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文学》教学与幼儿道德素质萌芽

2018-06-22 09:24薛颖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儿歌儿童文学

薛颖

摘要学前儿童文学,它是以3-6岁的幼儿为欣赏和接受主体,为了满足其的审美需要和审美情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而创作和改编的文学。学前儿童文学是开启心智的文学,是启蒙文学,通过多样的文学作品形式,在可塑性极强的小读者心目中有及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幼儿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和道德素质萌芽的产生。

关键词学前儿童文学幼儿道德萌芽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1幼儿的审美认知特点

幼儿所掌握的语言词汇量是比较有限的,在3岁的时候他们能够初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随着肢体动作和语言的发展,幼儿已经有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处于人生最初的階段,他们对客观世界和主观思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1)直接性;(2)趣味性;(3)幻想性。倘若你要告诉小朋友什么是真善、什么是恶丑,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是很难用语言来直接传达给他们,但是通过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主义”刻画,再通过小朋友自己的认识与主观加工,收到了效果是比较明显和直接的。

2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

学前儿童文学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幼儿,是适应他们年龄特点的文学作品。所谓适应,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婴幼儿生活经验尚不丰富,心理机能还不完善,主要靠视觉和听觉接受文学作品,创作文学作品要充分考虑到婴幼儿对文学的接受能力;第二,要考虑到婴幼儿在生理、心理、社会化等各方面处在迅速发展中,学前儿童文学应在这些方面促进他们的发展。因此。针对幼儿的审美认知特点,学前儿童文学在创作和编写上都有以下的几个特点:(1)语言浅显易懂;(2)内容丰富有趣;(3)主题应具有教育意义和知识性。

3学前儿童文学在幼儿道德素质萌芽中的作用

由于学前儿童文学其审美主体主要是学龄前儿童,又有人称它为“人之初文学”,“是人之初生命本质宁而成的审美形态,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现象结集起来的艺术创造”。因此,“人之初文学”在幼儿道德素质萌芽的培养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文学作品将积极、正确的道德观念渗透给每位小读者,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夸美纽斯说过:“用寓言、动物故事和其他巧妙组织起来的小说,磨砺儿童们需要锻炼的天赋能力是大有帮助的;儿童们非常喜欢这样的小故事,而且也很容易牢记于心,他们在使儿童聚精会神的同时,灌输着日后看来是极为有益的知识。”所以,对与幼儿们道德素质萌芽的培养可以也应该与学前儿童文学的教学相结合起来。

4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在幼儿道德萌芽培养中的运用

4.1朗朗上口的儿歌引导幼儿行为

儿歌是适合婴幼儿听赏念唱的短小歌谣,它以动听的韵律、口语化的风格、充满孩童纯真的感情,表现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听学儿歌能帮助宝宝提高记忆力和想象力,提高情操和音乐细胞,儿歌的内容还可以塑造宝宝的性格,简单的儿歌就能告诉宝宝礼貌和道德,以“文明礼貌类儿歌”为例。

《礼貌歌》:“好少年,讲文明,仪表大方修养好。 见客人,问声好,起立相迎微微笑。懂礼仪,有热情,以礼相待把心表。遇外宾,有礼貌,不卑不亢很友好。”这首礼貌歌可以引导小朋友们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引导他们讲文明。

《爱国歌》:“黄皮肤,守秩序,我是小小中国娃。 爱祖国,爱人民,五星红旗心中挂。升国旗,要敬礼,仪态庄重,要肃立。 唱国歌,有激情,唱出国威中华情。”这首儿歌简单的字眼中涵盖了浓厚的爱国情怀,帮助幼儿们从小培养爱国的情感,尊敬和热爱自己的祖国。

4.2浅显易懂的幼儿故事培养幼儿情趣

幼儿故事作为一种叙事文学,精彩的神话故事、附有含义的寓言故事、天马行空的童话故事等等都像一个个装满了宝物的百宝箱,用它特有的方式来解答孩童们在成长时期的疑问,让他们增长知识。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学会分辨真与善、恶与丑,培养正确的道德意识。例如陆弘的《谁要我帮忙》,这个小事故就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通过吉吉与爸爸、妈妈、邻居之间简单日常生活的描写来启发小朋友,要自小养成自觉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好习惯。再例如寓言故事《狼来了》,放羊娃因为贪玩一次一次编造“狼来了”的谎言,于是当狼群正真出现的时候没有任何人相信他、帮助他,以此来教育小朋友们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会失去他人对你的信任,做人应该诚实。

4.3丰富有趣的图画书建立幼儿识认思维

婴幼儿图画书以婴幼儿为主要对象,其相比其他幼儿文学作品,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图文结合,用图画来讲故事。图画用线条、色彩和形状描绘世界,表达感情,往往能显示出文字所不能表现的意境、韵味和美感;文字用清晰的语意表达,弥补了图画难以显现的思想、感情以及时空变化等等,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每个孩子都是“看图”的天才,他们对每一副图片也有着自己的认知和理解,优秀的图画书作品能在幼儿读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建构他们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模式,通过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道理来学习。例如《大卫,不可以》,通过直观的图画构建场景,再加上简单文字,塑造出了一位调皮捣蛋的熊孩子形象。亚马逊网站上的书评人说:“家长可能会很快下结论说这个故事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不就是讲一个整体捣乱的坏小子的故事吗?”而幼儿们会喜欢《大卫,不可以》,因为他们在大卫的身上看见了自己或者其他小朋友的影子,并且在故事结尾大卫在妈妈的怀抱里变得很乖很听话,小朋友们也会联想到自己身上:不管犯了什么错误,只要勇于面对和承担,妈妈的怀抱永远都是温暖的港湾。以此来突显浓厚的亲情,作品不但有趣,而且温馨。

参考文献

[1]李莹,肖育林.学前儿童文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2]黄云生.人之初文学解析[M].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儿歌儿童文学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弟子规》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七月的儿歌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