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家庭因素对幼儿人格教育的影响及家庭环境改善策略

2018-06-13 10:41甘玮曦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家庭因素家庭环境改善策略

甘玮曦

【摘要】家庭因素作为影响幼儿的关键因素,对幼儿的人格教育具有导向性作用。幼儿人格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一方面是父母基因组成的遗传因素,这是先天性因素无法改变,另一方面是后天成长环境因素,为幼儿人格形成打下基础。主要对后天因素中的家庭环境进行探讨,分析家庭因素对幼儿人格教育的影响,同时针对影响方面制定出有关家庭环境改善策略,以期帮助幼儿养成健全人格。

【关键词】家庭因素 幼儿人格教育 家庭环境 改善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幼儿人格教育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幼儿从出生到进入幼儿园这一阶段是家庭因素影响幼儿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发挥出家庭教育的价值能够帮助幼儿从小树立健全人格。幼儿人格是在成长过程中与他人的交往接触中简单行为语言开始的,从交际双方与社会作用进行自我内化过程中形成的。而这一影响过程萌芽阶段是在家庭环境中构建的,而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不融洽的父母关系都是形成幼儿人格扭曲的关键因素。因此,遵循幼儿人格教育的初始形成规律,就要营造出健康的家庭环境,帮助幼儿父母学习更多的育儿知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良好家庭教育对于幼儿人格形成的重要意义

首先,言行举止是一个人思想修养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反映出内在人格的外化形式,也是社会体系和道德规范对健全人格的界定标准。往往表象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幼儿的人格评价,我们从家庭教育中发展早期幼儿接受教育的好坏会影响到以后的人格。父母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育者,是早期幼儿思想启蒙的跟随者,子啊潜移默化中幼儿看到父母的行为会无意识模仿,父母创设出良好的家庭环境会有助于幼儿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时健全完善人格内涵,如果一味对幼儿单纯的心灵中放射错误非定义,那么从长远发展角度看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和人格教育。

其次,幼儿先天的模仿功能是由生理规律决定的,一旦养成不良习惯就会很难改变,在思想萌芽阶段幼儿会对世界产生好奇心,对所有的事物都感到新鲜,但是大多错误的不良习惯都是从家庭中熏陶出来的。对于多数家长说,他们没有意识到幼儿的不良习惯和自身有莫大关系,他们的不良言行举止都会对幼儿产生不利影响,只有正确良好的家庭教育才会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善幼儿先天沿袭父母的缺陷性格,在父母创设的良好家庭教育中形成坚强的品格。

最后,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意志人格。家庭因素中独有的爱充斥着整个幼儿成长阶段,只有这种家庭环境才会为幼儿人格提供充足的积极动力。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意志薄弱的中小学生在幼儿时期没有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欠缺对幼儿解决挫折困难的训练,在幼儿磕到或者摔倒后都会立马询问情况,没有教会幼儿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长此以往,幼儿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只要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都会首先向父母求救,自己没能形成有效的思考方法。父母对于事情的处理办法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造成影响,真实情况是,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正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情犹豫不决或者拖泥带水的观点情绪影响到幼儿自身人格的构建,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会对幼儿人格的形成产生积极意义。

二、影响幼儿人格教育的家庭因素

1.强制型

强制型的父母往往限制幼儿活动的自由,不尊重幼兒的个人想法,一切以自我认知为中心,家庭环境往往是压抑、沉闷的氛围。幼儿阶段在专制独裁下成长,没能形成主观判断事物的能力,患有选择困难症,容易依赖别人做出选择。这种情况在幼儿成长后会养成焦虑、自卑、怯懦的幼儿性格,对于以后的人生产生不利影响。

2.溺爱型

溺爱型的父母对幼儿要求有求必应,满足幼儿任何无理的要求,为幼儿办好任何事务。对于幼儿的错误行为不能及时纠正,甚至会过多夸奖赞美幼儿微小的举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幼儿会养成娇蛮、任性的性格,过于重视自己行为带来的利益,自私自利,没有为他人付出、考虑的意识,很多情况下会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做出让自己受益或者舒服的事情。

3.民主型

民主性的父母会在幼儿的成长阶段尊重孩子成长个性,对于年龄特点中呈现出的适时性格会进行引导、纠正,制定出合理的幼儿教育计划,并且考虑到幼儿的个性特点和爱好兴趣开展活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幼儿会养成谦逊、礼貌、诚实、独立自主的性格特征。只有民主型的幼儿成长家庭环境才是符合幼儿生理规律的家庭教育类型。

4.忽视型

忽视型的父母最大特点是缺少对幼儿成长的关注,对于幼儿任何微小的进步没有做出及时反馈、评价,造成幼儿在青春期叛逆。很多是由于父母工作忙而由长辈养育幼儿长大,父母长期没有陪伴幼儿长大,接触时间少。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幼儿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形成自私蛮横、固执的不良性格。

二、家庭环境改善策略

为帮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实施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意义深远。对此家长首先要学习关于心理学、教育学及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幼儿,帮助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制定一些家庭环境改善策略。

1.加强社会化教育

幼儿人格教育的过程实质是幼儿逐渐社会化的过程。只有家长认识到家庭环境影响幼儿人格教育形成的因素,才能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健康幼儿成长经常处于三维交叉的关系网络中,对于接触人群往往是横向发展,需要同龄伙伴的交往才能进行社会化教育,因此家长不可局限于幼儿一直在家庭中,幼儿需要一定的社会交往活动。幼儿在亲情血缘中的横向社会网和在同龄小伙伴中的纵向社交网共同形成幼儿面向社会的生活圈,只有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才能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全,不至于在以后生活中形成某一链条关系的缺失,最终造成人格的不完善和不健全。因此,加强社会化教育是幼儿时期必要的程序之一,也是幼儿在未来更好适应社会所做出的有效策略,没有在幼儿时期接受社会化教育,难以很好地融入于社会的交往中。

2.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做好幼儿人格榜样

幼儿从小就呈现出超强的模仿能力,会根据成人的言行举止来实施自己的行为活动。幼儿能够清楚感受到父母之间的关系、情绪,因此父母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互之间做到和谐交流,声音平缓柔和,尊重、照顾长辈,尽量避免使用尖锐的语言来影响到幼儿成长,尊重幼儿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充足的时间陪伴幼儿长大。幼儿在有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未来也会将自己的爱传播给更多的人。溺爱型、忽视型和强制型都不是养成幼儿健全人格的最好家庭环境,只有民主性环境下成长的幼儿才能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父母不仅要努力为幼儿创造出更好的生活条件,在工作疲劳后面对幼儿可能耐心欠缺,但面对幼儿消极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只有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家庭环境才是幼儿所需要的,这种民主型家庭环境才是幼儿人格教育的最佳示范。

3.适度开展逆境教育

随着社会文明发展,现在的幼儿成长在和平有爱的社会大环境中,甚少遇到波折和困难,父母长辈的照顾也越来越细致周到。这种情况会养成幼儿没有对挫折的应对能力,从长远角度考虑,父母可以适度在家庭教育中开展逆境教育。具体是指在正确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幼儿创设出假想的困难场景,以此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或者思考能力。国外对逆境教育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而我国对幼儿教育可适度开展逆境教育,以提高未来遭遇挫折的应对能力,养成坚强、乐观、永不言弃的性格。逆境教育是现阶段多数家长比较提倡的幼儿教育类型,是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困难来激发出幼儿对事情的处理应对措施,教会幼儿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困难,有利于幼儿走入社会后独立处理问题。溺爱型家庭环境是逆境教育的相反对立面,一味溺爱幼儿会削弱幼儿的独立能力,所以放手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穿自己的衣服、自己吃饭,等等。

4.培养幼儿自尊心,增强幼儿自信心

自信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做事情的动力、态度和行为。只有乐观的幼儿才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追求方向,并且在做的行为中自我感觉良好,不会自我轻视。反而言之,缺乏自信心的幼儿思想消极,认为自己这个做不好,那个不能做,呈现出被动、孤独和抑郁的性格,长此以往会影响到幼儿的成长。父母对于幼儿的内心世界要学会尊重,并且多多運用积极的话语来鼓励幼儿做出的行为,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不能因为幼儿年龄下,就否定幼儿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随意斥责幼儿或者是嘲笑幼儿。成人往往喜欢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幼儿身上,运用命令或者是指责的语气来评判幼儿的活动,这些都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和人格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家庭作为幼儿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对于幼儿人格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父母对幼儿的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等因素都会产生影响,并且反映到幼儿未来的社会交往、生活行为等方面中。因此,父母要营造出和谐的家庭环境,以身作则,对幼儿未来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胡晓红.影响幼儿性格的家庭因素及其培养策略探究[J].都市家教,2015,(11) :198.

[2]王静.性格缺陷幼儿的家庭因素和教育策略[J].考试周刊,2012,(81) :189.

[3]张静漪.浅谈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2012,(03) :121.

[4]朱梅.浅析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0,(19) :232.

[5]杨若涵.家庭教育对幼儿人格发展影响的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01) :75.

[6]郑妍.浅谈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及改善策略[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2) :62.

[7]张庭辉.家庭教养环境与幼儿人格形成和发展关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

[8]方文艳.构建新型家园关系 促进幼儿良好人格品质的培养[J].上海教育科研,2008,(04) :77.

猜你喜欢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改善策略
关于高校行政管理现状的思考与研究
受教师欢迎的幼儿家庭因素研究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多子女家庭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影响个案研究
不幸的家庭,曲折的成长
家庭环境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与辅导策略
关于家庭因素对五年制高职学生道德情感影响的调研
关于家庭因素对于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影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