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猜想见微知著

2018-06-21 03:29孔双玉
初中生世界 2018年23期
关键词:奇数等腰三角直角三角形

孔双玉

归纳猜想型问题也是规律探索型问题,主要有“数、式、图形”等类型,对同学们的观察、归纳、分析及推理能力要求较高,经常以选择、填空、压轴题的形式出现.我们常用的解析模式是“特殊—一般—特殊”,这也是人类认识新生事物的一般规律.归纳猜想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习初中数学知识所必备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一.下面让我们一起在相关问题的解析中,感受“归纳猜想”的魅力.

一、归纳数式的变化规律

例1 观察下列等式:

第1层 1+2=3

第2层 4+5+6=7+8

第3层 9+10+11+12=13+14+15

第4层 16+17+18+19+20=21+22+23+24

……

在上述数字宝塔中,从上往下数,数字2016在第 层.

【分析】本题的塔状数式规律看似明显,同学们往往抓不住观察的“要点”,而两端数据的规律发现,则是本题的突破口,不同视角的观察、归纳、猜想,也成就了数学的趣味性.

解:由观察可知:

1=12;4=22;9=32;16=42;…

经计算,易知442<2016<452

所以2016在第44层.

【点评】数学源于自然,在貌似平常的自然现象中蕴含的数学规律,能让我们感受到数学的奇妙与魅力,这也是中考命题的源泉.

例2 把所有正奇数从小到大排列,并按如下规律分组:(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现有等式Am=(i,j)表示正奇数m是第i组第j个数(从左往右数),如A7=(2,3),则A2015=( ).

A.(31,50)B.(32,47)

C.(33,46)D.(34,42)

【分析】本题考查同学们对于数据的次序及个数的准确认知.我们首先要认清数据在数轴上的数点表示,而且要对等差数列求和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并能够准确应用.

解:令2n-1=2015,解得n=1008,

经计算,易知 312<1008<322,所以1008-312=47.

综上可知,A2015=(32,47).

【点评】要想准确快速地解决此类问题,必需有意识地培养数学思维的层次性,从数点和数列求和的不同视角审视问题,积累等差数列相关的性质、运算技巧,同时为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归纳图形的变化规律

例3 如图1,已知直角三角形ACB,AC=3,BC=4,过直角顶点C作CA1⊥AB,垂足为A1,再过 A1作 A1C1⊥BC,垂足为 C1;过 C1作 C1A2⊥AB,垂足为 A2,再过 A2作 A2C2⊥BC,垂足为C2……这样一直作下去,得到一组线段:CA1,A1C1,C1A2……则第10条线段A5C5= .

图1

【分析】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是中考数学考查的重点,尤其像这种垂直线段的迭代关系,一定要着眼于抓住变化中的“不变量”,加以归纳、运用.

在Rt△AA1C中,易知A1C=3sinA,

【点评】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的灵活运用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在迭代规律的应用中,要及时观察归纳数据规律,并加以合理的猜想运用,这会让我们体会到数学的简约之美、应用之美.

例4 如图2,对面积为1的△ABC逐次进行以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BC、CA 至点 A1、B1、C1,得到 A1B=2AB,B1C=2BC,C1A=2CA.顺次连接 A1、B1、C1,得到△A1B1C1,记其面积为S1;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A1B1、B1C1、C1A1至 点 A2、B2、C2,使 得 A2B1=2A1B1,B2C1=2B1C1,C2A1=2C1A1,顺次连接 A2、B2、C2,得到△A2B2C2,记其面积为S2……按此规律继续下去,可得到△A5B5C5,则其面积S5=_____.

图2

【分析】本题考查同学们的观察发现能力,以及对于三角形面积比例问题的敏锐性.易错点在于,误认为是三角形的相似变化,实则不然,需要运用辅助线分割处理,才能归纳出迭代操作中面积的变化规律.

解:连接A1C,

由A1B=2AB,B1C=2BC,C1A=2CA,

【点评】迭代操作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每一次操作后图形变化规律的发现、归纳;同时,平面几何问题的解决也往往需要辅助线的帮助.

三.归纳坐标的变化规律

例5点B(11,y1)、B(22,y2)、…、B(nn,yn)(n是正整数)依次为一次函数y=x+图像上的点,如图4,已知点A(1x1,0)、A(2x2,0)、…、A(nxn,0)(n是正整数)依次为x轴正半轴上的点,已知x1=a(0<a<1),△A1B1A2、△A2B2A3、△A3B3A4、…、△AnBnAn+1分别是以B1、B2、B3、…、Bn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图4

(1)写出B2、Bn两点的坐标.

(2)求x2、x(3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分析图形中各等腰三角形底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写出你认为成立的两个结论.

(3)当a(0<a<1)变化时,在上述所有的等腰三角形中,是否存在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相应的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初等函数的应用及观察、归纳、分析论证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奇数位置、偶数位置上等腰三角形底边长规律的发现,是解析问题的突破口.

解:(1)因为点 B2,Bn在直线 y=x+上,且横坐标分别为2,n,

(2)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及数轴上两点间距离的概念,易知:

x2=1+(1-a)=2-a,

x3=2+[2-(2-a)]=2+a.

结论 1:顶点为 B1,B3,B5…这些奇数位置上的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长都等于2-2a;

结论 2:顶点为 B2,B4,B6…这些偶数位置上的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长都等于2a;

结论3:每相邻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底边之和都等于常数2.

(3)设第n个等腰三角形恰好是直角三角形,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等于高yn的2倍.

由(2)知:①当n为奇数时,有

综上所述,存在等腰直角三角形.当a=时,第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当a=时,第二个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当a=时,第三个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评】面对函数情境中坐标的变化,问题解决的关键点在于等腰三角形底边长度规律的归纳、猜想及应用,其次才是n范围的限定求值.

猜你喜欢
奇数等腰三角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奇数凑20
奇数与偶数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联手解中考题
抓住数的特点求解
奇偶性 问题
一个基本模型的运用
直角三角形初步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