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河流域”棉区变迁分析的棉花生产发展研究

2018-06-14 01:01白岩王桂峰董文全周勇李雪朱怀艳尚怀国
中国棉花 2018年5期
关键词:棉区山东省棉花

白岩 ,王桂峰 ,董文全 ,周勇 ,李雪 ,朱怀艳 ,尚怀国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125;2.山东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济南250000;3.夏津县农业局,山东夏津253200)

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以及国家棉花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2012年以后我国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本文合称“两河流域”棉区)棉花价格下跌,植棉面积逐年下滑。以山东省夏津县为例,该县自2012年开始棉花面积以每年6 660 hm2的速率下降,2015年棉田面积为1.39万hm2,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史最低面积,依赖棉花生产发展的纺织业、植物油加工业及其他相关产业受到极大影响。2017年,棉花被纳入我国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但相比粮食作物,目前我国棉花生产机械化发展不平衡、质量效益不充分。因此,笔者以“两河流域”棉区为例,深入剖析其棉花生产变迁成因,提出我国棉花产业发展思路。

1 “两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历史概况

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自古以来是我国传统优势棉区,植棉历史悠久,拥有一大批以纺织为主体的特色产业集群,具有代表性。以夏津县为例[1],夏津种植棉花始自元朝,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棉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人均棉田面积0.14 hm2。清乾隆年间直至民国期间,棉花仍为当地主要农作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70%,当时即有“银夏津”之说。1947年夏津县植棉2.4万hm2,总产皮棉5 700 t,主要由农民分散种植,所产棉花大部分作为商品销售。20世纪50年代“两河流域”棉花面积和总产比例均为91.7%,60年代为93%、93.6%,70年代为 93.8%、95.8%,80年代为95.7%、94.8,90年代87.7%、82.5%。进入21世纪,“两河流域”棉田面积在徘徊后下滑,近几年棉田面积占全国比例不足50%,总产占全国的比例在30%左右。

2 “两河流域”棉花生产变迁原因分析

2016年,我国 “两河流域”棉花种植面积为152.62万hm2[2],相比2011年的335.18 hm2下降了182.56 hm2[3],降幅达54.5%;全国棉花生产格局也已从“三足鼎立”逐步转变为新疆为主,内地为辅,其原因值得深入剖析。

2.1 国际因素

2.1.1全球棉花产存量增加。我国棉花生产下滑,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全球棉花产存量增长的影响。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1986年全球皮棉总产量为1 521.84万t,2014年达到2 615.67万t,增长71.88%;2012年至 2015年棉花库存量由1 522.70万t增加到2 169.90万t,增幅达42.5%。

2.1.2世界棉花对我国的冲击。1986年我国原棉进口皮棉量为64.16万t,占世界总出口量的13.67%,到2006年我国原棉进口量已突破400万t,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4.03%(表1)。2013我国原棉进口量已达443.69万t,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6.10%。棉花大量进口不仅对我国棉花贸易市场造成影响,更致使国产棉库存压力增大。

表1 世界棉花出口量及对我国出口情况

2.1.3世界纺织服装市场疲软。受长期经济疲软拖累,2016年美国纺织服装行业实际销售额为674亿美元,同比下降3.05%;日本纺织服装市场需求低迷,2016年服装产品销售额为106.01亿美元,同比下降4.14%,纺织产品销售额为112.22亿美元,同比下降1.86%;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运行总体呈平稳趋降态势,重点产品产量、销量增速均下滑,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总额同比增速持续下降。

2.2 国内因素

2.2.1库存量增大。近年来,我国棉花库存压力较大,2006―2016年(2008年数据暂缺)的10年间我国棉花库存量直线上升,尤其是2012年及其以后,库存量由2011年期初70万t增加到2012年期初的615万 t,2014年突破1 000万 t,达到 1 202.6万t,2016 年期初库存量为 1 105 万 t(图 1)。

2.2.2粮棉比价降低。以山东省夏津县为例,1996―2015年20年间粮棉比价从11.1下降到1.2。与粮食相比,棉花比较效益显著降低(表2)[4-6]。

图1 2006-2016年中国棉花库存量

表2 山东省夏津县粮棉价格对比

2.2.3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业人口不断流入城市。1984年夏津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5.5%,31年后,2015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3.1%,下降了接近一半,而棉花面积也由1984年3.46万hm2下滑到2015年1.83万hm2(表3)[4-7]。这说明当前棉花费工费时的问题相比从前要更加突出,大力发展棉花机械化生产迫在眉睫。

2.2.4替代品开发应用快速。随着全球化学纤维生产进一步向中国转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化学纤维生产国,化学纤维产量占据全球总量的60%以上。2006年中国化学纤维产量为2 025.47万t,2015年中国化学纤维产量为4 737万t,10年间中国化学纤维产量翻了一番多。化学纤维产品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棉花在纺织工业上的作用。

2.3 棉花自身因素

2.3.1国内棉花生产品质差于国外。我国棉花与澳棉、美棉相比,“三丝”问题比较普遍,人为混级加工问题比较突出,棉花纤维强力低。我国大多数棉花的断裂比强度在28 cN·tex-1以下;而澳棉、印度棉和部分美棉的断裂比强度在31 cN·tex-1以上;我国细绒棉纤维长度大多集中在28 mm左右,不能满足纺高支棉纱的需要,而国外细绒棉纤维长度可选择性强,涵盖23~38 mm。

2.3.2人工成本高于粮食作物。据2016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统计,棉花每667m2人工成本为1170.71元,分别比小麦、水稻、玉米高出879.31元、744.09元、772.31元[8]。究其原因是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远落后于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农民“弃棉从粮”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此。

3 我国棉花生产发展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笔者围绕我国棉花生产人工成本高、原棉品质低、国际竞争力弱等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表3 夏津县人口情况与棉花面积

表4 2006―2015年中国化学纤维产量及增长率

3.1 以棉花订单生产模式探索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机制

棉花订单生产模式即农业部提出的用棉企业提出用棉标准,新型主体组织统一生产,科研单位提升原棉品质,加工企业订制加工皮棉的棉花生产组织新模式。

政府部门组织开展棉花订单产业生产模式,负责顶层设计,对参与项目实施的纺织加工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企业等给予政策资金支持。纺织加工企业作为该模式的实行主体,不仅要提出用棉标准,还应制定相应承担方案,依托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标准化生产,签订棉花购销合同,按照优质优价兑付。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按照纺织企业的要求,对基地内棉花生产实行统一管理,保证棉花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严格控制三丝,为用棉企业提供纤维品质高、一致性好的原棉。

3.2 以多种形式补贴政策保障棉农生产收入

目前,全球各棉花主产国对棉花补贴政策虽然都与价格有关,但实质上都是为了保障棉花种植者的收益。我国可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在生产性贷款、高品质棉竞争补助、累计收入保障计划等方面出台相关补贴政策,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生产,保证棉花市场正常运行。补贴政策应主要集中在棉花生产环节,整合目标价格补贴等财政资金着重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提高棉花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提高我国棉花国际竞争力。

3.3 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原棉品质提升

我国皮棉与国外高品质皮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一定差距。其原因,一是生产成本高,二是原棉一致性低。要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托农民合作社、农场大户、农业企业等购买服务,不仅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通过流转土地规模生产,保证标准化生产,控制“三丝”混入,显著改善加工皮棉的颜色、纤维长度、含杂率等品质指标。

3.4 以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促进生产方式转变

通过多年跟踪调研了解到,我国大面积生产上的棉花品质多处于中档,纤维长度≥29.0 mm、断裂比强度≥29 cN·tex-1、马克隆值在 3.5~4.2 的高端原棉供应很难保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联合国内外大学、科研单位,引入现代农业技术进入国家重要农产品(棉花)保护区,集成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产技术模式,为国家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保驾护航,根本上推动我国棉花生产方式转变。

3.5 以产业科技创新提升棉花质量效益

新时代农业生产要求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绿色发展”。全国科研单位应紧紧围绕这个总要求,通过高品质棉品种攻关、全程机械化植棉关键技术突破、机采棉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提升(合称“双品提升”)、简化栽培途径与机理研究、免地膜栽培技术攻关等进行系统性、实用性科技创新,蹄疾步稳地提升我国棉花品质,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最终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1]夏津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夏津县志(1986—2009)[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1.……(白岩,等)基于“两河流域”棉区变迁分析的棉花生产发展研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6年中国农业统计资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1年中国农业统计资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4]山东省夏津县统计局.1996年夏津统计年鉴[M].夏津:山东省夏津县统计局,1997.[J].

[5]山东省夏津县统计局.2006年夏津统计年鉴[M].夏津:山东省夏津县统计局,2007.

[6]山东省夏津县统计局.2015年夏津统计年鉴[M].夏津:山东省夏津县统计局,2016.

[7]付晓波.夏津县棉花志[M].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8.

[8]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

猜你喜欢
棉区山东省棉花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棉花是花吗?
南疆棉区4种化学打顶剂应用效果的研究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2020 年新疆棉花生长气象条件分析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棉花
美国农业部公布各产区2018年度棉花产量情况
山东省即墨市
河北棉区战略东移稳棉增粮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