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细菌培养联合血清PCT水平检测对菌血症患者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2018-06-22 00:58纪小霞高海闽
实用临床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菌血症降钙素阳性率

纪小霞,高海闽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检验科,福建 漳州 363000)

菌血症为外界细菌通过感染或体表等途径进入血液系统,于血液中繁殖、随血流发生全身播散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类型。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大量应用,血液感染发生率不断增高,其引发的菌血症患者持续增多,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1]。若未得到及早诊治,可进展为败血症及脓毒血症,及早确诊并有效干预,对改善菌血症临床疗效及预后意义重大[2]。血液细菌培养为菌血症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但其用时较长、阳性率较低,且结果滞后,因此,寻找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的检测方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随着生物学研究进展,血清降钙素原(PCT)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且其表达水平增高幅度和感染程度存在密切相关性[3]。本研究选取43例菌血症患者,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探讨血清PCT检测联合血液细菌培养对菌血症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43例菌血症患者为研究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36~71(53.02±12.64)岁;原发疾病:神经系统感染5例,泌尿系统感染7例,循环系统感染8例,消化系统感染10例,呼吸系统感染13例。纳入标准:1)体温>38 ℃,伴有寒战、畏寒等症状;2)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菌血症;3)患者家属知晓本研究,自愿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并发可引起血清PCT含量增高疾病者;2)并发其他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者;3)并发免疫系统疾病者。研究组予抗生素治疗,均治疗3 d,治疗结束后复查血清PCT水平。

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43例为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34~69(52.79±13.01)岁。2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PCT检测

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置入抗凝管内,离心处理(3000 r·min-1,10 min),取上清液,通过BioMerieux sa公司生产的mini VIDAS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试剂为该公司的VIDAS BRAHMS PCT定量测定试剂盒,采用一步免疫测定夹心法和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PCT水平;PCT正常参考范围:0~0.05 ng·mL-1。

1.2.2 血液细菌培养

抽取血液样本,采用Bactec 9240型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液细菌培养,首先通过血液培养系统检测细菌繁殖生成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对阳性培养瓶进行转种处理,以梅里埃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VITDK 2 XL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细菌,对菌株实施生化测定。

1.2.3 观察指标

1)统计对比2组血清PCT含量、PCT阳性率及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其中血清PCT含量≥0.5 ng·mL-1即可评定为阳性,血液细菌培养阳性鉴定标准:鉴定出菌株则可评定为阳性,若培养5 d后仍未见细菌生长则评定为阴性[4]。2)根据研究组治疗情况分组,将感染控制,血液培养未分离出病原菌者分为有效组,感染未得到控制,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菌者分为无效组,统计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3)统计对比血清PCT及血液细菌培养单独及联合诊断菌血症价值。

1.2.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PCT含量及PCT、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

研究组血清PCT水平、PCT阳性率、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有效组与无效组血清PCT水平比较

本组43例经治疗,31例感染得到控制,12例感染未得到控制,治疗前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血清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效组低于无效组(P<0.05)。见表2。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PCT含量及PCT、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

表2 有效组与无效组血清PCT水平比较

2.3 血清PCT及血液细菌培养单独及联合诊断菌血症的价值

联合诊断特异度(97.67%)、准确度(96.51%)较PCT单独诊断(74.42%、81.40%)高(P<0.05);联合诊断阳性率(95.35%)、准确度(96.51%)较血液细菌培养单独诊断(72.09%、82.56%)高(P<0.05)。见表3。

表3 血清PCT及血液细菌培养单独及联合诊断菌血症的价值 %(n/n)

3 讨论

菌血症主要发生于炎症初期阶段,通常为细菌经局部病灶进入血液所致,虽无全身中毒症状,但自血液内可检出细菌。其发病初期较隐匿,临床尚缺乏早期准确诊断菌血症的指标。此外,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菌血症发生风险更高,且明显增加了疾病病死率[5]。

目前,临床诊断菌血症的主要措施为血液细菌培养,可准确提供感染菌株和药敏结果[6]。但血液细菌培养1)检测用时较长,检测报告获取时间约为12~24 h;2)检测结果易受皮肤定植菌影响;3)采血时机、采血量等因素均会对检测阳性率产生影响[7]。

PCT为无激素活性糖蛋白物质,包括116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和降钙素激活前体同等,为降钙素前体蛋白质。PCT分子量约为13 kD,半衰期约为25~30 h,在生理状态下,血清PCT含量较低,主要经甲状腺生成,而当机体发生全身性感染时,则皮肤、脂肪组织、肌肉、结肠、胰腺、肾上腺、肝脏、脾脏、心脏等甲状腺以外多个器官与组织均会生成PCT,它作为指示细菌感染的一种标志物在多种疾病诊断中得到应用。苑文雯等[8]认为,机体出现系统性细菌感染后,细菌内毒素和IL-1及IL-6、TNF-α等细胞因子均会刺激血清PCT含量增多,其增高幅度和感染程度呈正相关。此外,细菌内毒素为PCT增高的重要诱导因子,其在菌血症诊断及疗效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已得到临床研究证实,童海明[9]研究认为,PCT特异性较高,其血清表达水平于细菌感染性疾病发生初期便会异常增高,但其在病毒感染(特别是重度病毒感染)中表达水平较低,因此在病毒感染及细菌感染鉴别中也具有重要价值。相较于CRP,PCT表达水平于菌血症患者血清中增高至峰值时间提前24 h左右,因此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血清PCT水平、PCT阳性率及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较对照组高,且两种指标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阳性率及准确度,减少漏诊及误诊,对及早确定治疗方案、避免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具有积极意义。另外,本研究治疗后取得良好感染控制效果的患者血清PCT含量明显降低,表明通过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还可对菌血症临床疗效进行准确评估,可为临床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血清PCT水平检测联合血液细菌培养可有效提高菌血症阳性检出率,减少漏诊及误诊,且通过检测血清PCT水平可对菌血症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1] 赵海勇,马娜,解光越,等.急诊科重症监护室菌血症老年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指标检测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7):4981-4982.

[2] Rhodes J,Hyder J A,Peruski L F,et al. Antibiotic use in Thailand: quantifying impact on blood culture yield and estimates of pneumococcal bacteremia incidence[J]. Am J Trop Med Hyg,2010,83(2):301-306.

[3] 晁亚丽,胡伟伟,耿晓娟,等.PCT和IL-6在重症患者菌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6,36(11):767-769.

[4] Jeong S,Park Y,Cho Y,et al.Diagnostic utilities of procalciton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for the prediction of bacteremia determined by blood culture[J].Clinica Chimica Acta,2012,413(21):1731-1736.

[5] 郑运周,张会峰,龙建国.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菌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27(12):90-94.

[6] Sullivan K V,Deburger B,Roundtree S S,et al.Pediatric multicenter evaluation of the Verigene gram-negative blood culture test for rapid detection of inpatient bacteremia involving gram-negative organisms,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and carbapenemases[J]. J Clin Microbiol,2014,52(7):2416-2421.

[7] 刘宇,陶红霞,杨光晗,等.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检测对菌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9):925-926.

[8] 苑文雯,朱剑功,洪伟,等.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2013,24(22):3339-3341.

[9] 童海明.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对ICU患者菌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3):321-322.

猜你喜欢
菌血症降钙素阳性率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新生儿腹部术后并发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菌血症及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预示革兰阴性菌血症的价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