患者年龄、是否配合以及患者喜好来决定。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哪种装置更好[5]。

由于我国患者的使用习惯,现阶段很多医疗机构中的雾化器都是由患者或患者家属自行清洁和保存。因为没有统一有效的管理,这些雾化器都存在较大细菌污染隐患[6]。雾化器重复使用除患者本身因素外,与相关法规不健全也有关系。王翠芝等[7]收集2016年1-12月5所三甲医院经过国家药监部门审核符合使用标准并投入临床使用的13种雾化吸入器的外包装及说明书信息,统计并分析产品的名称、产地、有效期、开启后使用期限等信息。入选样本中,只有63.6%的国内产品标注了开启后的确切使用时限,36.4%的样本标注模糊。两种标注方式在重复使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明确标注使用期限对于杜绝开启后重复使用及防止二次感染具有重要作用。而且研究显示89%的患者将开启后雾化吸入器重复使用,按照产品使用要求达到一次性使用的比例很低。陈修文等[8]随机抽取进行门诊雾化治疗的患儿27例,同期在该院呼吸内科住院且每日至少接受2次雾化治疗的患儿30例,比较不同部位、不同使用时间、不同分组雾化器的细菌菌落数。结果发现雾化吸入治疗的第1天、第2天,以及≥3 d门诊患儿雾化器不同部位均报告有大量的细菌菌落数,其中以雾化器面罩内壁污染最重。对住院患儿雾化器的研究结果显示,由家属自行清洁保存的雾化器都存在严重污染,其中面罩内壁、储药杯内壁污染最为严重,空气导管接口的污染程度较轻。

有研究表明院内感染病例中约有35%是因为器械和设备的质量不过关所造成,而氧驱动雾化吸入器的清洁度(残留)、无菌或者微生物限度又与氧驱动雾化吸入器的清洗、包装、灭菌质量直接相关。在医疗操作过程中,氧气驱动雾化器因为与患者的唾液、血液等直接接触,可能被各种致病微生物污染,同时氧驱动雾化吸入器的腔隙和管道结构复杂,对其进行灭菌和消毒比较难以实现[9]。刘秋云等[10]评价专人专用口含式雾化吸入器的喷雾器及口含器采用不同方法消毒处理的效果,结果显示对口含式雾化器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消毒清洗方法其效果不同,其中喷雾部位经清水冲洗3 min与使用健之素消毒溶液浸泡30 min消毒处理效果相同,而口含器部位对清水冲洗消毒效果低于浸泡消毒效果。结果认为对雾化器的不同部位应采用不同的消毒清洗方法,以减少自身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的可能。

大部分雾化器因为是一次性设计,其包装一旦打开即存在被致病菌污染的风险。雾化器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其面罩和管道可被细菌污染,这些细菌可形成细菌性气溶胶直接到达下呼吸道而造成肺炎。研究显示,临床上实施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相关预防措施时,经环节分析发现雾化器用毕处理具有一定风险,保存缺乏规范性及消毒不严等增加了管路系统污染概率。有研究认为VAP发生与雾化治疗有关,陈斌等将对照组雾化器集中消毒,试验组采取固定雾化器方式消毒,比较两组VAP发生率、消化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发现试验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雾化器管理可有效降低 VAP发生率[11-12]。

本研究共采样450份,污染率21.3%,污染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各组菌落检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雾化器使用时间越长,由雾化器导致院内感染的风险越大,越不易清洗的部位越容易被细菌污染。本研究菌落检出数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入组之雾化器全部由患者自行保管有关。根据以往研究显示,雾化器使用后不能随意搁置,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规定,在清洁消毒处理晾干后应该放置于铺有无菌治疗巾的治疗盘内保存[6]。

以上研究表明,一次性氧气驱动面罩雾化器在使用中容易被细菌污染,重复使用有导致院内感染发生的潜在风险,应在使用中引起重视。

猜你喜欢
雾化器面罩雾化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雾化器结构参数对循环流化床锅炉SNCR脱硝性能影响研究
理想面罩
振动筛网雾化器与压力射流雾化器在雾化时间和雾化后残余量中的差异研究
微网雾化器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自动变光焊接面罩的使用和保养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