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困境破解探析

2018-06-21 11:24李淑华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

摘 要:发展文化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困境的深入调查和系统分析,明确指出投资方和地方政府在投资环境、利益格局、发展理念方面存在的差异是造成项目建设困境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优先优化投资环境、保持政策连续性、平等合作实现共赢的三大策略,以此破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发展困境。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投资;文化产业园

早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就已经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替代的新兴产业,而建设“文化产业园”项目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河南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建设“文化产业园”项目,有利于提升河南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发扬和传承传统中原文化、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助推河南“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和“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建设。因此,近年来河南各地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园建设,郑州的绿博园、开封的清明上河园、焦作的太极文化产业园等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

一、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成功案例

从省内来看,结合中原文化特色,河南在文化产业项目方面有很多成功案例。如开封打造的“清明上河园”,以宋代画家张择端的写实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按照“营造法式”为建设标准,以宋朝市井文化、民俗风情、皇家园林和古代娱乐为题材,以游客参与体验为特点而创意投建的文化主题公园,集中再现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再现了古都汴京千年繁华的胜景。而焦作温县在陈家沟的太极文化发源地规划的“太极文化产业园”项目,则以陈家沟古村落为根,顺势而为,投资建设陈家沟古村复建、河洛古镇、太极养生小镇三个主题项目,通过怀药田园、艺术聚落、生态林地、自然水系构筑生活与旅游的空间网络,将打造一个以中式养生为特色的休闲、旅游、养生目的地。河南还有著名的河洛文化、汉字文化、姓氏文化、根亲文化、三商文化、礼仪文化、圣贤文化、诗词文化、武术文化、戏曲文化等等。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河南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和发展信心。

放眼国内,如江西景德镇投资建设的古窑民俗博览区,以传承陶瓷文化为依托,以古窑厂旧址为平台,通过“移建复原明清古建筑群、复建古窑群、古窑复烧”等一系列文化创意项目,集文化博览、陶瓷体验、娱乐休闲、产品销售为一体,用景观再现陶瓷历史,用景观传播陶瓷知识,使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用陶瓷文化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繁荣,形成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比翼双飞,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是“活化”文化遗产的生动典范。

从国外成功经验来看,如风靡全球的美国迪士尼主题公园,被很多研究者形容为“在快乐文化背后附加上了完整的商业文化,是一个产业不断发展、扩充、升级的商业运作体系”。迪士尼公司不仅开发主题公园,还通过开发动漫卡通片、建立迪士尼商店销售品牌衍生产品、出版连环画和杂志等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知识产权交易,形成了紧扣市场的巨大生产链,带动了一个席卷全球的庞大产业,取得了丰硕的商业价值。其文化产品的价值通过开发衍生产品而反复得到体现,文化产业链的延伸使投资收益得到延伸,实现了价值最大化。

二、“文化产业园”项目发展困境及剖析

通过对多个文化产业园项目的实地考察和向投资建设方的深入了解得知,几年来,这些文化产业园项目在前期规划、可行性研究、立项批复、落地建设过程中,往往陷入规划反复修改、定位不断调整的怪圈,形成项目无法落地的困境,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项目之所以存在落地瓶颈,主要存在以下三大共性问题。

(一)投资环境制约

经过多年发展,河南各地的文化产业虽然初具规模,但经济结构中主体产业所占比重偏低,“核心层”和“外围层”所占的比重和总量偏低。项目规划地的基本投资环境特别是新兴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其他文化服务的外围层所占比重太小。形成了“核心”不够核心,“主体”达不到主体的局面,直接影响了当地文化产业的规模。有的地方项目开发3~4年,区域内的吃住行等配套设施仍不完善,无法满足游客需要,无法向外来的投资方提供一个营造温馨便捷的投资环境。因此,需进一步采取措施,推动加大网络文化服务、旅游文化服务、文化艺术商务代理服务以及广告和会展文化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给招商引资营造温馨方便的投资环境。部分地方政府仍然存在急功近利问题,不注重经济发展环境的提升和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

(二)利益格局差异

政府与引进的投资商投资目的存在偏差。项目所在的地方政府往往将发展一个项目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着重考虑拉动本地本区域经济增长、带动就业、保护环境等问题,希望投资商更多地偏重公益性建设。招商引资着重考虑的是“招”得来和“引”得进,对“商”的利益和“资”的利润考虑较少,这是长期以来以GDP为主要考核指标致使地方政府形成的政绩观所决定的。而项目的投资开发企业,往往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希望政府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如政府补贴、地价优惠等,尤其看重短期经济效益,喜欢短平快的开发方式,投入巨资希望尽快见到效益,在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尤其是国企,重点考虑年度利润目标完成情况,账面要“好看”,这是长期以来以“年度利润”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对国企尤其是国企领导人的考核机制所决定的。甚至有的地方行政领导往往“新官不理旧账”,不能“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而投资企业手拿资金却“不见兔子不撒鹰”,总怕地方政府“关门打狗”。由于利益鸿沟和理念落差,最终形成项目发展瓶颈。

(三)发展理念滞后

一方面大力提倡传统文化保护,宣传自己的项目可以让人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但另一方面,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无论是文化产业园开发,还是特色小镇建设,对文化的传承一直处于低谷。很多地方政府提出要大力开发当地的文化遗产,其实“开发”是个带有野蛮色彩的词汇。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对自己的文化遗产使用“开发”一词,联合国用的是“利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用的是“活化”。一些地方政府忙于“開发”文化遗产,目的就是希望从文化遗产中“开发”出钱来。他们忘了文化遗产最需要的是保护和传承。在考察焦作温县陈家沟东沟旧址改造项目时发现,复建措施“人为”因素重、“自然”体验少。旧址民居群落中甚至混杂有外露的现代钢架结构建筑,旧集市改造中过多使用水泥仿古结构,没有充分体现传统建筑原貌,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太极和陈家沟的文化特征,无法重建原生态的生活体验。在发展理念上,很多项目建设方尤其是地方政府,没有认识到“深度游”的发展趋势,没有洞察出市场越来越倾向于有地方独特个性或者时代文化特点的文化旅游发展方向。在区域项目规模和数量上,品种少、模式单一,无法深度吸引游客。地方特色产品不突出,无法形成“回头客”效应和链条经济,发展潜力及竞争力不强。

三、推进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一)筑巢引凤,创造良好投资环境

地方政府要视外来投资者为“上帝”,以人为本,诚信服务。以亲商、安商的真情,以诚意、诚信的举动,实实在在地帮助外来投资企业排忧解难,做到来一家、安一家,在亲商安商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着重改善投资环境,为外来投资者搭建方便、快捷、优质服务的平台。真正把交通、能源、通讯、城市、开发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搞好,同时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依法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和公开政务管理,认真兑现和落实国家关于文化产业开发的優惠政策,让外部资金看到利益、看到前途。

(二)政策稳定,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个大的项目从酝酿、研究、立项、审批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没有一个3~5年的周期不可能完成,一个好的蓝图、规划往往也需要好几届领导班子传承接力才能实现。因此,无论是决策者还是后任执行者必须树立大局观念、长远观念,“功成不必在我任期、功名不必归我所有”,多干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事。有些事情是前任提出来的、前任安排部署的,只要项目论证、产业规划确定无误,无论换几任行政领导,都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决不能随意更改、半途而废。

(三)定向定点,实现合作双赢

按照优势互补、平等互惠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定向定点开展合作,不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可以大大节约招商引资的成本。地方政府要瞄准本地的文化资源优势,做到让外来资金放放心心进来、安安心心住下,长期发挥作用,以文化产业带动地方经济。投资方要充分发挥文化策划能力和资金优势,设身处地帮助地方政府谋划好发展蓝图,把文化产业园这一文旅地产项目做好,让国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国有资金充分发挥效能。共同努力,将合作项目定得准、干得好、见到效。

综上所述,只有首先优化投资环境、保持政策连续性,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才能“平等合作、实现共赢”,各地才能避免重沓覆辙,彻底解决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从而有效推进河南“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成功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使中原更加出彩。

作者简介:

李淑华,女,经济师,原任河南日报大河传媒资讯策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文投)计划财务部主任。民盟河南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文化传媒、文化产业投资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突出文化产业核心驱动力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探讨
培育壮大县域文化产业的探讨
对文化产业创新模式的分析:以传媒类文化产业为例
对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