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长庚:打造生态良善的新型医院

2018-06-23 05:49
中国医院院长 2018年10期
关键词:董家清华专科

清华长庚医院希望建一所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医院,也成为一家回归公益性的新型医院。

董家鸿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我国肝胆胰外科和肝移植领域著名专家,擅长肝胆胰疾病的精准外科治疗、肝脏移植。

周四下午,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以下简称“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的门诊。多年来,他始终坚持门诊,并保持着一定的手术量。

“我在医疗和医院管理的时间分配大概是六四分。”他说,每次门诊,他同时开放三个诊室,各地患者慕名而来,尽管助手们都是资深医生,但每位患者都希望他最后再“确诊”一下。

天津的老王与记者攀谈起来,老王善言谈,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长得很“喜庆”,一点也不像生过重病的人。三年前,肝癌晚期的他辗转各大医院后,在“绝望”中找到董家鸿。董家鸿深知手术的凶险,但还是坚持给他做了手术。于是,痊愈后的老王每年都来看望董家鸿。

险象环生似乎是董家鸿手术的常态,他的手术又多是疑难手术,“他总是有种韧劲。在做艰难手术时,他总是能找到正确的手术路径和化险为夷的方法,像蚂蚁啃骨头似的,一点一点把难啃的骨头啃掉。”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执行主任张洪义说。

这样的手术需要过人的胆识和精确的专业判断,还要押上自己的“半世英名”,但董家鸿始终记得恩师黄志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肝胆外科奠基人之一)的话:开别人开不了的刀,治别人治不好的病。

2016年12月5日,董家鸿率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联合医院多学科,共同协作完成体外肝切除及自体余肝原位再植术,根治藏胞终末期“虫癌”。这次手术不仅代表肝胆胰外科领域最高水准,手术直播更是创下全球百万人群、万名医师在线观摩的纪录,不仅向世界展示了我国领先的外科技术,更使董家鸿成为“网红院长”,网友直观“巅峰手术”,赞他为“刀尖上的舞者”,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直播拉近了普通老百姓和医学之间的距离。

董家鸿与人交流始终面带微笑,媒体曾形容他性格“温润如玉”。

世界上多数成功的人士似乎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平衡,这种不平衡催促着他们不断前行。董家鸿“温润如玉”的另一面,是“激烈”的突破欲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一方面体现在他的专业技术领域的大胆突破,他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中有着多个首创和第一,业界众所周知;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他对医院管理的思路和实操上。

董家鸿表示,清华长庚医院希望按照国家要求和社会需求建设一所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医院,也成为一家回归公益的新型医院。为此,他几年来不断探索创新,带领清华长庚医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构建现代健康医疗服务体系

什么叫现代健康医疗服务体系?董家鸿查遍所有的文献,却没有找到明确的解释。他深思熟虑后,认为“现代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应包含三个层面:精准医疗、精益管理、精诚服务。

这里的“精准医疗”和基因组学范畴的“精准医疗”并非同一概念。他希望针对每一位来就医的患者,综合运用所需要的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医学方法,准确选择并精确运用适宜的诊疗方法,让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

为帮助患者精准就医,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推出了30余项专病门诊,有效解决患者为一个症状奔波于多个科室仍无法确诊的问题;同时,医院推出联合门诊,如脊髓脊柱联合门诊、肝胆肿瘤联合门诊等,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系统诊疗。

精益医疗,也就是通过优化医疗模式和流程,合理调配资源、全流程的成本调控,获得最大化效益和耗费比,创建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精益医疗”。据介绍,清华长庚医院3年来药占比、门诊次均费用均明显低于北京市属三甲医院平均水平。从2017年4月8日推出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至2018年3月,药占比降至25.19%,降幅为10.07%。此外,清华长庚医院在2015年还进一步推出了“拆零给药”的特色举措,实施精益化管理。

精诚服务,也就是医院提供舒适的人文化医疗服务,营造有温度的医院,患者受尊重,获得更好的就医感受。“让患者就医少一点距离感,多一些获得感。”

据董家鸿讲述,一位到清华长庚医院视察的领导,在“暗访”医院之后表示“很满意”,医院井然有序,患者安静就医,完全没有传统医院熙熙攘攘的喧嚣景象。

这是董家鸿追求的“理想医院”场景,“我们不仅不去跟别人比拼门诊量,还实行了门诊限号制度,一定要保证医生有充分的看诊时间”,他说。

院长语录

◎我在医疗和医院管理的时间分配大概是六四分。

◎让患者就医少一点距离感,多一些获得感。

◎我们不仅不去跟别人比拼门诊量,还实行了门诊限号制度,一定要保证医生有充分的看诊时间。

◎医师是医院的核心价值所在。但医生的职业环境令人堪忧,当下医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医院应该把学科和专家放在发展的第一位。

◎医生只有在服务患者的时候,才是直接创造价值的。

◎在医院管理中,要突出医生在决策中的主导作用,破除行政化和官僚化的流弊,同时打造职业化的行政运营团队。

◎作为一流大学医院,既要有受业界和患者认可、医术高明的

“名医”,又要有精于医学教育的“名师”,更要有能够创新医学理论和方法、推动临床转化科学发展的“名家”。

学科建设:精综合、强专科

建院之初,董家鸿曾对国内医院进行过深入分析,他认为,有的医院综合实力很强,但是缺少“山峰”,所谓“山峰”,就是该学科的学术和医术都要领先,且在业内被普遍认可。还有些医院则是有“山峰”,没“高原”,也就是各科平平。

他认为,清华长庚医院要做“高原上的山峰群”,走“精综合、强专科”的路子,“所有的科室都要有充分的高度,不能有短板,任何一个地方有短板的话,不仅专科的医疗服务,乃至整个医院的医疗服务品质都会受到影响,像遇到胆管结石合并心衰的高危手术患者,这就需要心内科、麻醉科、ICU等多个科室的通力合作,才能安全手术。”董家鸿认为,一家好医院至少要有三五个全国一流学科。

经过3年的发展,清华长庚医院已建立运营49个临床医技科室。在新的发展阶段,清华长庚医院深入贯彻“精综合、强专科”学科发展战略,重点发展肝胆胰中心、神经中心、消化中心、急重症中心、心脏内科、妇产科、耳鼻咽喉科、骨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血管外科、麻醉科、医学影像中心等优势学科,构建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优势学科群。

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到301医院,再到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相继创建三家全国胆道病终点站式诊疗中心和示范基地,打造了三支擅长复杂胆道病诊疗的精英团队。董家鸿表示自己初心未变,那就是建一个国际一流的肝胆胰中心,“这也是我老师的夙愿”,他强调。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以疾病为中心的多专科协同配合越来越受到关注。建立一流的肝胆疾病中心需要肝胆外科、肝胆内科、肝移植科、麻醉科、影像科、介入科、病理科等多个临床专科共同协作,但是在目前的公立医院体制下,各临床专科很难整合在一起,这也是他离开301医院,以“再创业”的心态投入到清华长庚医院的原因之一。

建生态良善的医疗机构

董家鸿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建一个学术、医疗生态良善的机构。

他认为,医生应该在医院中得到充分尊重。各项制度应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以专家为核心。对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进行现代化设计,通过良善治理,使医生、医护,乃至医护与行政之间和谐协作、高效工作。

2016年9月12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带领肝胆胰中心完成世界首例体外肝切除、自体余肝移植联合肝上腔静脉移植重建根治终末期肝包虫病。图为手术进行中。

因此,清华长庚医院的制度建设和医院运营都是以“双心”为核心理念,即医疗服务以患者为中心,医院运营以Attending医师为核心。

据了解,清华长庚医院拥有一支由杰出海内外专家组成的高水平医护团队,坚持以病患为中心,实行Attending医师负责制、全责护理制和全人照护模式,并全面推行以疾病为导向的整合式医疗,持续优化医疗流程,为各类病患提供高效、优质、经济的诊疗服务,不断提升疾病治愈率和康复水准。

“医师是医院的核心价值所在。但医生的职业环境令人堪忧,当下医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他说,“在临床一线坚持工作多年,我比任何人都了解医生的诉求。医院应该把学科和专家放在发展的第一位”。

为此,清华长庚医院从“为医生提供优越的平台”“让医生有体面的收入”“让医生有舒心的工作环境”三方面引进和留住人才。

清华长庚医院则从开业之初便全面实行“Attending医师负责制”,即以Attending医师为中心,行政助理、专科护理师等环绕其周围,为Attending医师提供一切尽可能的帮助。

“像一些非医疗的工作,交给经营助理、行政助理去解决,把医生的时间节约出来还给患者。”董家鸿认为,医生只有在服务患者的时候,才是直接创造价值的。

为了让医生拥有体面的收入,清华长庚医院探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从2016年5月起在全院Attending范围内试行医师费制度,即根据医师临床执业之专业性、独立性、主导性与责任性,给予医师专业技术报酬(Physician Fee,简称PF),以医师技术能力与辛劳付出程度为基准,依医师投入、风险、技术程度予以核定,核算范围涵盖临床工作的各方面。

“在学术上有追求的学术型医师,不仅需要医疗服务平台,还需要科研平台和教学平台。”2017年3月,清华大学成立了临床医学院,董家鸿任院长。目前医学院正在探索和出台临床医学人才的差异化职业发展路径以及科学、合理、公正评价医师和教师业绩的学术标准,倡导以解决临床和教学问题为导向、以提高临床服务和医学教育效能为终极目标的研究,促进医疗、教学、科研的持续协调发展。

董家鸿认为,在医院管理中,要突出医生在决策中的主导作用,破除行政化和官僚化的流弊,同时打造职业化的行政运营团队。清华长庚医院还借鉴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先进经验,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

此外,为避免医生被论文牵着鼻子忙碌而无谓花费大量时间的现状,清华长庚医院改变了医生的晋升路径和方法。该院确立了依托“135”工程(即在现有人才团队基础上,再引进和培养10名学科领军人才、30名学科带头人、50名学科骨干)组建“三名”人才队伍,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多个发展方向。作为一流大学医院,既要有受业界和患者认可、医术高明的“名医”,又要有精于医学教育的“名师”,更要有能够创新医学理论和方法、推动临床转化科学发展的“名家”。

在医学人才培养上,清华长庚医院建立“住院-专科医师一体化”培养体系。对住院医师进行以培养临床能力为导向的,规范化、系统化训练,致力于培养具有优良职业素质、宽厚临床基础和扎实专业能力的优秀专科医师。

135工程

为避免医生为论文牵着鼻子忙碌而无谓花费大量时间的现状,清华长庚医院改变了医生的晋升路径和方法,确立了“135”工程。

布局综合医疗服务体系

清华长庚医院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已着手布局综合医疗服务体系,率先与周边社区、昌平区内医疗机构建立起区域医联体。随着医疗业务的不断推进,该院计划建设器官移植中心、肝胆医院、康复医院、肿瘤医院、国际医学中心等一批专科医院。同时,依托清华长庚医院一流医师团队和行政团队,筹建清华长庚医院青岛分院。还以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为依托,积极打造网络云医院,其中,由肝胆胰中心牵头的“肝胆云医院联盟”,已将肝胆专科业务辐射到全国。

同时,构建“医研企”融合的创新联盟。作为清华大学附属医院,清华长庚医院充分借力学校理工科优势,目前,多个专科已与清华大学各理工科院系建立了合作关系,达成数十项医工结合共同研发的项目。

猜你喜欢
董家清华专科
A nonlinear wave coupling algorithm and its programing and application in plasma turbulences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大功率激电测深方法在豫西董家埝银矿床勘查中的应用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Effects of trapped electrons on the ion temperature gradient mode in tokamak plasmas with hollow density profiles
孙清华作品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