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也要接地气

2018-06-21 17:51彭佳景
湖南教育·A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常德市师德师优秀教师

彭佳景

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无论是承担起历史使命,还是肩负起时代重任,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师德是教育之基、教育之魂。本刊本期刊发的通讯《清风拂沅澧———常德市师德师风建设纪实》,为新时代如何搞好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一个好样本。

毋庸置疑,师德建设既属于职业道德,更属于社会公德。师德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职业道德,在于师德关乎祖国未来和民族复兴。所以,师德建设不是简单制定若干行为规范,而是激发教师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和负责,教师对自我的约束和反省,属于“道”而非“器”或“技”。这就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需要春风化雨的改变。近年来,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措施,并且一直在不断深化和细化,常德也不例外。除了制定、印发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各种文件、规定外,还建立健全了网上投诉举报平台和监督举报电话,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这些制度,都是在为师德建设立规矩、画红线。难能可贵的是,常德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是停留在一味地上传下达红头文件,而是重视师德建设的实踐导向,倡导“知行合一”,倡导师德践行,让师德建设在广大一线教师中“生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为广大教师不为物欲所惑、不为名利所累、不为风向所乱的师德自觉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不少人看来,师德师风建设有点虚,好像是一个空洞的思想外壳。也有人认为,上好课就是最大的师德。正是这些片面的理解和认识,导致师德师风建设有时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创新师德师风建设的方式,优化师德考核激励机制,让师德建设在基层“接地气,聚人气”。常德市的做法各地都有,只是力度更大、效果更佳而已。比如,常德市设立的“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出10名左右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每人给予10万元奖励,这在全省颇为少见。优秀教师不是花瓶,是师德资源。所以,常德及时把本地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请进校园,让他们与一线教师“零距离”接触,释放其先进事迹的感染力,进而激发基层教师的师德共鸣。除此之外,常德把师德建设与日常的教育生活深度融合。比如,定期组织开展关爱贫困生、志愿服务、义务支教、“万名教师大家访”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师德建设从纸上走向现实,给教师搭建广阔的师德实践平台,增强师德建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好地锤炼和提升师德素养。

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教师如果觉得仓廪不实、衣食不足,连基本的安全需要、尊重的需要都没有满足,谈师德师风建设无疑是空中楼阁。因此,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是师德师风建设落地的最根本出路之一。在保障教师权益、激发教师崇德修身自觉性方面,常德市各级党委、政府认识到位、措施过硬,营造了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的良好环境;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努力做教师的“娘家人”、贴心人,设身处地为教师着想,千方百计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不遗余力地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真正做到了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这一系列实招,激发了广大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广大教师以主人翁精神自觉捍卫职业尊严、珍惜教师声誉、提升师德境界。

当前,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师德建设同样存在着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抓住问题要害,聚焦管理顽疾,实施破解之策,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搞好接地气的师德师风建设,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猜你喜欢
常德市师德师优秀教师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安排部署中小学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工作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优秀教师辞职终究是教育损失
湖南省优秀教师“三笔”书法比赛参赛作品展示(十三)
夏铭作品
湖南省优秀教师“三笔”书法比赛参赛作品展示(三)
常德市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澧县举行
江西:优秀教师省内5A、4A级景区可免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