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2018-06-24 08:40付仕国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惩罚必要性艺术

付仕国

【摘 要】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简单粗暴的体罚那是犯罪;不分轻重、不看对象的乱罚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以育人为目的、学生能乐于接受的、充满着理智的爱和情感的罚,是一种呵护,是一种艺术。罚要做到罚之有情,罚之有度,罚之有方。

【关键词】惩罚;必要性;艺术

“罚”是一门艺术。以育人为目的、学生能乐于接受的、充满着理智的爱和情感的罚,是一种呵护,是一种艺术。只要罚之有情,罚之有度,罚之有方,就能使“罚”成为促进孩子成长的加速器。

可是现在的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认为处罚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改正缺点和上进的动力。于是,大家对学生普遍多表扬鼓励而少批评处罚,这样做固然不错,可是,现在的学生真的就不能惩罚吗?难道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就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吗? 在学生的生活中如果只有甜言蜜语,而没有警世箴言,学生不就容易迷失方向吗?

因此,对于“该不该惩罚”和“如何惩罚”的问题,我做了深入的思考,并有了以下的结论:

一、“惩罚”是必要的教育手段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过:“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必要的惩罚将有助于学生在将来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失败。在人的一生中,肯定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失败。所以,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有了缺点或错误,就要正确地面对,接受处罚和教育,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错误,进行反思和借鉴,以便今后可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二、“惩罚”不等于“体罚”

现在有很多人存在着一个误解,认为“惩罚=体罚”。心理学上给惩罚的定义是:当有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以后,随即呈现一个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以期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之为惩罚。而体罚不同,体罚是对学生给予身体上感到痛苦或极度疲劳的惩罚,并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损害的侵权行为,是我国现行法律中明令禁止的行为。而惩罚以 “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到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它在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后果上都与体罚有本质区别,其中最关键的在于体罚者的身心健康。

三、“惩罚”是一门教育艺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现在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弱,自律意识较差,犯点错误在所难免。但犯了错不及时帮助、矫治,就会滑向错误的泥潭。惩罚对这种错误行为起着帮助、修剪的作用。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惩罚毕竟“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育人,也可以毁人。”要使用好这把双刃剑,使其真正达到教育和挽救学生的目的。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对惩罚的使用既要讲究策略,更要讲究惩罚的艺术性。

(一)“罚”是为了爱,要“讓爱做主”

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钟梁先生曾说:教育成功的秘诀——爱心。惩罚的根本宗旨在于“治病救人”,其出发点和终结点都应出于爱。当教师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切记要心存有爱。罚不仅仅是指出不足,更要给予学生以希望,应该避免说这样的话:“你太让我失望了,我对你缺少信心……”这些话犹如利剑,会刺伤学生的自信心。罚中要多这样的勉励和期望:“努力一下,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你能改正,老师相信你……”这些话能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振奋精神,激发自尊自强,奋发向上的情感。。可见,班主任老师对学生实施处罚时一定要心中有爱,打心里爱着学生,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些班主任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却深受学生爱戴,就是学生们体会到了老师心中的爱,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二)罚要以思想开导为主,惩罚教育为辅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我们的教育学生的原则。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能被老师的“情”“理”所打动,理解老师的苦心,自觉改正错误,应为首选的教育方法。但对被我们认为是“刺头”、“冷血动物”、“没治”的学生,在实施惩罚时,也应先讲清道理,告诉孩子他的错在哪儿,为什么要对他们进行惩罚,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比单纯的惩罚效果要好。心理学家帕克等人的研究表明,单独讲清道理比单独使用惩罚更有效,但都不如两者结合使用时的效果好。因此我们在进行惩罚教育时要注意思想教育和惩罚的相互结合,并以思想开导为主,辅以惩罚教育。

(三)惩罚应精心设计,讲求艺术性

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应“三思而后罚”,精心设计处罚方式。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规定了五种惩罚方式:①为别人或为集体做一件好事以补偿歉疚心理。②轻微“违法”,如当天作业不够500字,则为大家唱一支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强自觉学习的意识。③写一份说明书。④写一份心理病历。⑤写一份个人“法院”审判程序。这些都是他惩罚学生的方式,并不是说惩罚就得打学生,或者体罚学生。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惩罚的艺术,可以得到三点:

首先,罚之有情。“请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吧。”把学生真正当成自己的孩子,学生犯了错误,就应该该管则管,该罚则罚,其根本宗旨就是“治病救人”。在苏霍姆林斯基成功的惩罚中,有罚学生“画画”的,有罚学生“写作”的,与其说是一种惩罚,倒不如说是一种特别的关爱。要让学生明白老师为他着急,老师希望他尽快改正错误,转入正确的轨道上来。

其次,罚之有度。惩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凡事都有一个“度”,把握好惩罚的度至关重要,既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惩罚是在关爱的前提下教育学生的方法。一定要适度处理,不可感情用事,否则带来严重后果,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总而言之,我们在进行教育时,惩罚也好,赏识也罢,都是必要的教育手段,这二者是彼此兼容而并非对立的,关键是必须有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教育。一个教师,要了解惩罚,还要学会适当的、正确的、艺术性的运用惩罚,要罚之有理,罚之有据, 罚之有情,罚之有度,罚之有方 ,这样的惩罚才合情合理,深入内心,触及灵魂,这样的惩罚才有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教师》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2006年05期.

[2]《教学与管理》作者:叶新和 梅娟 2012年34期.

猜你喜欢
惩罚必要性艺术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纸的艺术
惩罚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真正的惩罚等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