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018-06-17 11:16徐海霞颜雪琴
无线互联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物联网人才培养

徐海霞 颜雪琴

摘 要: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文章分析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研究内容和方向,结合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过程,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定位,研究并制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

物联网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备受各界重视,并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使得物联网成为各家高校争相申请的一个新专业,物联网专业建设更成为各个高等院校研究内容。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自2014年申报物联网应用技术以来,积极对该专业进行建设,进行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优化教学课程设置,逐步完善物联网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

1 专业背景

2015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政策指导下,新疆的经济建设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新疆地处欧亚大陆的地理中心位置,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新疆是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核心区。这条经济带的经济发展与建设中,物联网行业将迎来发展高峰期,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将进一步增强。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于新疆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基于立足兵团、服务兵团、服务产业发展的原则,在国家经济政策指导下,在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匮乏[1]。

学院现己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等多个相关专业,学院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较好,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有多年的办学历史,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学内容上始终围绕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进行课程改革,实习和实训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流程,切实注重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

2015年6月,学院与中兴通信集团完成“教育部一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ICT行业创新基地项目校企融合计划》项目联合建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作为该项目的主干专业,学院与中兴通信专家团队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发教材、共建实践教学平台、联合教学、联合开发教学资源库、提供就业支持。

2专业研究内容

现在公认的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物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相关知识的交叉学科,该专业要求综合运用传感技术、网络传输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具有物联网系统概念,注重应用物联网技术服务于生产技术、工程管理、经营第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适应战略性新兴的物联网,要求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类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物联网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与技能;具备本专业必需的物联网的设计、开发、维护、管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职业核心竞争能力。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在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阶段,物联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人才培养势在必行。在物联网产业链中对人才的需求分为多个方向及层次,根据学院所处地理位置及环境,以及高职学生特点,主要瞄准物联网的应用层面,重点定位智能化农业服务[2]。

3 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3.1培养目标

通过深入调研与研讨,明确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物联网产业链的系统集成、运营服务领域,归纳出了面向的物联网工程项目技术员、物联网系统管理员、物联网应用系统管理员等3个核心职业岗位,以及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最终确定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与科学素养,面向物联网产业,服务区域与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扎实的物联网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能力,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具备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与施工管理、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应用平台设计与开发、物联网维护与管理、物联网设备营销与技术支持等职业能力和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2就业面向

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产业、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工作。毕业生从业的职业岗位(群)的情况如表1所示。

3.3课程设置

由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综合多学科的新兴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后期还需要具体实际教学中,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的设置。根据学生市场面向、学院师资、前期专业基础、校企合作情况,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程四大类。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方针的指引下,学院的客观条件决定,物联网专业课程基本上在现有较成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基础上,增加物联网相关核心专业课程,考虑学院计算机技术基础和网络技术较好,在课程设置中面向物联网应用层面,专业课程开设Java程序设计技术、网络数据库应用、单片机应用技术等专业选修课程,课程开设面向智能化农业服务的有:“农业信息化技术及应用”“物联网产品营销与服务”“物联网控制技术”“物联网有限传输技术”等限定选修课程[3]。

实践环节被嵌套在专业必修和限定选修课中,主要实践环节为:计算机基本技能实训,通信与组网实训,物联网网络管理与维护实训,智慧农业蔬菜大棚的远程控制实训。

素质拓展课程同样被嵌套作为专业必修课程中,主要开设职业素养、专业规划、职业定位与发展、创新创业实践、求职能力提升训练等,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4 教学进程与方案安排

4.1教学时间分配

学院的人才培养按照“2+1”培养模式,主要是其中2年时间在学校进行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一年时间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践。由于学院和中兴通信集团的校企融合计划,在校的两年内,中兴通信集团的教师团队和学院教师组成混编教师团队,对学生的进行授课,在企业一年时间,主要在中兴通信集团进行顶岗实践,在这培养3年的过程中,校企共同参与教学,专业方向性明确,岗位实践性强,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校企合作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较为理想的模式。

4.2專业必修课程和限定选修课程安排

在制定教学进度计划时,考虑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核心课程能够无缝对接,使得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进一步深造,除学分制规定外,专业课程中设置网络数据库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Linux系统应用等基础课程,设置RFID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及应用、物联网产品营销与服务等具有地方特色专业核心课程。考虑多方面因素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总课时为2 868,其中理论课时1 030,实践课时l 838,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64.Og%,课程设置并实施后,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在新疆、兵团内技能大赛均取较好成绩。

5结语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结合区域地方政治、经济发展现状,制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是办好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前提条件。此外,物联网专业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也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重要因素,人才培养方案并不是恒定不变的,伴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还要结合学院的办学优势,在今后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中还要突出行业特色,这样培养出的毕业生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和具有更宽的就业面。

[参考文献]

[1l薛建彬,马维俊.基于创新的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 21):26-28

[2]徐小龙,鲁蔚锋,杨庚.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119-124

[3]谢秋丽,黄刚.基于物联网人才培养与教学实践的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3):46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物联网人才培养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常用外加剂应用技术
新型水稻除草剂丙嗪嘧磺隆及其应用技术探讨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