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判断 再说理考思想 重素养

2018-06-21 03:29蔡际红
初中生世界 2018年23期
关键词:过点反比例等式

蔡际红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一种判断推理题,这种题型的特征是先对所给题目环境进行阅读判断,然后说理分析.

例1 阅读下列解题过程:已知a、b、c是△ABC的三边,且满足a2c2-b2c2=a4-b4,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a2c2-b2c2=a4-b4,①

∴c2(a2-b2)=(a2+b2)(a2-b2),②

∴c2=a2+b2,③

∴△ABC是直角三角形.

问:(1)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该步的代号为 .

(2)错误的原因为 .

(3)本题的正确结论为 .

【分析】等式两边同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依然成立.第③步等式两边同除以代数式a2-b2,而它的值可为0,故出错.

解:(1)第③步出现错误;

(2)代数式a2-b2的值可能为0;

(3)∵a2c2-b2c2=a4-b4,

∴c2(a2-b2)=(a2+b2)(a2-b2),

∴(a2-b2)(c2-a2-b2)=0,

∴a2-b2=0或c2-a2-b2=0.

∴a=b或c2=a2+b2.

所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点评】利用等式的性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成立的条件.遇见此类问题时要分类讨论,防止出错.

例2 (2016·衡阳)如图1,已知A,B是反比例函数y=(k>0,x>0)图像上的两点,BC∥x轴,交y轴于点C,动点P从坐标原点O出发,沿O→A→B→C(图中“→”所示路线)匀速运动,终点为C,过P作PM⊥x轴,垂足为M.设三角形OMP的面积为S,P点运动时间为t,则S关于t的函数图像大致为( ).

图1

【分析】结合点P的运动,将点P的运动路线分成O→A、A→B、B→C三段位置来进行分析,三角形OMP面积的计算方式不同,通过函数变化的特点分析出面积变化的趋势,从而得到答案.

解:设∠AOM=α,点P运动的速度为a,

②当点P从A运动到B时,由反比例函数性质可知△OPM的面积为k,保持不变;

③当点P从B运动到C过程中,OM的长在减少,△OPM的高与在B点时相同,故本段图像应该为一次函数的图像.故选A.

【点评】本题是运动变化中图形的面积问题.考查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对函数概念的考查较深刻,对函数的性质考查入木三分.

例3 (1)探究新知:如图2,已知△ABC与△ABD的面积相等,试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图2

(2)结论应用:

①如图3,点M、N在反比例函数y=k>0,x>0)的图像上,过点M作ME⊥y轴,过点N作NF⊥x轴,垂足分别为E、F.MN∥EF成立吗?为什么?

图3

图4

【分析】分别过点C,D,作CG⊥AB,DH⊥AB,垂足为G,H,根据CG∥DH,得到△ABC与△ABD同底,而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因而CG=DH,可以证明四边形CGHD为矩形,AB∥CD.判断MN与EF是否平行,根据(1)中的结论转化为证明S△EFM=S△EFN即可.

解:(1)分别过点C,D,作CG⊥AB,DH⊥AB,垂足为G,H,则∠CGA=∠DHB=90°.

图5

∴CG∥DH.

∵△ABC与△ABD的面积相等,

∴CG=DH.

∴四边形CGHD为平行四边形.

∴AB∥CD.

(2)①证明:连接MF,NE,如图6.设点M的坐标为(x1,y1),点N的坐标为(x2,y2).

图6

∵点M,N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像上,∴x·1y1=x·2y2=k.

②证明:连接FM、EN、MN,如图7.同(2)可证MN∥EF,同法可证GH∥MN,故EF∥GH.

【点评】这是一个几何问题,考查推理与判断.第一问是整个问题的基础,其方法和结论对后面的解题具有提示与引领示范作用,是后面类比研究的灵魂.第二问中,位置不同了,需借助等量代换,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相同,面积相等—三角形等高—平行四边形,其数学本质是反比例函数中变化中的不变性质xy=k.

图7

例4 (2017·徐州改编)已知二次函数y=x2-4的图像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C的半径为 5,P为⊙C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P,使得△PBC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8

【分析】先求出B、C两点的坐标;再按∠P为直角或∠C为直角进行讨论.

解:在y=x2-4中,令y=0,则x1=3,x2=-3,令x=0,则y=-4,∴B(3,0),C(0,-4).

①当PB与⊙相切时,即∠BPC为直角时,P点位置有2个,如图9,分别为P1,P2,连接BC,

∵OB=3,OC=4,∴BC=5,

∵CP2⊥BP2,CP2= 5 ,∴BP2=25 ,过P2作P2E⊥x轴于E,P2F⊥y轴于F,

则△CP2F∽△BP2E,且相似比为1∶2.

设P2F=a,则P2E=2a,CF=2a-4,

(2a-4)2+a2=( 5 )2,

图9

同理求得P(1-1,-2).

②当BC⊥PC时,即∠BCP为直角时,P点位置也有2个,如图10,分别为P3,P4,过P4作PH⊥y轴于H,则△BOC∽△CHP,CH=,

44P4H=.

图10

【点评】当PB与⊙相切、BC⊥PC时,△PBC均为直角三角形,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得到结论.判断靠知,说理靠识,是为知识.

猜你喜欢
过点反比例等式
上期《〈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参考答案
《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
2020年本刊原创题(二)
反比例函数相关的隐含结论及其应用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巧用点的坐标解决反比例问题
智力冲关·奇怪的等式
一个等式的应用
数学(二)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