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白菜适宜种植密度及薹肥施用时期试验

2018-06-25 08:36王远玲姜忠旭上海市上海农场种植业中心江苏大丰224151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角果分枝白菜

闫 勇,张 雷,王远玲,姜忠旭(上海市上海农场种植业中心,江苏 大丰 224151)

直播白菜是指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将白菜种子直接播种,省去了育苗移栽程序的一种轻简栽培方式。在白菜生产上常常认为直播白菜是一种比较原始、粗放的种植方式,近年来对直播白菜的生育特点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较多的研究[1-2]。研究证明,直播白菜具有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等特点。与移栽白菜相比,直播白菜具有很多优势,如生育期短,成熟较早,总叶片数少,个体生长量小,主根发达,根系入土较深,能利于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因此耐旱、支撑力和抗逆能力强,不易倒伏。但也存在一系列不足,如须根数量少, 吸收耕层土壤养分的能力弱等。近年上海市上海农场每年白菜制种面积稳定在200 hm2左右,初期采取的播种方式都是育苗移栽。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育苗移栽的弊病已经逐步显现,如移栽质量差、成本高、人员难找难管等。省工、节本、高产的白菜轻简化栽培是必然趋势,所以在2015年本场引进了纽荷兰AL-640-SNT蔬菜气吸式精密播种机,实现了白菜直播栽培模式。2015年本场农机技术人员通过对纽荷兰AL-640-SNT蔬菜气吸式精密播种机的改进,实现了白菜单粒精密播种,达到了根据品种、播期、地力等条件调整白菜播种密度的目的。与此同时,在合理的播种密度条件下科学的运筹肥料,配套白菜直播技术,能够调整白菜生育进程,增加白菜产量。

研究证明,在白菜生育过程中科学的肥料运筹能够促进白菜枝梗分化,增加角果数量,提高白菜籽粒饱粒率和千粒重从而增高白菜最终产量[3-4]。在白菜生育过程中,在播种前、苗期、抽薹期分别进行肥料追加施用,合理的施用薹花肥能够增加白菜后期角果数和籽粒千粒重,在肥料运筹中尤其重要。

白菜合理密植能够培养高光效的群体结构,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获得高产,白菜合理的薹肥施用能够加强白菜抽薹开花期角果的发育,以提高角果数量和籽粒千粒重来获得产量。本研究在以往直播白菜研究的基础上,以品种苏州青2号为材料,对直播白菜的适宜种植密度、适宜薹肥施用时期及其增产机理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与于2015—2016年在上海农场种植业中心上农4队4排1号进行,该地区土壤类型为沙壤土,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保水保肥性能好,且近3年未种过十字花科蔬菜,前茬作物为水稻,稻收后测定土壤肥力。供试土壤盐度为2%、pH为8.77、有机质含量为22.76 g·kg-1、全氮含量为1.34 g·kg-1、碱解氮含量为81.85 mg·kg-1、速效磷含量为32.72 mg·kg-1、速效钾含量为201.55 mg·kg-1,地力水平为中级。

供试品种为苏州青2号。播种前种子过50目筛,筛去瘪、小粒,以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

1.2 处理设计

本试验由密度试验和薹肥试验组成。以667 m2为密度处理单位,设5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设计,共15个小区,每小区面积7.41 m2。由上海农场自主研发的6行白菜播种机直播,播种行距保持40 cm不变,通过调整白菜株距来设定密度梯度,分别为株距13.89 cm,出苗密度为1.2万;株距11.11 cm,出苗密度为1.5万;株距9.26 cm,出苗密度为1.8万;株距7.93 cm,出苗密度为2.1万;株距6.95 cm,出苗密度为2.4万。白菜出苗后通过人工间苗补苗调整株距来调整种植密度。

薹肥施用试验设4个薹肥施用时期,随机区组设计,共12个小区,每小区面积7.41 m2,播种由6行播种机完成,白菜出苗后通过人工间苗补苗调整株距,将密度统一调整为1.8万株。4个肥料处理前期施肥一致,分别于3月16日白菜抽薹始期,3月19日抽薹5 cm,3月23日抽薹10 cm,3月26日抽薹15 cm,各处理时间以每667 m2施用7.5 kg尿素作为4个肥料处理。各密度处理和各肥料处理间其余施肥量、整地方式及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一致。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于白菜成熟期取样。每小区取样6株,剪去根系。分茎枝、果壳和籽粒3部分,测量单株角果数(主茎和分枝)、称量单株籽粒重;同时测定千粒重,重复3次。

1.4 数据分析

本试验所有数据均以Excel进行数据处理和图表绘制,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采用SPSS软件,处理间平均数用LSD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直播白菜不同播种密度

2.1.1 对白菜植株形态的影响

直播白菜植株形态是决定白菜是否高产的重要因素。其中,因直播白菜具有根系浅、成熟期易倒伏的特点,植株越高则越细,倒伏指数越高,越不利于高产;而一次分枝、二次分枝数量与植株角果数、籽粒数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也是决定高产的重要因子。本试验于白菜成熟期取样调查白菜株高、茎粗、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群体总茎枝数及倒伏指数,具体分析见表1。

表1 直播白菜不同播种密度对白菜植株形态的影响

注:同列无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倒伏指数定义为5级,0级为无倒伏,5级为田间白菜完全倒伏。表2~4同。

从表1可以看出,从株高方面看,株高随着处理密度的增高有增高的趋势,其中密度为2.1万、2.4万处理的株高分别为120.2、117.9 cm,与密度为1.2万处理的株高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密度为1.5万、1.8万处理的株高分别为115.3、114.7 cm,处于同一水平,与其他密度处理无显著差异;从茎粗方面看,茎粗随密度的增高而减小,其中1.2万密度处理最粗,为3.0 cm,2.4万密度处理最细,为2.2 cm,二者间差异显著;密度为1.5万、1.8万处理的茎粗分别为2.7、2.7 cm,二者间差异不显著,与1.2万密度处理差异不显著,与2.4万密度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从一次分枝数看,密度为1.5万的一次分枝数最高,为10.9个·株-1,与其他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密度为2.1万、2.4万处理的一次分枝数最少,分别为7.7和7.9个·株-1,说明密度大于1.8万时,单株一次分枝数会大量减少,不利于增产;从二次分枝数看,二次分枝随密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其中密度为1.2万时为17.4个·株-1,密度处理为2.4万时为9.2个·株-1,二者间差异显著,密度为1.5万、1.8万处理的单株二次分枝数处于同一水平差异不显著,密度大于1.8万时,单株二次分枝数显著减少,不利于增产;从群体总茎枝数方面看,群体总茎枝数与一次分枝、二次分枝数表现完全不同,其中密度为1.5万时,群体茎枝数为17.88万,显著高于密度为1.2万与2.1万的处理,与密度为1.8万和2.4万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适宜的密度群体总茎枝最大,是高产重要因素,高密度可提高群体总茎枝数,但提高幅度不大。从倒伏指数看,密度越高越容易倒伏。在本试验条件下,密度为2.1万、2.4万时白菜成熟后期完全倒伏。综上所述,密度过小时植株的单株株高较低、茎粗较大,抗倒能力强,一次分枝、二次分枝数量亦较多,但群体总茎枝数显著低于其他密度处理,群体过大时虽群体总茎枝数在高产范围内,但单株株高较大,单株一次分枝、二次分枝数表现为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倒伏程度较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密度为1.5万与1.8万处理的白菜植株符合高产植株形态。

2.1.2 对白菜产量及其产量结构的影响

于白菜成熟后在每个小区取样测定单株角果数、称量单株籽粒重,测定千粒重,计算每角果粒数和群体总角果数,并分别对测定项目进行方差分析,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直播白菜不同密度处理对白菜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从单株角果数分析,单株角果数随密度的增高呈现降低的趋势,密度为1.2万时单株角果数最大,为751.9个,密度为2.4万时单株角果数最低,为488.0个,二者间差异显著,密度为1.2万、1.5万、1.8万时的单株角果数处于同一水平差异不显著,与2.1万、2.4万之间差异各达到显著水平。

从每角果粒数分析,密度为1.8万的处理每角果粒数最多,为9.7粒,显著高于密度为2.4万的8.1粒,但与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从单株籽粒总重分析,随着密度的升高,单株籽粒总重有降低趋势,与单株角果数变化趋势一致,密度为1.5万、1.8万的处理单株籽粒总重分别为11.99、11.47 g,与密度为1.2万、2.1万、2.4万处理差异分别达到显著水平。

从667 m2群体总角果数分析,随着密度的升高,667 m2群体总角果数有升高趋势。其中,密度为1.2万的处理群体总角果数最低,与其他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密度为1.8万、2.1万、2.4万的处理群体总角果数处于同一水平,差异不显著。

从千粒重方面分析,密度为1.5万的处理千粒重最大,为2.19 g,显著高于密度为2.4万处理,但与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最终从理论产量方面看,在本试验条件下,密度为1.8万处理产量最高,为212.4 kg,分别比密度为1.2万、2.4万处理的产量增加37.7和19.1 kg,差异达显著水平,分别比密度为1.5万、2.1万处理产量增加14.7、12.8 kg,但三者间差异不显著。

综上说明,随着密度的增加,白菜单株产量构成因素呈现的增产趋势降低,群体产量构成因素则呈现出增高趋势,但超出适宜密度则趋于稳定。在本试验条件下,1.5万~2.1万处理均属于高产密度范围,但由于密度高于2.1万则出现后期大面积倒伏现象,给机械收割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推荐设置。

2.1.3 直播白菜适宜种植密度

在相同施肥条件下不同密度处理间的白菜产量不同,为更加明确的呈现产量与密度的关系,根据表2结果分析,绘制直播白菜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图。由图1可以看出,直播白菜不同播种密度与产量呈现二次曲线关系,曲线方程为y=-68.428x2+259.37x-37.332,R2=0.917 1,即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着密度的增高呈增高趋势;超过适宜的密度,则产量随着密度的增高呈降低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当667 m2播种密度为1.895 2万时,产量达到最高,为208.45 kg,这与2013—2014年的试验结果一致。

图1 667 m2直播白菜密度与产量关系

2.2 直播白菜适宜薹肥施用时期

2.2.1 对直播白菜植株性状的影响

直播白菜植株形态是决定白菜是否高产的重要因素。其中,因直播白菜具有根系浅,成熟期易倒伏的特点,株高越高则植株越细,倒伏指数越高,越不利于高产;而一次分枝、二次分枝数量与植株角果数、籽粒数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也是决定高产的重要因子。薹肥试验于白菜成熟期取样调查白菜株高、株粗、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群体总茎枝数及倒伏指数。

由表3可知,各处理株高在118.1~120.3 cm,各处理间株高未表现出规律性,且无显著性差异。各处理茎粗均为2.5 cm,无显著差异;从单株1次分枝数分析,抽薹10 cm时施肥处理1次分枝数最多,为10.8个;抽薹15 cm时施肥处理单株1次分枝数最少,为9.1个;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从单株二次分枝数分析,抽薹10 cm时施肥单株二次分枝最多,为12.6个;抽薹0 cm时施肥单株二次分支最少,为12.0 cm;各处理无显著差异。群体茎枝数与一次分枝数变化趋势一致,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从倒伏指数看,不同时期薹肥施用的处理均有倒伏,各处理间倒伏程度未表现出明显差异,说明不同薹肥施用时期对白菜植株是否倒伏无影响。

表3 不同薹肥施用时期对直播白菜植株性状的影响

综上所述,随着薹肥不同施用时期的不断推移,成熟期白菜单株株高、茎粗等性状未表现出规律性差异,其中抽薹10 cm时施用薹肥的处理其单株一次分枝、二次分枝数及群体总茎枝数虽略高于其他处理,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总体说明不同薹肥施用时期对白菜植株性状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程度不明显。

2.2.2 对直播白菜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在白菜成熟后在每个小区取样测定单株角果数、称量单株籽粒重,测定千粒重,计算每角果粒数和群体总角果数,并分别对测定项目进行方差分析。

由表4可知,不同处理间单株角果数介于552.2~589.6个,其中以抽薹10 cm施肥处理最多,抽薹15 cm时施肥处理最少,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抽薹10 cm时施肥处理每角果粒数最多,为9.7粒,但与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抽薹10 cm时施肥处理单株总粒重最高,为12.7 g,显著高于抽薹0与15 cm时的施肥处理,与抽薹5 cm时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群体总角果数介于993.90万~1 061.25万,其中以抽薹10 cm时施肥处理最高,显著高于抽薹15 cm时处理。抽薹5 cm时施肥其千粒重最高,显著高于抽薹0 cm时施肥处理,与抽薹10 cm和抽薹15 cm时施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从理论产量方面分析,抽薹10 cm时施肥处理理论产量最高,为228.1 kg,与抽薹15 cm时施肥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综上说明,不同的薹肥施用时期单株角果数和每角果粒数影响较小,对千粒重和单株总粒重影响较大,最终通过影响千粒重和单株总粒重影响理论产量。

表4 直播白菜不同密度处理对白菜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2.2.3 直播白菜适宜薹肥施用时期

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不同的薹肥施用时期其产量亦不相同。从图2可以看出,产量以抽薹10 cm时施肥处理最高,为228.1 kg,分别比抽薹0、5、15 cm时施肥处理高出17.6、14.6、20.3 kg,且显著高于抽薹15 cm时的施肥处理,但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薹肥施用宜早不宜晚,晚施可能不能及时为白菜的抽薹提供足够的营养成分,最终导致产量的降低。

图2 不同薹肥施用时期与产量的关系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3.1.1 直播白菜适宜种植密度

直播白菜密度对白菜植株形态具有一定的影响,密度过小时植株的单株株高较低、茎粗较大,抗倒能力强,一次分枝、二次分枝数量亦较多,但群体总茎枝数显著低于其他密度处理,群体过大时虽群体总茎枝数在高产范围内,但单株株高较大,单株一次分枝二次分枝数表现为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倒伏程度较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密度为1.5万与1.8万处理的白菜植株符合高产植株形态;直播白菜密度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影响较大,随着密度的增加,白菜单株产量构成因素呈现的增产趋势降低,群体产量构成因素则呈现出增高趋势,但超出适宜密度则趋于稳定。在本试验条件下,1.5万~2.1万的处理均属于高产密度范围,但由于密度高于2.1万则出现白菜后期大面积倒伏现象,给机械收割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推荐设置。最终通过曲线方程得知,当播种密度为1.90万时,产量达到最高,为208.5 kg。

3.1.2 直播白菜适宜薹肥施用时期

直播白菜不同薹肥施用时期对白菜植株形态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薹肥施用时期的不断推移,成熟期白菜单株株高、茎粗等性状未表现出规律性差异,其中抽薹10 cm时施用薹肥的处理其单株一次分枝、二次分枝数及群体总茎枝数虽略高于其他处理,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总体说明不同薹肥施用时期对白菜植株性状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程度不明显;直播白菜不同薹肥施用时期对产量亦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薹肥施用时期单株角果数和每角果粒数影响较小,对千粒重和单株总粒重影响较大,通过影响千粒重和单株总粒重,最终影响理论产量;通过薹肥施用时期与产量关系得知,直播白菜薹肥施用宜早不宜晚,在抽薹10 cm时施用效果最佳。

3.2 讨论

3.2.1 适宜密度及适宜薹肥施用时期增产机理讨论

密度是影响白菜合理群体结构、协调源库生理性状的重要因子。群体的总茎枝数适宜是白菜高产的原因之一,群体总茎枝数的多少不仅影响群体中角果数的多少,也影响结角层的空间分布和光合效率,最终影响到籽粒产量的高低。群体中茎枝数少,形成的角果数也少,后期光合面积进而也减少,不能充分利用光能资源;群体中茎枝数过多,也会导致结角层中通风透光条件恶化而影响结角层的光合作用,因此群体中总茎枝数的多少存在一个适宜范围。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群体中适宜总茎枝数为18万~20万,在本试验中,密度为1.6万~2.1万处理的群体总茎枝数介于适宜总茎枝数之间。

源库关系协调也是高产的重要原因,源库是作物产量形成的两个重要方面,源足能促进库的充实,库大又能促进灌浆物质向籽粒中输送。群体角果数和总粒数最高,较大的库容能进一步促进灌浆物质的生产和运转,籽粒对养分的需求反过来促进了角果皮光合物质的生产。适宜的薹肥施用时期能够调节源库,使库源协调,从而促进产量增长。

3.2.2 往年试验结果比较讨论

在2013—2014年试验中,667 m2理论产量最高的处理株距为7.2 cm(理论密度为2.3万株),以实际出苗数1.6万株的处理产量最高。在2015—2016年白菜试验中,在当时试验条件下,产量最高的密度处理为1.6万株,且有一定的增产潜力,通过曲线计算出最适宜的密度为18 750株;而在2015—2016年白菜试验中,1.6万及1.8万的密度处理均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以1.8万的处理最佳,通过曲线方程计算出最适宜的密度为1.9万,进一步验证了密度与产量之间呈二次曲线的关系,且与前两年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1] 沈明星,王海侯,孙华,等. 移栽密度对双低油菜苏油4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09(8):22-24.

[2] 李强,顾元国,林萍,等. 新疆冬油菜不同密度水平生育特性及经济性状比较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2):59-64.

[3] 唐瑶,左青松,冷锁虎,等. 种植密度对稻茬直播油菜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2010,17(5):14-16.

[4] 艾复清,李改珍. 施氮量、密度与油菜产量关系的旋转回归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4):142-144.

猜你喜欢
角果分枝白菜
分枝大苗建园苹果树当年如何修剪
甘蓝型油菜种质群体6个农艺性状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一棵白菜
白菜长黑点还能吃吗?
开水白菜
神奇的“白菜换装”
一株吊兰
油菜新品种评比试验总结
基于油菜角果长度图像识别的每角粒数测试方法
短截和摘心对矮砧苹果幼树分枝特性的影响