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详查成果及其应用研究

2018-06-17 10:48马贺雨李春
科学与技术 2018年23期

马贺雨 李春

摘要: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工作是由国土资源部下达,要求各省统一实施,以市、县为单位进行的一项全国性工程。要求对全国生产、在建和关闭矿山进行统一调查,本次以某市为例,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土地损毁进行了现状评估,将矿山分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区、预防区和治理区三类。本次工作形成的矿山档案和相关数据库为后期矿山治理提供了依据;对全市因矿山形成的地质灾害进行了一遍系统的梳理;综合矿山治理现状,提出了适宜本地区的矿山恢复治理模式;本次详查成果实测了1:2000比例尺的矿山地形图,为后期矿山治理设计打下了基础。本次工作对切实转变矿山开采现状、促进矿山生态环境向好转变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成果应用

引言

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矿产事业也得了一定的发展,丰富的矿产资源,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矿山开采的同时,矿山的地质环境,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全球呼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如何恢复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则显得格外重要,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为此,在开采矿山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以采用具有针对性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以降低环境污染程度,避免出现地质灾害,并且在治理过程中不断地吸取教训和积累经验,从而真正地实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目标。

1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

(1)废水污染、矿山开采破坏。矿山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大型矿山以及中型矿山数量接近一万座,数量庞大,合理有效的开采将极大的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开采过程中,经常会占用一系列的土地资源,比如说工厂房屋、工业场地等。另一方面,在开采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废弃的固体材料,并且难以分解和处理,还会出现废水污染等,对环境造成相应的破坏。废水主要的来源是矿坑里的排水、矿产经雨水冲刷产生的废水以及其他的生活、生产、工作废水。(2)地质灾害频发。我国矿山在开采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地质灾害,特别是那种露天的矿场。常发的地质灾害有泥石流、地面坍塌、山体滑坡等地質灾害。一旦出现上述的地质灾害,会造成相应的建筑坍塌、造成道路毁坏、对当地的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矿山开采生成的废弃固体等,也会加重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废弃固体会造成当地塌方灾害、泥石流灾害以及大气污染等灾害,特别是一些小规模的矿场中,此类情况更容易发生。

2成果的应用

2.1详查成果在矿山管理方面的应用

本次调查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该数据库为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详查数据库的一部分,根据相关规定,后期所有矿山治理基金项目均由数据库内调取,这是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基础资料。将全市待治理矿山和生产矿山情况做了系统的梳理,后期矿山治理可根据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不同,地质灾害易发性高地考虑优先恢复治理。

2.2详查成果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

某市主要地质灾害为地面塌陷、崩塌、滑坡、地面沉降等,除某主城区岩溶地面塌陷为地下水开采引发以外,其余地质灾害均为矿山开采导致的。本次详查对全市因矿山详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共发现全市12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与地质灾害排查数据一致,部分隐患点具备了核销条件,部分隐患点有加剧的趋势。为及时发现隐患,为后期建立长效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依据。

2.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的创新

为了响应全球环境保护的号召,尤其是当前国家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十分重视,使得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现阶段,所采用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综合整治模式。这一治理模式,能够从整体上,兼顾所有的潜在问题,来做相应的处理,以避免矿山存在地质灾害危险。也就是指在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时,先对矿山的内在隐患进行处理,再进行绿化工作,循序渐进地恢复矿山的生态环境。第二种,土地治理模式。这一治理模式,可以用在一些位置比较好,交通比较便利,然后矿山资源基本都被开采完的矿山中。对于这类型的矿山,可以新增一些平缓的道路,或是将土地填平,以避免矿地地面过于凹凸。第三种,生态恢复模式。在使用这一模式之前,要先对矿山的特征进行分析,若所要治理的矿山,具有矿洞表面积小、地质灾害影响小这些特征,则可以采用生态恢复治理模式。在利用其自然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绿化措施,从而使其生态环境重燃生机。第四种,自然恢复模式。自然恢复模式,并不同于生态恢复模式,这种治理模式主要应用于开采规模较小的矿山。在停止开采的时候,尽可能地保护其原有的生态资源,远离居住地,使其自然恢复。

2.4详查成果在矿山工程治理方面的应用

在总结借鉴某市及周边地区以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详细调查,现就某市需治理的关闭矿山实际情况,按地质环境问题特征、损毁现状、环境位置、规划用途等具体情况提出相应治理模式。露采矿山治理模式主要分为工程消险、点缀覆绿、土地整治、应景改造、景观再造、地质遗迹、自然恢复和综合整治等8种主要治理模式;地下矿山治理模式主要分为土地复垦、生态修复、建设再利用、浅水种植养殖和综合利用等5种主要治理模式。

2.5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经验积累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不仅需要创新模式,采用针对性的措施,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比如说方案设计、村民沟通等。这就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首先,在设计治理方案的时候,先要做好实地考察工作,相关的治理专家要亲自前往矿山地区,去勘查地质环境状况,然后根据矿山的周围环境,来科学规划治理方案,避免一些重要地区的建设,以防止在之后的治理过程中,发生较大的治理设计变化,从而增加恢复治理投入成本;其次,要加强与矿山地区周围村民的交流与沟通,所实施的治理计划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确保治理计划的可行性,并让村民们参与到治理工作中。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对村民们进行一定的补偿,以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6资源毁坏情况的监测

矿山开矿工程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资源毁坏监测,不单单能够提升监测工程的精确度,还能最大程度的扩大相应的监测范围。遥感技术与以往的监测和调查手段相比较而言,具有很大的优势,它具有高分辨率的特征,这种特征能够清晰的分别和判断出毁坏资源的位置以及空间。遥感技术还能够敏感的捕捉到空间中的辐射热量,不同的物质释放出的辐射热量是不同的,在开展矿山工程时,要充分的利用遥感技术,如果没有监测到相应的辐射热度,那么继续开采可能会产生资源浪费,略有不甚,还可能会出现工作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

结语

本次矿山地质环境详查工作是一次“摸家底”式工作,是首次开展全市范围内所有矿山的一次清查工作,基本查明了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地质环境问题、土地利用现状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及土地复垦综合治理建议,建立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为后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何芳,徐友宁,乔冈,陈华清,刘瑞平.中国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特征[J].地质通报,2012,31(Z1):476-485.

[2]尤孝才.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问题与保护对策探讨[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2(04):23-27.

[3]徐友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J].地质通报,2008(08):1235-1244.

(作者单位:嵩县前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