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06-23 11:24吴作栋
现代企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库兹涅刘易斯密集

吴作栋

一、理论背景

1.宏观经济学中的增长理论。发展中国家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主要标志在于人均产量的差异。按照宏观经济学中的增长理论,人均产量(或劳动生产力)低下基本上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人均所拥有的资本(机器、设备等)较低,即生产方式主要体现为劳动密集;二是技术水平落后。正因为如此,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可以通过生产方式上的趋资本密集化和趋知识(技术)密集化而得以实现。就整个国家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消化和转移过程也就是生产方式从劳动密集向资本密集逐渐转化的过程,即人均资本拥有量不断提高的过程。然而,按照增长理论,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由资本密集所带动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的提高是有极限的。如图所示,在增长模型中,如果人均资本的初始状态为k0,技术水平维持在A,经济的持续增长体现为人均资本k和人均产量y的不断提高。人均资本k的不断提高可被理解成经济趋资本密集化,从而使经济体进入稳定状态H,此时人均资本为 人均产出则为 。

上述讨论意味着如果技术维持在A,一旦经济体达到稳定状态H,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的上限将稳定在 和 ,无法继续提升。然而,如果技术从A进步到A ,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也会相应提高到k 和y 。经济将会进入更高的稳定状态 H*。显然,技术的提高(如从A进步到A )意味着生产方式的趋知识密集化。

2.发展经济学中的“拐点”理论。发展经济学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拐点理论。首先是所谓的“刘易斯拐点”。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于1954年提出了著名的“二元经济”理论。在刘易斯看来,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存在着大量甚至无限的剩余劳动力,经济社会则被分隔成相对现代化的工业(或城市)部门和传统的农业(或农村)部门,而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则滞留于农村。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部门中的剩余劳动力逐渐被现代工业部门所吸收。所谓刘易斯拐点,就是指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此时,进一步的增长将使工资快速上升。库兹涅茨曲线是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于1955年提出的另一种拐点理论。照此理论,一国的收入分配状况随该国的经济发展(由人均GDP水平衡量)呈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这种变化规律可用库兹涅茨曲线表示。借助该曲线,可以找到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拐点”。发展经济学中与“拐点”相关的另一理论是中等收入陷阱。这一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经济增长动力开始变得不足,從而经济出现停滞。当今世界,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曾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实现过经济高速增长,但最后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3.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发展的两个阶段。我们基本上可以将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发展分成如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剩余劳动力的消化过程。此时,经济处在刘易斯拐点出现之前,库兹涅茨曲线前半部分,属低等收入国家,生产方式从劳动密集逐渐向资本密集过渡。第二阶段,技术的追赶过程。此时,刘易斯拐点出现,经济处于库兹涅茨曲线后半部分,中等收入陷阱已被跨越,生产方式从资本密集向知识密集转型。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

1.强调供给管理,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政府干预刺激总需求,通过需求管理拉动经济增长。但总量刺激不能有效化解结构矛盾,过度使用会带来固化原有产业结构和扭曲市场需求的后果,产能过剩正是这一后果的表现。 当前中国经济的症结不在需求侧,不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是消费者需求更趋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过去以同质化、中低端商品为主的供给结构没有适应需求变化,进而导致了供需体系的结构性矛盾。改变这一局面,要从生产领域入手,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应体系更加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2.强调结构调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结构优化是总量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前提。当重大结构性矛盾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时,即使通过总量刺激保证了一时增长,效果也难以持续,而且会使结构性问题积重难返,增加未来 “硬着陆”的风险。过去遇到经济下行风险时,我国的主要对策是通过扩大政府性投资和宽松货币政策全面刺激经济。实践证明,新常态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这一基本经济规律,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力求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效率最优化。

3.强调深化改革,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是改革。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很多问题,如“僵尸企业”出清困难、房地产库存难以消化、债务杠杆风险较大、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经济发展短板依然明显等,归根到底都是体制机制弊端造成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改革创新。要转变政府职能,抑制政府消极腐败现象,划清政府和市场的界限,找准市场和政府最佳耦合点,形成政府和市场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有利局面。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路径

1.营造一个稳定惠民的宏观政策环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长期过程,首先需要一个稳定的宏观政策环境。在全面刺激政策边际效果明显递减的情况下,更要避免短期刺激向市场发出错误信号,干扰调结构、转方式的市场过程。这就要求决策者尊重市场规律、尊重企业家发现过程,给予市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完成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

2.让市场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动机。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最大的区别是主体不同。尽管政府具有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供给质量的愿景,但政府不能事先预知最优产业结构,不会比企业更关注市场和尊重市场规律,也不具有有效的调节手段,因此不宜成为调结构主体。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从根本上说是政府过度干预、扭曲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造成的。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价格涨落激励企业家,促成竞争性的企业家发现过程,归根到底是由企业家对利润的“警觉”而非政府的 “愿景”所启动。

3.提升企业创新活力。减税刺激生产是供给经济学的理论精髓。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和调结构的主体,企业有活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有动力。企业活力来自利润的刺激,虽然企业主观上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客观上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使供需结构对接。企业利润是收入减去成本的余额。保证利润的途径无非有二:一是增加收入;二是降低成本。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企业增加收入面临很大困难,降低成本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举措。因此,减税无疑是一个最佳举措,更容易帮助企业度过寒冬。

四、结论

本文从改革的理论背景、逻辑、实施路径三个方面分别来论述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供给侧改革。本文在实施路径这部分提供了几条政策建议,想法是美好的,也许在当下环境中实施有些困难,需要执政者和我们企业家携手一起去努力完成。当然,国内外经济环境风云变化,我们要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从容应对,做好每一个决定。改革道路任重道远,非一朝一夕可完成,需要我们每个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我们的国家和明天献出自己力量。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

猜你喜欢
库兹涅刘易斯密集
耕地保护政策密集出台
密集恐惧症
国会议员、民权偶像约翰·刘易斯逝世,享年80岁
基于5G超密集组网的规划与设计
我国中等收入陷阱解构:收入分配与库兹涅茨转折点
欧盟等一大波家电新标准密集来袭
耕地非农化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验证——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
经济增长与土地违法的库兹涅茨曲线效应分析
世界上最短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