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优教”下的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

2018-06-16 06:07石培荣
关键词:教育均衡

石培荣

摘 要:在城乡一体化、区域均衡、学有优教等背景下,我们吴江区的几所学校组建了学校发展共同体,力图优化学校合作方式,组团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我们共同体的宗旨是:统一指导思想、拓展工作思路,依据工作重点采取对应措施,以互联网+为依托,寻找新的教育合作点。

关键词:学有优教;教育均衡;学校发展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09-2

在区局组织领导下,我校作为牵头学校,联合我们吴江区其它几所初中学校组成了发展共同体,组团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同体建立以来,我们围绕学校管理建设主题,不断深化各项交流与合作,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学校内涵,促进了区域学校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

一、校长论坛统一指导思想

在城乡一体化、区域均衡、有教优教、转型管理和“六力”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共同体学校,不定期开展校长论坛活动,每次活动围绕学校管理的一个具体方面进行讨论,比如学校发展、用权与用人、人事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等。每次活动结束形成文字材料,共同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通过“突出转型创意管理,突出六力实施整合”来实施教科研一体化,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探索教科研融合策略。加强校本课程管理,开展校本教研创意活动,突出文化建设,形成各校办学特色。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索精致化管理,深化有效教学,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综合考量,多样评价,朝着“学生快乐地学和教师幸福地教”的方向努力。

二、主题沙龙拓展工作思路

学校管理的优劣,教师最有发言权。根据各校的实际办学情况和存在的具体差异,我们开展了共同体学校骨干教师主题沙龙活动,确立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三个方向,以具体问题为内容,激发教师内在的变革动力、开放的心态和合作的精神,促进教师主动发展、整体发展、持续发展。我们期望依托这一团体建设活动,在促进每个成员学校发展的同时,带动区域内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依据工作重点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1.构建优质发展的基本框架

在“同质促进,异质互补,文化融合”的发展愿景下,我们还探索学校共同体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和机制,重点是基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项目研究,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提升共同体学校整体教育质量。为此,各校撰写修改了《农村初中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各个学校发展的特色主题和建设方案。比如,我校确定了以科技特色为核心的创意教育主题特色。

2.開展教科研主题沙龙活动

在每个学期初,我们召集共同体学校的区级骨干教师和校主课题组成员会议,开展六力背景下主课题价值融入课堂教学的主题沙龙活动。我们结合苏派教育家朱永新教授的六度课堂理念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交流研讨,寻找特色建设、教科研等活动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办法,激励教师注重课题核心价值和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围绕六力探索教科研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3.探索联片教研和基地建设

我们以英语学科基地建设和综合实践的联片主题教研活动为契机,以点带面,为课堂教学联合展示提供平台、积累经验。我们还由学科带头人引领,通过课堂教学指导、课堂教学示范给青年教师以帮助,充分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整体提高共同体学校的教学水平。我们还召集六校教师共同商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学习。我们通过同题异构、课例研究、课堂观察等方法,让参加活动的教师获得实际的教研经验,真正做到“以学论教”和“以研促教”,也为别的学科联片教研活动提供了范例。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我们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共同体改革发展的目标之一,把张力课堂作为研究的对象。我们鼓励教师研究课堂的启发性、针对性、创造性和有效性,树立以生为本、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提高共同体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优化共同体学校的教育水平,提升各学校的管理效能。

4.开展课堂教学联合展示活动

我们以吴江区“有效课堂主题研究节”为阵地,以学校共同体为单位,开展课堂教学联合展示活动。我们拟定由我校牵头制定方案,兄弟学校共同商定主题和课型,确定学科和教师,统筹安排时间和地点,联袂举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我们推出的展示课涵盖了各学科,参加展示的教师来自共同体内所有学校,中年骨干教师和青年普通教师都有参与。活动主题有以学论教、低耗高效课堂和创意课堂等。我们组织每次活动都邀请区教研室部分学科教研员、共同体学校的领导、专家和一线教师一起听课、评课。同时,我们还开展学科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实现全体教师的参与。

这些活动促进了教研范式的转型,推动了教研与科研的深度融合,提高了教研活动质量,提升了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研究的主体意识,为扎实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推动学校课改深化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案例。

5.促进教师交流和发展

每学期,我们在共同体学校之间,利用名师名校效应,开展交流培训,互相取长补短。如,我校每学期初邀请兄弟学校的名师或名校长,来我校做讲座传授经验,内容涉及师德师风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师专业成长等多个方面。

四、通过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寻找新的合作点

我们共同体学校已经走过了5年,在学校管理主题建设方面积累了很多共同发展的经验。未来,我们将思考和探索互联网+教育的学校共同体发展新思路。

1.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特色合作

我校计划实施以科技教育特色为引导,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整合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社团活动,逐步向课堂教学和德育衍生,最终实现“创意教育”特色转型。我们计划通过共同体的网站建设,把几所学校的网站互通;把每个学校的特色课程向各兄弟学校的师生展示,把几所学校开展的学生社团活动内容让大家共享。

2.开展互联网+背景下共同体学校的微研究

我们几所学校,语数外等学科教师比较多,可以在组长的组织下开展活动,但是,音乐、美术、科技、信息等学科,有的一个学校才一位教师,不利于活动的开展,为此,我们计划通过建立共同体学校教师的QQ群、微信群开展网络教研活动,这样就可以跨越时空,开展适时教研。

3.建立互联网+背景下一师一优课平台

我们将通过苏州大市网络建立共同体学校网站,建设一师一优课平台,让各校骨干教师上传课件、教案、作业和课堂实录,满足共同体学校师生的需求。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课题研究交流,课例研究、课堂观察、主题沙龙、联片教研等活动。我们将在新背景下积极探索农村初中优教发展的道路。

4.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建设

一师一优课是对所有教师提出的要求。我们设想利用学校共同体平台,把A课和AA课教师和学科名师的力量集中起来,针对学科任务和学生学习,通过微课制作、修改、上传到互联网,使所有的学生受益。同时,我们还设想通过实践构建共同体学校张力课堂新模式,打造一批有效课堂,推出一批优秀教师,营造深入研究,开发有效课堂的良好氛围。

我们共同体学校都是农村初中,随着苏南农村经济不断发展,这里的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与日俱增,经济越是发展,这种渴望越是迫切。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初中教育质量对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基于这样的思考,近几年,学校共同体建设将把农村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提出“以人为本促均衡,特色建设创新意”的发展思路,不断摸索农村初中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层次。

猜你喜欢
教育均衡
教师交流轮岗制实施困境管窥
让教师流动不“被动”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交流政策的理论价值与现实困境
改善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现状的思考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的质性策略探寻
强抓学校管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教育均衡发展大环境下的高中语文“平等”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