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员的知识结构及其完善(1)

2018-06-18 10:00赵爱军
好日子(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完善

赵爱军

摘 要:档案作为一种历史记载和依据,长久以来,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一种考核依据和证明身份的方式——档案,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档案事业的建设也已被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档案法》的实施使档案管理有法可依。加强档案馆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可以使档案管理更合理、更完善。

关键词:档案馆员;知识结构;完善

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档案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档案的内容成分、载体形式,还是档案的管理方法、利用方式,都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档案工作来说,这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更是档案和档案管理活动的革命。这要求档案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而且要具有熟练驾驭现代高新技术的能力;不仅要继续扮演好历史事实的维护者、“社会记忆”的保护神的传统角色,而且要尽快适应档案文件的监督者的新角色;要求他们不仅能处理好原有的工作内容,更要有能力处理新出现的事件和突发事件。

1 档案是历史最真实的维护者

档案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伴生物,是人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它不是事后编写或随意收集来的,因而它在印证历史事实、纠正史籍讹误方面有着其他资料无法比拟的权威性。在储备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所有文献中,档案的形式最繁多,内容最丰富。档案常常具有以下特征:

1.1 社會的广泛性。档案劳动是由国家规划和组织协调的,是有组织的、广泛的社会化生产;劳动对象档案来自整个社会,劳动的成果服务于整个社会。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是档案社会属性的重要来源和体现。

1.2 知识的综合性。档案包含着人们的各种知识和正反经验,同时也包含着不同阶级的意识形态。要对档案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和鉴定,需要多学科的文化知识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同时,档案涉及极广,人文、地理、天象、人类的实践等都是档案的内容。从自然到社会,从文化到物质,从昨天到明天,一切的一切都赋予了档案包容万象、传承古今的综合内涵。

历史的继承性。我国有悠久的档案工作历史,有一套档案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一系列的档案工作成果。档案工作者要连续不断地服务于整个社会,就必须在前人劳动的基础上有所继承、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连续性,以适应新的需求。同时,档案工作者也需要把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传承下去,以供后来的同行们学习和借鉴。这就赋予了档案工作承上启下、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特性。

探索的艰苦性。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每天都在产生档案。随着馆藏量的增多,每个工作人员对档案内容的继承和借鉴需要深入了解,并要进行有目的的记忆,才能提高这种人工脑力检索的能力。同时他们长期埋头于“故纸堆”做整理等基础工作,是“枯燥”和“乏味”的,从而使这种劳动带有探索的艰苦性。

从档案劳动的以上特征可以看出,档案劳动需要消耗劳动者一定的体力和大量的脑力,属复杂劳动的范畴。档案劳动表现为对前人创造的经验和知识(技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转移使之系统化、实用化的复杂劳动过程。

2 对完善档案馆员知识结构的几点想法

2.1 制定规划,立足长远。人才问题必须作为档案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考虑,应有长远目标,制定系统的、全面的人才培养与引进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并根据档案馆事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该计划,以保证档案馆在当今网络环境下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2.2 结合当前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契机,按需设岗,人尽其才。目前国家人事部门已做出决定,要在全国130万个事业单位、涉及3000万在职人员中采用聘用制,实行按需设岗,根据人员素质安排具体岗位,择优聘用。档案馆的服务工作要靠各部门的协作协调和全面配合才能完成,馆员专业结构中,有档案专业、非档案专业以及少数没有大学学历的人员,不同岗位对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也不同。为此,应针对具体岗位、具体馆员提出不同目标要求,按需设岗,择优上岗,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3 改善知识结构应该有层次有侧重。网络时代要求档案馆员应有分工地向专深方面发展,以满足深层次服务的需要。档案馆员的知识结构包括整体知识结构和个人知识结构,它的调整、改变应不断进行、终身进行。作为整体而言,确实应有渊博的知识,这样才能全面满足利用者的不同需要。但作为个体馆员则不能按这样的要求去培训,这既做不到,也是不必要的。档案馆工作有所分工,培训应从实际出发。只有结合具体岗位要求,与工作实践挂钩,才能达到所确立的目标。

2.4 改善档案馆员知识结构应立足现有人员的培养提高。早几年,各馆纷纷引进人才,这确实是提高馆员素质、改善队伍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高素质人才的思想观念、创新意识、业务水平会对一个馆的工作带来重大影响。但是不能把引进人才作为提高档案馆员素质、改善知识结构的唯一途径,引进毕竟是有限的,只有立足于提高现有档案馆员的综合素质,才是档案馆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2.5 档案馆员通过多种途径继续教育完善知识结构

2.5.1 在职学习和脱产学习。根据不同文化层次馆员的需求,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送他们参加高校的正规教育、成人考试、自学考试,接受大专、本科以及更高学历的教育。学习方式可采取自学和进修。

2.5.2 参加学术科研活动。参加学术、科研活动是提高馆员科研水平和学习水平的重要途径。要鼓励馆员承担科研课题,开展业务研究,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探索,以专著、论文、调研报告等书面形式反映其研究成果,并在综合性、专题性学术研讨会上交流。这样能使馆员的专业视野不断扩大,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进一步得到升华。

2.5.3 岗位培训。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方式,教育内容具有补缺性和拓宽性,侧重于实践性和提高性。其做法是不定期聘请馆内外资深专家讲课,举办各岗位的业务竞赛、召开业务研讨会等等。

2.5.4 轮岗培训。档案馆各部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定期进行岗位轮岗,这是培养当今时代一专多能的档案馆员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除了以上途径外,档案馆员还应当在学习、工作中多留心、多观察、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还可以开展同事之间、馆际之间、馆内、馆外等多方面的交流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档案馆员素质决非短时间内便可奏效,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实行终身教育,才是完善档案馆员知识结构的必由之路。

3 结束语

在当前档案馆信息技术快速变化发展的今天,对档案馆员知识结构的调整是顺应时代的需要,馆员的专业化、知识化、信息技能等还需进一步深化,才能使馆员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为图档案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扬.基于SWOT分析法对高校档案馆员“职业高原”现象原因及对策的探析[J].机电兵船档案,2017(04):55-57.

[2]王婉桐.网络媒体中综合档案馆公众形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完善
智能时代的知识图景:人工智能引发知识观重塑
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知识结构及其评价
完善干部正向激励机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资本项目开放与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的探讨
完善企业制度管理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的知识结构与课堂优化设计
“简单的运动”学习指导
怎样建造你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