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脱毒种薯小薯化栽培的特征特性

2018-06-25 08:36朱月清宋岳杰沈升法吴列洪临安市农林技术推广中心浙江临安00杭州博邦种子有限公司浙江杭州00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杭州00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浙江杭州00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种量主茎切块

朱月清,宋岳杰,沈升法,吴列洪,石 江,李 兵(.临安市农林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临安 00; .杭州博邦种子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00;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 杭州 00;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作物研究所,浙江 杭州 00)

马铃薯脱毒小种薯生产方式主要有设施基质栽培、雾化栽培2种,生产成本较高,只限于脱毒微型薯的生产,脱毒微型薯经过3~4代的常规栽培繁育脱毒种薯,以消化脱毒微型薯的生产成本[1-3],因此,生产用脱毒种薯是大薯型,需要切块播种,以降低生产用种成本。有试验表明,切块脱毒种薯单块重量40 g左右是获得高产的经济用种量,而用10~25 g脱毒小整薯播种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可以大大减少用种量,从而减少种薯的贮藏、运输成本以及生产用种成本[4-5]。吴列洪等[6]2010年提出了一种脱毒马铃薯小种薯的快速高效繁育方法,利用网纱、双色膜的块茎离层培育,高密度设施栽培,可以实行马铃薯小种薯标准化分批采收,生育期内可采收5次,每株平均可收10 g左右的小种薯59个,单位面积种薯数量繁殖系数为91.7,采用这种方法,脱毒原种繁育1代即可应用于生产,脱毒小种薯生产成本较低,可整薯播种,用种量不到切块种薯用种量的25%,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是,整薯播种的产量与种薯大小在一定范围内(0.5~25 g)有明显的相关性,种薯越大,增产效果越好[7-8]。因此,用上述方法生产的脱毒小种薯,将种薯常规栽培技术进行适当改进,形成简单低成本的小薯化栽培方法,再生产1代脱毒小种薯,进一步降低成本,在减少用种量的同时,增大脱毒小薯,从而提高脱毒小种薯的增产效果。

有关试验表明,马铃薯单株薯块数量与主茎数有明显的正相关性[9]。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单株主茎数的方法来提高种薯数量繁殖系数,并控制种薯的大小,以利于小种薯生产。2013年春季,我们用菜用品种中薯3号进行了小种薯生产的尝试,种薯提早发芽50 d,仅对种薯进行了芽后摊放处理,获得了较好的小薯生产效果,并对马铃薯脱毒小薯生产的特征特性进行了总结,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连片大块海涂进行,土壤质地沙壤土,前作为萝卜。

栽培品种为中薯3号。中薯3号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的早熟、优质菜用马铃薯品种。常规栽培春季从出苗到收获生育期65~70 d,株高55 cm左右,茎秆粗壮、绿色,单株主茎数2~4个,单株结薯数4~5个,产量3~3.75 t·hm-2,结薯集中,大中薯率达90%以上[10]。

试验用2种种薯,一种是大薯型种薯切块,系脱毒微型薯2012年春季常规栽培繁育,单个种薯25.3~63.6 g,平均47.87 g;7—10月高温冷库贮藏,11月初出库,30 d左右出芽,再切块摊放,培育壮芽;另一种是小整薯,用脱毒微型薯2012年春季小种薯快速高效繁育法生产的小种薯,单个种薯6.6~22.3 g,平均14.03 g,同样高温冷库贮藏后出库,30 d左右出芽后摊放培育壮芽。一般摊放60 d后种薯明显皱缩,主芽丛生,其基部有许多细小侧芽,即可用于播种。

1.2 处理设计

采用大区栽培试验,切块种薯播种1 300 m2,小种薯播种5 000 m2,不设重复。1月28日播种,大垄双行种植,垄宽1.2 m,株距0.25 m,密度6.6万株·hm-2,基肥用三元复合肥(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为15%、15%、15%)750 kg·hm-2,黑膜覆盖,3月13日出苗。

1.3 调查项目

共进行2次调查,第1次5月7日,生育期55 d;第2次5月18日,生育期66 d。每大区调查3个点,每点连续10株,调查单株主茎数、单株结薯数;其中的2个点调查株高,1个点调查薯块重量、个数、分级重量及其个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

表1表明,小薯化栽培的单株主茎数,切块栽培的3~10个,平均5.51个,小整薯栽培的3~11个,平均6.7个,都多于常规栽培的2~4个,平均多1倍左右;小薯化栽培的单株薯数,切块栽培的11~35个,平均16.84个,小整薯栽培的9~27个,平均22.26个,都大大多于常规栽培的4~5个,平均多2~4倍;小薯化栽培的株高,切块栽培的51~60 cm,平均55.81 cm,小整薯栽培的42~60 cm,平均53.01 cm,与常规栽培的55 cm左右基本相当;从单株薯重和折算产量看,55 d早收产量要比66 d正常收获产量低27%~29%,而小整薯栽培的2期产量比同时期切块栽培的低8%~9%,但由于切块栽培的种薯量投入多近2 250 kg·hm-2,因此就商品马铃薯生产而言,小整薯栽培的产出经济性并不比切块栽培的差。

表1 中薯3号不同种源小薯化栽培农艺性状表现

2.2 单株主茎数与单株薯数、株高的相关性

将2次调查的单株主茎数与单株薯数、株高进行相关性分析,单株主茎数是与单株薯数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6518,相关性明显;而单株主茎数与株高的相关系数r为-0.0700,相关性不明显。说明,小薯化栽培随着单株主茎数的增加,单株薯数也明显增加,而单株主茎数的增加对株高没有明显的影响。这是经过壮芽处理的小整薯、切块栽培比常规栽培单株主茎数多,单株薯数也明显增多的原因,而小种薯栽培的单株主茎数比切块栽培的多,单株薯数也明显多。

2.3 单株薯块的各级数量比例

将单株薯块按7 g以下、7~30、30~50、50~100和100 g以上分级,从表2可以看出,7~30 g小薯数量最多,占42.9%~58.9%,7 g以下次之,占21.9%~26.0%,30~50 g占10.0%~21.1%,50~100 g占0.8%~12.7%,100 g以上很少,仅占0~5.0%。7~50 g小薯占64.1%~73.2%,切块栽培的小薯数量,早收与正常收获基本没有差别,占65%左右;而小整薯栽培的小薯数量,早收与正常收获有较大差距,早收的可占73.2%,正常收获的占64.2%,相差9百分点。7 g以下薯块可双粒播种,若将这部分小薯计入整种薯,则50 g以下小薯数量占85.9%~99.2%;切块栽培的小薯数量,早收与正常收获基本没有差别,占86%左右;而小整薯栽培的小薯数量,早收与正常收获有较大差距,早收的可占99.2%,正常收获的88.4%,多10.8百分点。

表2 中薯3号不同种源小薯化栽培单株薯块的各级数量及比例

2.4 单株薯块的分级重量比例

从表3可以看出,7~30 g小薯重量占25.3%~56.0%,平均单薯重16.02~20.48 g,30~50 g占16.5%~35.0%。7~50 g小薯占53.9%~91.0%;切块栽培的小薯重量,早收与正常收获基本没有差别,占55%左右;而小整薯栽培的小薯重量,早收与正常收获有很大差异,早收的可占91.0%,正常收获的只占59.4%,相差31.7百分点。若将7 g以下小薯计入整薯,则50 g以下小薯重量占56.9%~96.0%;切块栽培的小薯重量,早收与正常收获差别不大,早收的占59.4%,而正常收获的占56.9%,两者仅相差2.5百分点;小整薯栽培的小薯重量,早收与正常收获有很大差异,早收的占96.0%,正常收获的只占63.5%,相差32.5百分点。

从小薯的大小比较,切块栽培的小薯大小不管是早收还是正常收获,每一级都比小整薯栽培的大。切块栽培的小薯大小,正常收获的比早收的大;但小整薯栽培的小薯大小,正常收获的并不比早收的大,7~30 g种薯两者差不多,30~50 g种薯反而是早收的大。

表3 中薯3号不同种源小薯化栽培单株薯块的各级平均单薯重及重量比例

2.5 繁殖系数

从重量繁殖系数讲,由于小整薯栽培的用种量大大减少,因此,尽管切块栽培的产量比小整薯播种的高一些,但重量繁殖系数不管早收还是正常收获,小整薯栽培的比切块栽培的大2倍以上(表4)。

表4 中薯3号不同种源小薯化栽培重量及数量繁殖系数

从数量繁殖系数讲,种薯个数繁殖系数不管是早收还是正常收获,小整薯栽培的比切块栽培的明显大,早收与正常收获之间基本没有差别(表4)。从小薯数量繁殖系数来说,若将可双粒播种的7 g以下小薯2粒当作1个,小整薯栽培的小薯繁殖系数比切块栽培的大,切块栽培的早收繁殖系数与正常收获的基本没有差别,小整薯栽培的早收繁殖系数比正常收获的大;常规栽培每株可生产种薯4~5个,从本试验切块情况看,1个种薯平均可切2.32个,若以此计算,种薯常规栽培的用种量繁殖系数为9.28~11.60,小薯化栽培的切块栽培仅小薯繁殖系数就比常规栽培的用种量繁殖系数大一些,而小整薯栽培的仅小薯繁殖系数比常规栽培的用种量繁殖系数要大0.5~1倍。若将50~100 g薯块切2块,将100 g以上薯块切3块,计算用种量繁殖系数,那么小薯化栽培的切块栽培用种量繁殖系数约为17,早收与正常收获基本没有差别,比种薯常规栽培用种量繁殖系数大50%左右;而小整薯栽培的用种量繁殖系数正常收获比早收大,两者都比常规栽培用种量繁殖系数大1倍左右。

3 小结与讨论

马铃薯脱毒种薯小薯化栽培主要表现在单株主茎数比常规栽培多1倍左右,随着单株主茎数增多,单株薯数明显增多,单株薯数比常规栽培多2~4倍,最多单株薯数可达35个;单株主茎数增加对株高影响不明显。小整薯栽培的单株主茎数相对较多,因而单株薯数比切块栽培的明显多,但产量比切块栽培的低8%~9%,不过,由于小整薯栽培的用种量大大减少,就商品马铃薯生产而言,小整薯栽培的产出经济性并不比切块栽培的差。

小薯化栽培切块栽培的50 g以下小薯数量比例约为86%,小薯重量比例为56.9%~59.4%,仅小薯繁殖系数就比种薯常规栽培的用种量繁殖系数大,切块栽培的用种量繁殖系数约为17,比种薯常规栽培大50%左右。正常收获与早收相比,基本没有差别,只是在小薯的大小上明显要比早收的大。小整薯栽培早收与正常收获的小薯生产表现变异较大,早收的50 g以下小薯数量比例达99.2%,重量比例达96.0%,小薯繁殖系数达19.62, 比常规栽培用种量繁殖系数大近1倍。正常收获的小薯数量、重量比例分别为88.4%和63.5%,明显下降,但小薯繁殖系数仍有16.61,小薯生产仍然明显好于切块播种,用种量繁殖系数可达22.36,比早收的19.98要大。在小薯大小上,早收的小种薯并不比正常收获的小。

马铃薯脱毒种薯提早发芽50 d,经芽后摊放处理,可以获得较好的小薯化栽培效果。小薯化栽培适当早收,可以提高7~30 g最实用的小薯比例和整体小薯比例。从本试验看,早收11 d,7~30 g小薯数量比例为55.2%~58.9%,明显好于正常收获的43%左右,平均单薯重16 g以上;用小整薯栽培,早收的50 g以下小薯比例几乎达100%。但早收会影响产量,本试验中小整薯栽培早收比正常收获减产27.8%。因此,马铃薯脱毒种薯小薯化早收栽培,能否通过播种时间、播种密度、生育期以及施肥技术的调节来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的小薯繁殖系数和产量,需要深化探讨。

在常规的脱毒种薯繁育模式中,脱毒马铃薯增产效果随着繁育代数的增加而成倍下降,繁育超过4代后的种薯被认为基本没有增产效果[2,8]。脱毒微型薯通过脱毒马铃薯小种薯的快速高效繁育方法繁育1代,再用小薯化栽培繁育1代的脱毒种薯繁育模式,不仅种薯繁殖系数可以超过常规种薯3代繁育模式,降低种薯生产成本,并且减少了繁育代数,第1代在设施保护下生产,减少了病毒侵染机会,提高了脱毒种薯质量,而且全过程的小薯化生产,可以实现种薯繁育与马铃薯生产的完全整薯播种,脱毒小薯的大小也能达到增产的效果。

小薯化栽培不仅能在种薯生产上应用,而且也能用于精品迷你薯的生产。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许多地方,有水煮马铃薯、椒盐马铃薯、煎烤马铃薯、马铃薯炖排骨等多种小马铃薯吃法,深受消费者喜爱,因此也有本地土种小马铃薯生产的传统。若将中薯3号、费乌瑞它等优质菜用品种进行小薯化栽培,不仅产量比地方土种小马铃薯高,而且品质、薯形等商品性比土种小马铃薯好,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参考文献:

[1] 韩东平, 王 荣. 马铃薯微型薯不同生产方法的优缺点初报[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3(2):57-58.

[2] 阎国龙. 对发展我国马铃薯种业的思考[J]. 种子科技, 2002,20(4):201-202.

[3] 何学功, 于光军, 常桂先. 我国马铃薯种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J]. 中国种业, 2013(2):9-13.

[4] 龙 国, 张绍荣, 梅 艳. 马铃薯脱毒种薯大小与产量关系研究初报[J]. 种子, 2008, 27(8):99-101.

[5] 齐连芬, 冯五平, 卢天啸, 等. 冀中南地区马铃薯种薯大小对商品薯产量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 2011, 25(1):20-22.

[6] 吴列洪, 沈升法, 李 兵, 等. 一种脱毒马铃薯小种薯的快速高效繁育方法: 中国, 101356879 B[P]. 2010-08-18.

[7] 郭华春. 微型种薯大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种子, 2004, 23(7):69-70.

[8] 胡榜文, 何安平, 金先宏. 马铃薯脱毒种薯大小与产量关系[J]. 中国马铃薯, 2004, 18(3):155-156.

[9] 门福义, 刘梦芸. 马铃薯高产群体穴茎数与产量的形成[J]. 中国马铃薯杂志, 1992, 6(2):92-94.

[10] 蒋丽英. 马铃薯“中薯3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 2012(1):17.

猜你喜欢
种量主茎切块
不同来源小麦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金荞麦收集系株型相关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油菜机械离心式集排器排种量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甘蓝型油菜双主茎YD 4899的选育及表型性状比较分析
比萨切块
费乌瑞它切块与整薯播栽的性状和产量
箭舌豌豆不同品种及用种量对土壤培肥效果初探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西兰花切块去芯机构设计与试验
南北差异大到你想象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