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型水库坝体渗流原因及防渗方案设计

2018-06-14 05:42张玉仁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8年5期
关键词:泄洪洞坝体渗流

张玉仁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00)

1 工程概况

近年来,水库坝体稳定性不足、坝体渗漏、泄洪能力不达标等[1]这一系列问题,若不及时地进行有效处理,有可能酝酿成溃坝等重大事故[2]。以泾河中山峡谷水库为研究对象,对该水库的基本地质和工程情况通过注水、压水渗透等一些试验进行研究,并针对性地列出了四种坝体加固的常用方案,结合该水库坝体周围的地质具体条件对方案进行了对比,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为区域发展战略提供水利保障。泾河中山峡谷水库区域地质复杂,包括褶皱、断层、不良物理地质等现象,稳定性较差。水库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雨量486mm,且不均匀,集中在7~9月,占据了全年雨量的61%~66%,并且大多以洪水和暴雨为主。而地下水以孔隙水和基层岩的裂隙水为主。根据当地气象站1980~2015年记录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9℃,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24℃,多年平均蒸发量1440mm。年蒸发量及其分配比,如图1所示。多年平均降雨量485mm,以近三年的统计作为依据,如图2所示。

图1 年蒸发量及分配比

图2 年平均降雨量

2 水库坝体渗流分析

水库透水主要有两种[3- 4]:(1)地层的砂卵石和颗粒石分布都不匀,造成渗透的系数增大,导致了细颗粒向下面的粗空隙移动,上游渗透系数变得更大,水流的损失反而减小,下游的部位就承受更大的水头压力,流土发生造成破坏。(2)下游分布着黏土薄层,流网位势高,细沙层和黏性土发生渗流。两种接触面接触时,产生了接触性流土。

目前坝体渗流的分析评估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渗流有限元法[5],选择代表性的断面计算求解:

(1)

(2)

式中,t—坝后水深;H1—上游的水深;m—放坡系数;K—渗透系数;q1和q2—下游、坝体渗流量。

坝体浸润线的方程为[6]:

X=K(H12-Y2)/2q

(3)

绘制流网图,计算出渗透的坡降:

J=ΔH/L

(4)

式中,L—渗流的途径长度;ΔH—上下游的水头差;J—渗透坡降。

经实地勘察表明,坝后与坝体下游的泄洪洞出口的渗漏,通过分析其最主要原因包括:(1)存在着厚度7m左右的松散堆积物分布在坝体表层,下伏基岩分别为砂质泥岩和千峰群砂岩,不容易发生风化,岩体强风化厚度为6~16m,由于断层影响,导致结构面不够完整,所以渗透性特强。(2)坝体的坡度较陡,达到41~46°,机器施工难以实施,因此深入坝体的帷幕灌浆长度太短,仅为19m并且原来的坝轴线在0+172~0+124m段没有进行灌浆的操作。(3)原来在0+174~0+219m段处的坝轴线灌浆较差,没有实质性的堵塞,产生渗流通道,而在1515m以上的高程是中等的透水层,1505~1515m是较弱的透水层。

3 防渗方案设计

3.1 坝体加固方案选择

坝体加固的主要方案目前有以下几种[7- 8]:

(1)固结灌浆

固结灌浆主要是用来提高坝体地基的整体性,同时提高了岩石的整体力学指标[4]。帷幕灌浆是一种常用防渗手段,可以降低地层的透水性。帷幕灌浆是采用特种固化水泥灌浆并且布置三排浆孔,相对来说固结灌浆为大面积布孔,孔不深,压力较小。帷幕灌浆在检查指标方面主要是透水率,而固结灌浆主要方面是声波,以变形模量和压水为辅助。

(2)高压喷射灌浆

可用于砂砾石基和土基,也适用于坝体加固,一般具有混合喷、旋喷和摆喷等几种工艺。根据浆液的高压存在而形成喷射的高速流束,从而达成大幅度提高坝体的防渗能力[5]。

(3)土工膜防渗处理结合黏土斜墙填筑措施

国内外,用到的防渗薄膜主要是高分子化学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主要优势包括:①轻巧,使用简单,便于施工;②土工布由于自身性质的存在,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土体的抗变形和抗拉扯能力,从而改善土体结构以增强坝体的稳定性[6];③具备高透水性,在土水的重大压力下能够继续保持透水性,有效阻截沙土的同时保持回流,承担起了渗透膜的用处;④将聚集在一处的强力有效地分散并传递到别处,防止土体被破坏。

(4)回填防渗墙并进行帷幕灌浆

在坝体的松散地基处造孔,并灌注水泥、黏土,构筑成防渗透建筑,也称为地下连续墙,整面墙是由一个槽段和多个连续墙段建成的。而处在坝体顶部的墙体连接墙体两端和岸上或岸边的底板,从而彻底阻断了地下水,能够大幅度降低渗透量,起到防护坝体渗透的作用。

施工区滑坡体的下部,由于前部岩体的破裂,边坡比较陡峭,而且在前面的施工中,公路路基边坡和输水洞出口的边坡存在不合理开挖,滑塌越来越严重,逐渐形成了一个101~131m的严重滑塌体,状态特别松散,边坡的角度是23°,边坡的稳定系数φ取值24时Kc值为1,处于比较平衡的状态,需对其采取治理措施。结合水库坝体周围的地质具体条件,采用固结灌浆的方案。坝体的右岸破碎程度比较严重,完整性不好,需要对16~31m的岩体进行彻底的处理,滑坡体的下部也要采取固结灌浆的操作,进而保证大坝在施工后安全有效的运行,挖除掉坝顶11m左右的心墙以及砂砾石,坝顶的高度也要下降至1515m,以保证最大程度地降低内部坝体的浸润线。另外,在大坝上游坝坡的平台处,桩号0+131~0+231m内浇筑钢筋抗滑桩。再布置32与直径2.11m的抗滑桩在平台坡脚,中心距离分别为5.11m,顶部要与地平线持平,底部深入3.5m,抗滑桩的深度大约在36~46m。

3.2 渗流方案选择

图3 特种黏土和普通水泥浆液的压强对比

图4 特种黏土流变曲线

图5 特种黏土塑性强度

通过对该库区地质情况的实际勘察后,为了对坝体进行防渗处理,降低浸润线的高度,通过对各种加固方案的考虑,建议在0+170~0+250m桩号的坝段进行喷射高压防渗墙。孔距3m,墙厚0.4m,深度60~72m,不但能够有效缓解渗流问题,还能防止冲刷力破坏坝体,另外,固结灌浆技术使用了特种黏性土。同时在坝段0+009~0+090m处采取防护措施,也掺入较稳定的悬浊性特种黏土,其优于水泥和泥土浆液等。特种浆液和普通浆液的对比优势如图3~图5所示,可以看出该特种黏土防渗固化浆液与其他满足条件的材料相比,长时间保持流动性、均匀分散性、触变性等,并且较低的含水率实现了加固技术的突破。

3.3 泄洪洞和溢流堰设计

泄洪洞位于坝体左岸,由泄水渠和隧洞组成,进出口都建有控制室,灌浆的石护坡组成出口的边坡。表层为混凝土,上游为砾岩、砂岩,下游为最厚的三叠系砾岩,而砾石以石英岩和石灰岩为主,最大的粒径有26cm。隧洞的围岩以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紫红色、青灰色砾岩为主,同样呈现巨厚状,总体属于五类围岩。

泄洪洞水力通过隧洞的有压泄流能力计算[9]:

(5)

式中,hp—断面水流平均势能;T0—隧洞底部的高度差与上游水头流速的和,一般T0=T;ω—隧洞的断面面积;μ—流量的系数。

泄洪洞和溢流堰的泄流能力如图6所示。

图6 泄洪洞和溢流堰的泄流量

而溢流堰的水力通过堰流的公式求得[10]:

(6)

式中,θc—侧收缩系数;n—闸孔孔数;m—自由溢流的流量系数;H0—行进流速水头的堰前水头;b—每孔净宽。

其中坝底高程与洪峰流量关系如图7所示,下坝址水位-库容曲线与下坝址水位-库面曲线,分别如图8、图9所示。

图7 坝底高程-洪峰流量关系曲线

图8 水位-库容曲线

图9 水位-库面曲线

对泄洪洞出口和进口进行改建,重建岸塔式结构检修闸室,采用固结灌浆及内衬钢板进行加固,内衬钢板厚度0.01m,灌浆孔梅花形布置。在下游新坝轴线位置浇筑3孔溢洪堰,底宽30m,总长32m,高28m,堰型为WES堰。泄洪槽原衬砌彻底拆除,右侧山体进行喷锚支护,高程降低1m进行扩挖。

3.4 坝体的基本处理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中的要求,在边坡上的砂砾石和松散的堆积物开挖范围是1∶0.7~1∶0.55,较高的边坡在开挖的时候遵循原则,每挖15m就设置2m的马道。同时清除覆盖层,而其他建筑物处在比较弱的风化岩上。主要的建筑物坐落在基础岩体上,并且该位置体型较大,在泄洪洞的进出口、溢流段、泄槽填方处采用固结灌浆,以提高基础岩体的完整性和承载能力,深度灌浆6m,每排的孔距2.4m。根据坝肩渗漏和水位基础高的问题,采取了灌浆防渗的操作来处理坝后的坝肩和左坝肩的轴线,两个坝肩需进行平洞灌浆,而按照水头的0.8m来考虑洞长,各自按长度55m。平洞灌浆采取城门洞类型,洞底部高1515m,洞的宽度为3.55m,浇筑0.5m厚的钢筋混凝土,灌浆深度在较弱的透水层以下3m左右,孔的深度为3~64m,以单排方式布置,孔的距离为3m。

4 结论

以泾河中山峡谷水库为对象,对该水库的基本地质和工程情况进行注水、压水渗透等试验,证明了该坝体的填筑不够均匀,坝体质量比较差,坝基和坝体的防渗性能不好。结合该水库坝体周围的地质具体条件对方案进行了对比,最终采用了固结灌浆的方案,以确保大坝可以在施工及以后安全运行,将坝顶11m范围的心墙全部挖掉,坝顶降低到1515m,浸润线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降低,该工程明显有效。并且固结灌浆采用了特种的黏土防渗技术,具有优于普通水泥浆液等很多良好性能,对于其他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徐继红. 贴坡排水加高对水库坝体渗流与稳定的影响研究[J]. 水利技术监督, 2016(05): 102- 103.

[2] 王禹. 某水库坝体防渗加固方案比选及施工质量控制[J]. 内蒙古水利, 2017(06): 54- 55.

[3] 李梁, 周伟, 刘杏红, 等. 基于参数反演与耦合作用的高堆石坝垫层对坝体渗流影响仿真[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5, 48(01): 39- 44, 53.

[4] 刘钊, 柴军瑞, 陈兴周, 等. 库水位骤降时坝体渗流场及坝坡稳定性分析[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11, 27(04): 466- 470.

[5] 李桂华, 刘湘涛, 张世尧. 贤江水库坝体防渗方案论证[J]. 湖南水利水电, 2007(06): 1- 3.

[6] 吕远坤. 水库大坝渗流稳定分析及加固设计[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5(12): 99- 100.

[7] 金生, 耿艳芬, 王志力. 利用饱和-非饱和渗流模型计算坝体自由面渗流[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4(01): 110- 113.

[8] 吴瀚. 渗透系数对坝下涵管周围渗流场影响研究[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7(02): 78- 81.

[9] 韦峰. 大田水库碾压式土石坝坝体防渗方案设计[J]. 红水河, 2017, 36(04): 30- 33.

[10] 田伟. 加格斯台水库大坝初期蓄水监测资料分析[J]. 水利技术监督, 2014(03): 16- 18.

猜你喜欢
泄洪洞坝体渗流
土石坝坝体失稳破坏降水阈值的确定方法
周宁县滴水岩水库大坝坝体防渗加固处理
长河坝左岸地下厂房渗流场研究及防渗优化
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深孔泄洪洞进水塔动力分析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浅谈涔天河泄洪洞洞内抗冲磨混凝土的质量管理
简析涔天河泄洪洞在Ⅴ类围岩情况下的进洞施工方法
水库砌石拱坝安全复核及坝体补强加固防渗处理
东武仕水库泄洪洞水下封堵施工方案
考虑Hansbo渗流的砂井地基径向固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