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2018-06-22 09:24沈梦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幼师幼儿教师心理健康

沈梦莹

摘要2017年屡次发生幼儿园虐童案,使得社会开始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教师心理问题。本文结合之前学者对于幼儿教师心理问题的研究,综合讨论了现阶段学前教育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以及在成因基础上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师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獻标识码:A

2017年,不论是携程亲子园事件还是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案,向社会发出了警示,学前教育教师似乎一直处于教师行业的边缘地带,其心理健康问题也一直没有的到重视。今年两会才将学前教育问题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表示,学前教育仍是目前教育的短板,要真正把有爱心、懂教育的教师吸引到学前教育的队伍里来,要关心学前教育教师的待遇以及师德问题。

1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原因

首先,幼儿教师队伍现状有待提高。

因为相较于中小学阶段的教师而言,幼儿教师的总体学历水平还是偏低的,多数都是大专及其以下学历。学历低就面临着其所储备的相关专业和背景知识较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较低,以至于不能处理好自己的心理问题和发现和帮助幼儿处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黄英的研究中就指出,幼师对于心理健康观的观念是模糊性、经验性、主观性的,并且多呈重视外在表现而忽视幼儿内心世界,重视幼儿环境的适应而轻发展的倾向2这种对于幼儿心理健康都无法有清晰的认知,又怎么能够调节好和主动识别身的心理问题呢?

再者,各种压力让幼儿教师力不从心。

不同于中小学阶段,学前教育并没有被纳入教育阶段,多数为民办机构,其收费水平远远超于义务教育阶段。也正是这种现状,让学前教育教师至少面临着两方面的巨大压力;

其一,来自家长的高期望与高要求。家长将孩子送进幼儿园,投入远大于义务教育阶段,因此,家长就会对教师提出各种要求,认为自己花了这么多钱来上幼教时一定要有超额回报的,但这对于教育者来说,却是无形的压力;同时现代家长越来越总是小孩的教育,社会上流行“赢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影响家长观念上的变化,也加重幼教老师的负担。

其二,来自管理方式的压力。目前,在学前教育阶段,民办机构远多于公办的情况下,民办教育企业化的管理方式无不在向老师不断施压,更容易导致教师心理问题。

最后,付出——回报失衡心理严重。

付出——回报失衡理论认为,一旦个体的付出大于其的到的回报时,其便会产生心理问题。有采访就说过,学前教育的教师希望得到像中小学教师一样的待遇。这说明又幼师的付出——回报失衡心理状态是比较严重的,其主要包含两方面原因:

其一,对提高工作待遇的诉求。田淑梅在指出,一线的幼师主要的压力源就是工作待遇。即现阶段幼师对其工作待遇不满意居多,而这种落差容易导致心理支出和产出的不对等,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其二,社会地位的低下让幼儿教师心理失衡。他们之所以会有得到其他阶段教师同样的尊重的想法,就是因为他们作为教师得到的尊重与认可太少了。而对于一个个体而言,其从职业上获得的尊重和认可可以给其心理提供强大的支撑,显然,我国现阶段社会上还有待反思给予幼儿教师的尊重与认可问题。

2提高学前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议

首先,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知识素养及自身心理素质。

从学前教师的学历水平来看,现阶段应该做的就是加大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使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够得到提升;而且,对于心理健康知识匮乏的幼儿教师来说,必须增加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懂得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了解和把握幼儿的心理健康状态。同时确认自己的职业信念与理想,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另外,幼儿教师还要会学会和灵活运用相关应对策略和技术,提高抗压能力,保持心理健康。

再者,多方面入手,缓解学前教师压力源。

首先,家长之所以会有高要求,一方面处于对孩子的关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幼教的高学费驱使,因此,政府主管本门应该首先考虑将学前教育阶段纳入到义务教育中,这样高收费状况会得到缓解,家长对一线教师的施压也会减轻,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阶段的资源投入,多兴办公立幼儿教育学校,使得学校管理合理合情化,通过政府措施的实施,才能够缓解社会压力源幼儿教师的伤害。

最后,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

学前教育教师付出——回报失衡状态是由社会大环境所造成的,所谓对大社会环境的改善是期许教师能够得到更多的来自社会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国家应该调整政策,切实提高幼儿教育的经济地位,予以幼儿教师职业最基础的物质支持。

而且,要使社会大众给幼师应得的尊重,是潜移默化的,而这种改变,则需要政府重视和大众媒体的积极参与,逐步地引导公众对教师的认知和印象。

学前教育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特殊的阶段,这是儿童踏入社会的开始,其身心健康新阶段发展的开始,有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现阶段加强和提升学前教育阶段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必须也是十分紧迫的。提高该阶段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重视幼师,找准关键点,才能真正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英.刘云燕.幼儿教师幼儿心理健康观访谈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7(07-08).

[2]田淑梅,李元君,张慧.巴兴强.林区幼儿教师心理压力问题及应对方式研究[J].教育探索,2016(01).

[3]杨睿娟,游旭群.对付出?回报失衡理论的推进——基于经济报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7.

猜你喜欢
幼师幼儿教师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男幼师荒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表演:幼师语文口语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